2025—135 观看莽原的浪漫——晁楣经典木刻作品展

Yangxl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的中华民族,伴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分水岭,历史演进与书写的底色从迷茫到坚定,从战争到和平,从贫弱到富强,本质是一条无比艰辛却堪称伟大的民族觉醒与百年复兴之路。站在如此现代化、全球化、数字化的今时,当我们回望,当下的人们已经很难真实地想象,也就在短短70年前,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莽原之上,徒手开创出今日的奇迹与辉煌。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面对“如何建构崭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体系”这样的世纪课题,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在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引领下,主动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们践行一生的浪漫事业。</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陆续来到北大荒,秉持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雪原上安家,向寒冬开战,命荒地交粮,硬是将滴水成冰的北大荒改造成了万亩良田的北大仓。其间,以晁楣、张作良、张祯麒、张路、杜鸿年、郝伯义等人为核心的北大荒版画学派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期的以人物刻画、黑白木刻为主的四川版画学派,及以风景表现、水印木刻为主的江苏版画学派不同,北大荒版画学派融汇了垦荒人的豪迈情怀与北大荒精神的理想主义,开掘出以大面积、多版次套色印刷为主要特色,以浓烈色彩、大开合法度架构为造型方法的崭新的视觉风范。</p><p class="ql-block">谈及“北大荒版画学派”,我们需要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将其纳入到新中国美术史与中国百年现代美术史的双坐标,方能窥见其本质与价值——正是“北大荒版画学派”与“北大荒精神”的深层联系,使得北大荒版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立伊始,便因其“创业”基因而烙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现代主义烙印。正如晁楣在其北大荒时期日记中写下的那样,“荒原行动”是“决定我这一生命运的果断行动”,是“值得怀念的创业日子”。毫无疑问,对于当初那位“不知天高地厚”一头扎进北国雪原的青年晁楣而言,与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肉身垦荒同步的,是独属于他个人而又不乏战友同行的精神远航,他是如此幸运而又坚韧地,终其一生徜徉在艺术的莽原,并以北大荒版画的累累硕果,层层套印出独属于新中国一代人的生命浪漫。</p><p class="ql-block">2023年,四川美术馆形成馆藏版画体系系列研究展览自主品牌“研究与传播——来自神州版画博物馆的礼物”。作为系列的第三个个案,此次展览除展出12张馆藏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晁楣先生个人借展。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先生的荒原、林海、长河等重要系列作品,更对其一生代表作、重要创作节点和创作思路转向进行了展示与阐释。我们相信,通过这样一个极为经典的艺术个案,我们能够带领观众回到新中国初建时,那个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上充满了崇高理想与浪漫情怀的少年时代,那是我们的来时路,也终将为民族复兴照亮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家简介</p><p class="ql-block">晁楣,1931年出生,版画家,山东省菏泽人。</p><p class="ql-block">晁楣是现代中国美术事业拓荒者之一,是北大荒版画流派开创者、组织者、代表画家,是唯一仅存的第一代北大荒学派版画艺术家,也是黑龙江文化艺术领域的一面旗帜。 曾获2006年度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务委员、研究员,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出版美术作品集与理论集十余种。建有“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山东省菏泽市)和“晁楣艺术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大荒是20世纪中叶前对我国黑龙江省北部未开发区域的统称,核心范围包括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现存概念特指黑龙江垦区实体。该地区经过七十余年开发,从年产能超400亿斤的“中华大粮仓”,演变为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垦集团。‌‌</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北大荒的地理概念存在渐进演变:</p><p class="ql-block">‌原始定义(1949年前)‌:特指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形成的三江平原沼泽地带,年均无霜期仅100-130天,冬季极端气温低至-40°C‌‌。</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确立(1958年)‌:经王震将军主导的农垦开发,《北大荒人》影视作品公映后,该名称成为黑龙江垦区专用名词‌‌。</p><p class="ql-block">‌现代实体(2020年)‌:改制成立的北大荒农垦集团经营区域5.54万平方公里,管理113个农牧场及700余家企业‌‌。</p><p class="ql-block">地理范围</p><p class="ql-block">目前学界对北大荒的界定包含三个维度:</p><p class="ql-block">‌自然地理范围‌:东经123°40′-134°40′之间的平原区,覆盖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与完达山脉‌‌。</p><p class="ql-block">‌行政管理范围‌:下辖9个分公司覆盖黑龙江省56个县域,耕地面积4564万亩(2025年数据)。</p><p class="ql-block">‌文化遗产范围‌:包含友谊农场凤林古城(战国遗址)、二九〇农场金代城址等54处历史遗址,证明其三千余年农耕文明史‌‌。</p><p class="ql-block">农业发展</p><p class="ql-block">该地区通过三大变革实现农业迭代:</p><p class="ql-block">‌机械化拓荒(1950年始)‌:14万解放军复转官兵首创机械化耕作,使沼泽地产出首批商品粮‌‌。</p><p class="ql-block">‌生态化转型(2000年始)‌:三江灌区工程年节水18亿立方米,黑土层保育技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0.3%。</p><p class="ql-block">‌品牌化运营(2020年始)‌:“北大荒”品牌估值达2315亿元(2025年数据),建成世界级大豆、粳稻种植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