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土司城》 2025.3.23拍于 湖北恩施土司景区

永生

<p class="ql-block">  2025.3.23晴,中国旅游摄影网四川宜宾站春季华东《江南行》,27人乘坐贵州红土地公司39座大巴车,首站来到湖北恩施“中华第一土司城”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土司路138号,距市中心1.5公里,是一座以展示土家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恩施土司城景区占地面积300余亩,是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结合的特色民族风情园。</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土司城的历史沿革,土家族文化的了解以及土司城的建造结构,以图片的形式作了些美篇记载留存!</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区的土司制度起于元朝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三朝450余年。恩施州恩施土司城景区始建于1998年,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核心景区以入口的墨冲楼、廪君祠、九进堂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包括门楼、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宫一一九进堂、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等12个景区30余个景点组成。</p> <p class="ql-block">  恩施州恩施土司城景区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家土司王城,是中国土家族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是湖北省“鄂西南生志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景区,有“中华土家第一城”和“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之称。2009年1月23日,恩施州恩施土司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起源于元代,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元、明、清三朝,历时450余年。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土司制度逐渐消失,许多土司遗迹也随之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土司城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九进堂:此堂是整个恩施土司城景区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等组合而成,进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的特殊数字尺寸组成的,是中国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廪君庙:</p><p class="ql-block"> 廪君庙供奉着巴人首领、土家族先祖廪君和樊氏、郑氏、覃氏、向氏诸神像,供海内外土家族子孙后代和游人凭吊和缅怀。廪君祠坐东朝西,雄峙山腰,为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幽深而神圣,祠内香火缭绕,雕虎铭文,营造出土家族虔诚的崇祖习俗,“祖德长昭”“慎终追远”等楹联匾额表达了土家族后人对先祖廪君的追思感恩和敬仰。祠内彩色壁画、雕像生动再现廪君“掷剑比武,泥船争命,射杀盐阳,君乎夷城,魂化白虎”的传奇人生轨迹。廪君祠侧殿的盐水女神于无声中诉说着土家族远古历史的沧桑。一首“向王天子一只角”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向人们讲述土家族先民荜路蓝缕开启山林的历史。廪君祠成为展示土家“族脉”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  墨冲楼:</p><p class="ql-block"> 恩施土司城景区的门口就是门楼,也叫“土司朝门”或“看楼”,是土司的威严和丰功伟绩的象征。整座门楼外观古扑、庄重,飞檐翘角,颇具气势。门楼前方有两座雕像,左右相对而立,称为“天王送子”,右侧墙上有三幅壁画,集中展示了土家族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土司城门楼:</p><p class="ql-block"> 此楼是墨冲楼的正面,土司城门楼高25米,宽12米,是一栋纯榫卯结构的木楼。走马转角楼梯可盘旋是至顶,层层相通相连。门楼门窗由200扇门189块镂空雕花图案组成。整座门楼还隐含着许多奇巧而又寓意双关的数字,如门楼高4层、12根柱、24根鿄,这些数字寓意着一年中的四季、12个月和24个节气。</p><p class="ql-block"> 土司城城墙:</p><p class="ql-block"> 土司城墙全长2320米,宽1.2米,依山取势修造。最初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戍守,防护,城墙上也设有暸望台、烽火台,危机之时,会燃狼烟预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