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杨公风水:赣州深藏的文化瑰宝与文旅密码</font><br><br>曾祥裕<br><br>阳春三月,我带领弟子走访南京郭璞墩。这座古墩静卧于玄武湖环洲西北隅,三面环水,背倚明城墙,恰似一颗镶嵌在金陵风水文化脉络上的明珠。此地不仅矗立着郭公塑像,还建有专门的纪念馆,已然成为人们缅怀东晋风水大师郭璞的重要文化地标。<br><br>望着郭璞墩,我不禁联想到温州的郭公山与四川阆中对风水文化的开发。这些地方通过打造文化IP,将风水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与文化传播。然而,在中国风水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大师的影响力更为深远,他便是在赣州开创形势派风水的唐代宗师杨筠松。<br><br>杨筠松,这位在中国风水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被尊称为“杨公”。他打破风水术“口传心授”的隐秘传统,广收门徒,将风水理论系统化、通俗化。其创立的形势派风水,以“观龙、察砂、点穴、立向、放水”为核心理论,强调对山川形势的直观观察与分析,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类居住的和谐统一,为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杨公及其弟子曾文辿、廖瑀等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理论与实践对后世风水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今仍是风水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br>赣州,正是杨公风水的发祥地与实践地。杨筠松当年避乱南迁,在赣州收徒授艺,将毕生所学倾注于此。他以独特的风水智慧规划设计赣州古城,让这座城市成为形势派风水的经典范例。赣州古城依章、贡二水交汇之势而建,宛如八卦图中的阴阳鱼,城墙蜿蜒如龙,城门选址暗合“四象”“五行”之理。城内三僚村,更是杨公亲点的风水宝地,被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至今保留着大量与杨公风水相关的古建筑与文化遗存。<br><br>然而,与南京郭璞墩、温州郭公山、四川阆中对风水文化的大力宣扬相比,赣州对杨公风水文化的开发却显得格外低调。多年来,赣州虽坐拥杨仙岭、杨公庙等重要文化资源,却始终未对杨公风水文化进行大规模宣传,既未塑造大型杨公雕塑,也未修建专门的杨公风水文化纪念馆。<br><br>风水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大地根深蒂固,如今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公开创的形势派风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智慧,其中诸如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南京、温州、阆中通过将风水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赣州作为杨公风水的发源地,完全有条件、有优势在科学评估、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适度宣传杨公风水这张独特的文化名片。<br><br>赣州丰富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与宋城文化,与杨公风水文化并非相互冲突,反而能形成互补。通过将杨公风水文化与现有的文旅资源有机整合,既能深度挖掘赣州的文化内涵,拓展人文旅游资源,也能为繁荣旅游经济注入新活力。<br><br>相信只要合理开发,赣州的杨公风水文化必将成为赣鄱大地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地方发展的双赢。<br><br><font color="#ed2308"> 作者曾祥裕简介</font><br><br>作为赣州杨公风水嫡系传人,曾祥裕秉承远祖曾文辿 风水理论和技艺,深入研究杨公古法风水,尤其在 杨公古法三合风水与三元风水相融 上见解独到,强调以 “道 法自然” 因地制宜,并结合现代环境因素进行风水布局。他倡导 “风水为用,德为根本”,主张风水应回归改善环境、增福延寿的本意,避免过度神秘化和商业化。<br><br> 他 还对中医养生术有研究,擅长运用风水和中医养生方法为他人提供指导,实现了传统风水文化与多领域知识的融合。<br><br> 曾祥裕常年开办风水培训班,教学风格独特,注重因材施教和案例教学,只讲干货,不搞钓鱼教学,深受学员好评。他培养了众多海内外学员,为杨公风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人才。<br><br> 其著作丰富:著有《正宗杨公风水丛书》三册、《杨公古法风水研究与应用》《杨公造命课择日法》《三僚风水实录》《杨公风水新解》《地理玄机探源》等专业著作。还撰写了 300 多万字的风水考察散文和学术论文,系统地总结了杨公风水的理论与实践。<br><br>他主持过数千项风水勘测项目,涵盖寺院、道观、企业及个人等,其风水布局注重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结合,营造 “天人合一” 的和谐境界,取得了良好效果。他还多次参与赣南风水界重大活动,在闽粤浙赣等地建筑项目选址定向工作中展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br><br>在推动风水文化传播上,曾祥裕在北京、浙江、广东、湖北、湖南、云南等地开讲《杨公风水和养生》以及《人居环境以及建筑风水》,并多次受邀出席国际华人文化节、风水高峰论坛等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堪舆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让更多海外华人认祖归根、寻脉问源。<br><br>业务咨询电话和微信号1376630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