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Buenos Aires)位于市中心五月广场西北侧,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最古老的教堂。大教堂外形酷似意大利罗马万神庙,是典型的古罗马风格,12根高大的科林斯立柱,架起了呈15度锐角的等腰三角形山花,上面雕刻着圣经故事,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之初,就留了这块土地用作建主教座堂,不过教堂在16世纪初建时颇为简陋,因此后来曾多次重建。 目前的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体,没有钟楼。</p> <p class="ql-block">教堂穹顶金碧辉煌,高大华丽的廊柱令人肃然起敬。 主殿头顶的穹顶,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而脚下的马赛克地面,虽历史悠久却依然清晰完好。教堂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从18世纪保留至今,四周还有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立面。 </p> <p class="ql-block">中央走道的尽头是布道的神坛,神坛两侧的墙面上刻着天使的雕像,还有两座管风琴。 神坛后方是金碧辉煌的18世纪珍贵雕像。神坛内部保留了18世纪珍贵的雕塑和祭台装饰,以及丰富的新文艺复兴和新巴洛克装饰。</p> <p class="ql-block">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也被称为“大都会教堂”。前不久刚去世的教皇方济各(天主教第266任教皇),就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他在去梵蒂冈赴任前就是这座教堂的大主教。</p> <p class="ql-block">阿根廷的民族英雄、南美解放者何塞·德·圣马丁将军的陵墓就安葬在大教堂里。圣马丁在拉丁美洲独立事业中功勋卓著,被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等国家人民尊称为“国父”。1880年阿根廷军舰将圣马丁的遗骸从法国接回安放于此,并由身着独立战争时期红、蓝戎装的士兵执枪守灵。 </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主殿的两侧墙上,依次悬挂着14幅宗教油画,描绘了耶稣受难和复活的完整叙事,属于基督教艺术中传统的‘Via Crucis’(苦路)题材。据介绍这些画创作于18世纪,是南美宗教艺术的巅峰之作。目前全球仅存三套完整原作,分别藏于梵蒂冈、法国卢浮宫和该教堂,另两套已不再公开展示。</p> <p class="ql-block">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也游览了雷科莱塔公墓(Cementerio de la Recoleta),该墓地又被当地人称作“贵族公墓”,因为它不但建在全城最有名的富人区以及房价最贵的地区之一,能安葬此墓地的也都是社会名流或者名门望族。</p> <p class="ql-block">公墓布局由法国土木工程师 Próspero Catelin 完成,他也是设计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都会教堂正立面的工程师。公墓于1822年11月17日落成揭幕,当时叫做“北方公墓”(Cementerio del Norte)。</p> <p class="ql-block">雷科莱塔公墓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公墓,也是世界十大著名墓地之一。与传统墓地不同,该墓地的陵墓全部位于地面,更像是一座座高敞精致的“阴宅”。因为所有陵墓都由所有者自行设计,因此风格各异、大小不一。</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雷科莱塔公墓安息着大约7000个阿根廷社会历代精英,其中包括23位阿根廷正副总统,以及被誉为“阿根廷永不凋谢的玫瑰”——贝隆夫人(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因此也成了阿根廷民众最向往的“永久家园”。</p> <p class="ql-block">雷科莱塔公墓还有许多传奇故事。但因为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所以我参观这座墓园,是抱着观赏名家雕塑,寻找岁月光影目的去的。满园的雕塑,不仅是艺术家智慧的劳动结晶,且处处弥漫着欧式浪漫和忧伤,所以被BBC和CNN评为“世界上最美公墓”。</p>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