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错开清明小长假,</span>我们四位朋友一起来到了安徽池州。第一站就是牧童遥指的地方—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在春游贵池城西杏花村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这首诗让杏花村名扬天下,也让我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走进杏花村,与脑海中的想象的杏花村大有不同。这里感觉就是一个小公园,游人寥寥无几,非常的安静。</p> <p class="ql-block">三圣像,雕像材质为花岗岩,高1.85米,具有唐代石雕风格,线条粗犷灵动,被尊为杏花村“文化圣人”。左边青莲居士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与杏花村文化渊源深厚。中间昭明太子萧统:南朝梁文学家,曾编撰《文选》,在杏花村留有历史足迹。右边樊川居士杜牧:晚唐诗人,其《清明》诗使杏花村闻名天下,雕像还原了诗中“青衫小帽的旅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以杜牧的《清明》诗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与诗歌相关的景点,如怀杜轩、青莲馆、昭明堂、吟诗台等《怀杜轩馆记》记录了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期间的政绩,包括为民除暴安良、平均徭役、自制“簿籍”管理民务,以及建立“刻漏”以规范时间管理。杜牧是一个为民办事的好官,深受池州人民的欢迎和爱戴。</p> <p class="ql-block">景区的自然景观还是不错的,中间一个很大的湖泊,两岸绿植花卉也不少。因为过了杏花开的季节,没有感受到杏花村满是杏花的样子。湖边的亭廊是文人墨客的驿站,杜牧、李白泼墨诗画的场景在脑海中浮现。</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老戏台,建筑精美,古典大气,一座有着岁月痕迹的古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一路寻觅着酒家就是不见踪影,来到一段僻静处方见黄公酒垆,空旷的房间里有些造酒的大缸和造酒的原料袋子,墙上有简单介绍造酒的过程,空无一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杏花村酒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杏花村酒”仍为市场名酒。怎么感觉很让人失望呢!</span></p> <p class="ql-block">这些断壁残墙更显现破败,让人感觉有些凄惨的味道。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杏花村,因诗而得名,这里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可惜像是没人打理的样子,冷冷清清。</p> <p class="ql-block">听本地人讲池州已经花巨资打造了令一个现代的“杏花村”,这里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感觉令人费解。返回时在景区门口遇上两位手里拿着门票的游客,上前一问,方知一张票要70元,性价比真的超级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