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之旅:菜博牡丹共芳菲

逸骏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闻寿光蔬菜博览会的大名,今年终于有机会前往一探究竟。寿光,这座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城市,因蔬菜而闻名遐迩,而菜博会更是展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成果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刚踏入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我便直奔蔬菜博物馆。在这座博物馆中,我穿越时空,见证了蔬菜生产的千年演变,从古代先民的传统种植智慧,到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蔬菜产业的发展故事。</p> <p class="ql-block">  带着对蔬菜科技的好奇,我开始重点参观那些展示科学栽培技巧的展厅,其中五号馆蔬菜实用技术展示馆和七号馆蔬菜无土栽培种植模式馆,堪称现代农业科技的“宝藏展厅”。</p> <p class="ql-block">  五号馆内,浓郁的实用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着重展示寿光传统蔬菜及药用蔬菜,选取最具推广价值的蔬菜品种,应用20多项蔬菜种植实用新技术,让各蔬菜品种的优良特性得到充分展现。“药蔬同源”展示区中,薄荷、紫苏、枸杞等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的植物整齐排列,通过合理轮作与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例如,薄荷与黄瓜套种,薄荷散发的气味能驱赶黄瓜常见的蚜虫,实现天然防虫,既保证了蔬菜的产量,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让蔬菜更加绿色健康。廊架上,形态各异的葫芦、南瓜硕果累累,它们采用的立体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空间,使得单位面积的种植量大幅提升,让我直观感受到传统与创新结合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七号馆,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农业世界。这里集中展示了40多种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从水培、基质培到岩棉栽培、椰糠栽培,每一种模式都蕴含着独特的科学原理。复合式无土栽培区域,将水培与基质培相结合,上层水培种植生菜,下层基质培种植草莓,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准调节营养液的成分和供给,既满足了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实现了空间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苗床式栽培的整齐排列,方便了自动化管理,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都能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控和调节,大大提高了蔬菜生长的稳定性和产量。而叠碗式立柱栽培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一个个碗状栽培单元垂直堆叠,宛如绿色的塔林,这种方式极大地节省了占地面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了大量蔬菜的种植,深刻体会到无土栽培在土地资源紧张情况下的巨大应用潜力。</p> <p class="ql-block">  八号馆是蔬菜文化艺术景观馆,以“绿播九州”为主题精心打造蔬菜文化景观。选取“寿光模式”输出地的八大城市为路线,运用寿光蔬菜元素描绘出输出地的特色文化景观,气势恢宏,震撼人心。表现手法上采用蔬菜挂果、盆栽、扦插、粘贴、仿真、雕刻等艺术手法,通过实景模型、景观制作和场景还原等方式,空中搭配蔬菜精美廊架,地被种植五彩蔬菜,使景观与蔬菜种植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蔬菜与文化融合的魅力,让人不禁为创作者的奇思妙想点赞。</p> <p class="ql-block">  此外,九号馆潍坊科技学院成果展示馆也给我带来了惊喜。这里展示了学院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及民族种业成果,共展出最新研发和最具推广价值的各类蔬菜新品种213个,85%以上是国产优良品种。在蔬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展示区,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利用害虫的天敌和诱捕设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蔬菜的品质与安全,利用性诱剂诱捕害虫,这种环保又高效的防治方法,让我看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蔬菜科技展厅,我得知附近的中华牡丹园正值花期,便欣然前往。踏入牡丹园,仿佛闯进了一片梦幻的花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近30余万株牡丹,十大花色,900多个品种在这里争奇斗艳 。“锦红”热烈奔放,花瓣层层叠叠,如天边的火烧云;“日暮”则带着几分婉约,柔和的色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柔;“状元红”花色深沉,端庄大气,不愧为名贵品种。漫步在花海中,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这一趟寿光之行,在蔬菜博览会感受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震撼,又在中华牡丹园领略了传统花卉文化的魅力。蔬菜的实用与牡丹的浪漫,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让我对寿光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喜爱,也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 逸骏</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04.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