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6.15</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隶属于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万仙山景区集雄、壮、奇、幽、峻为一体。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佛教圣地——三湖四个分景区组成。1990年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次,到了郭亮村和南坪村。</p> <p class="ql-block">万仙山汇聚百里太行赤岩绝壁的精华,赤红色的悬崖高越百米,似凝固的岩瀑石幕,曲折、盘旋、迂回、流畅的围、隔、堵、截出八条深涧峡谷。飞瀑、洞穴、老树、古寨、石墙、石街、石房子组成一个个鲜亮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万仙山腹地,一座座奇峰,多层重叠,赳赳向上,直刺云天,姿态迥异,似神似仙,惟妙惟肖,雾遮云绕,飘然欲动:甲胄在身的将军峰,挥手遥望的华山石人。仰天侧卧的虎啸石,错落有致的七郎峰,几欲开屏的孔雀,镇定落座的石鹰,体积上万立方米的太行石王。还有那四大龙洞--黄龙洞、白龙洞、红龙洞、黑龙洞;四大崖梯--续梯、天梯、猴梯、寨门梯;四大奇石——日月星石、龙鳞石、神龙石、鸳鸯石;四大古寨——汉王寨、铁打寨、罗姐寨、蔺相如寨;万仙山保留着原始次生林,覆盖着古老的植被,生长着千余种植物,两百多种草药,十多种食用菌,可称得上植物类王国的天然宝库。</p> <p class="ql-block">自秦汉以来,万仙山上就有人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时,曾路过此地;北宋杨家将西征时曾在这里扎营 ,一个个古寨的寨墙、遗址依然残存,流传着许许多故事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万仙山撩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于本正导演在这里执导《走出地平线》,先后有《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万仙山俊秀的景色,吸引着众多书画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书画家张仃六进万仙山,题写“华夏奇观”。</p> <p class="ql-block">影视村是郭亮的美誉。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谢晋、沈好放、冯小宁等国内的影视工作者无一不被郭亮原始古朴的村落风貌和壮美太行景色所吸引,从此和郭亮频频握手。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6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称郭亮是“太行明珠”,刻石留言:“太行深处郭亮村化为影片清凉寺钟声的乳泉村,我们曾在这里度过盛夏深秋,我们曾和郭亮的父老兄弟姐妹结下深厚友谊,美丽的村庄,勤劳的乡亲将永远留下我们的记忆里。”2002年,冯小宁执导的电影《举起手来》在郭亮村拍摄,更让郭亮村名声远播。著名导演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等也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著名演员杨在葆、许还山、赵丽蓉、濮存昕、赵炎、郭达、潘长江等曾在这里拍摄过影视剧。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p> <p class="ql-block">郭亮是万仙山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郭亮村,是为纪念东汉义军将领郭亮而取的村名。据载,郭亮带领兵马驻守汉王寨,官兵多次进攻不能取胜,后收买了郭亮的部将周军,周军自以为地形熟悉,用兵守住山口,企图困死郭亮,郭亮在马头山上挂起一只山羊,羊蹄下放一个战鼓,山羊不停的蹬击鼓面,发出击鼓声,郭亮以此为掩护,带兵从回逃战到郭亮休整后,转移到山西省。数日后,山羊饿死,鼓声停止,周军上山一看,原来是中了悬羊擂鼓之计,一气之下吐血而死,被埋葬在山下的周军场。这就是郭亮村的由来,悬羊擂鼓、周军场的典故皆出于此。</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现有83户,320口人,辖郭亮、另山、回逃站、不跌凹四个自然村。面积7.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据考证,自秦汉时期,就成为两省客商往来休息的驿站。1939年,太行分局派王云青(王好运)、万景祥、万景德在此开展抗日活动。他们住在村民刘玉奇家中,以贩卖牛羊、棉麻为掩护做地下工作。1941年,皮定均将军率八路军在此驻扎。辉县人民政府也曾在此短住四个月。</p> <p class="ql-block">郭亮村位于太行腹地,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村后是高耸的山峰,自古交通闭塞,出山艰难,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经之路,720级台阶,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20多公分,险要处须侧身才能通过。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都有是从山下抱上来,长大后,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险峻,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轻者致残,重者丧命。天梯是郭亮的生命梯,也是郭亮的苦难梯、贫穷梯。1972年,不甘苦熬的郭亮人在党支部书记申明信同志带领下,向绝壁要生路,要通道,全村挑选出13个青壮劳力,组成突击队,用土专家、土办法在红岩绝壁上测出隧道线,聚在天梯下举拳面壁,发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当时的民谣说:“层层石阶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悠悠岁月年年走,嘘嘘喘息声声叹,赳赳硬骨拳拳心,叮叮铁锤当当钎,铮铮盟誓谔谔言,爷爷不叫孙孙攀。”</p> <p class="ql-block">修路没有钱,全村卖牛羊,卖药材,卖山果筹资。突击队员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角4分钱,一日三餐喝玉米粥配自家腌的老萝卜。在无电、无机械的条件下,凭手工用五年的时间一锤一钎的凿出1250米长,6米宽,4米高的隧道,开出石方26000立方米,打秃钢钎10多吨,打烂铁锤上千个。上至古稀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娃娃轮流上工地,清理石碴,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时候,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赶来援助,加快了工程进度,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 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真是: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郭亮洞被人称为绝壁长廊。国外朋友来郭亮采访,称绝壁长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的开通,为郭亮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绝壁长廊简介</p><p class="ql-block">绝壁长廊又称郭亮洞,被称为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条公路之一,号称“太行隧道之父”。在绝壁长廊未修建之前,郭亮村的几十户人家通向外界的路只是一条最宽处约1.2米,最窄处仅容两只脚的天梯小道,村里贫因落后,百姓生活艰辛,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时任村支书的申明信立志要开凿一条属于郭亮人自己的路。于是,从村里挑选了13条硬汉组成了"十三壮士队”,于1972年二月初二开始动工,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之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没有现代大型机械,没有测绘工具的情况下,郭亮人将民间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浴血奋战五年零两个月,终于在119米高的绝壁中间凿出了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绝壁通途,当初为了清渣、通风、透光而在长廊外侧开凿的35个天窗,现已成为游客欣赏风景的窗口。后人感叹郭亮人修洞的艰辛,又佩服太行人民的智慧,又把郭亮洞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当初,郭亮人在开凿绝壁长廊的同时,从山下背沙子、背水泥筑坝修建了郭亮水库,坝高39米,蓄水量9万立方米,成为太行山上最高的一池碧水,被人称为天池,水清见底,倒影青山。在郭亮村内可看到汉柳、红石桥、华山石人、龙王庙、谢晋居、红龙洞、魔岩石画、白龙洞、三叶虫化石等景点,向南沿绝壁行走可看红岩大峡谷全貌,看千米绝壁长廊的雄姿,看雪山潭瀑布的落差,向北在马头山观景台遥看万仙山座座秀峰翘首云天,浓雾天气还可看到罕见的佛光景象,再往北可攀爬天梯,可在凌晨观云海日出,可到大黄窑内看古人在绝壁上打下的30多根木棒,可沿着台阶登临山顶去看五行洞、莲花盆、观音床,聆听优美的神话传说。郭亮村有69家家庭旅馆,有郭亮宾馆、郭亮山庄、翠崖仙居三个宾馆。</p> <p class="ql-block">翠谷丹屏观景台</p><p class="ql-block">万壑有声伴天籁,千峰无语立斜阳。在这里,苍山翠林与丹崖绝壁尽入眼底,红岩峡谷、清泉瀑流美不胜收,万仙山的雄、险,奇、峻、秀挥洒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同时,郭亮人战天斗地永不认输的拼搏精神也在绝壁长廊(郭亮洞)中久久回响。这就是万仙山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世界第八大奇迹一绝壁长廊</p><p class="ql-block">绝壁长廊(郭亮洞)是郭亮人20世经70年代用血汗和生命在120余米高的红岩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人工隧道。</p><p class="ql-block">亘古以来,郭亮人出行走羊肠,上下攀天梯,饱受路塞之苦。1972年3月16日村支书申明信率领13名壮士,像传说中的老愚公那样,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挥锤打钎,凿石开洞,苦战5年,打烂了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心比铁坚,志比钢硬,铮铮誓言,感天动地:山洞日不通,奋斗一日不息。工程进行到最困难的第五个年头,辉县教育局250名人民教师在原永同志带领下,自备粮蔬,自带行李,鼎力援助,与郭亮人并肩施工,鏖战数月,终使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郭亮洞被日本名古屋惊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美国媒体亦称其“全球最奇特、最出名的18条道路之一”。也是太行山第一个横穿绝壁的人工隧道,号称是“太行隧道之父”。</p> <p class="ql-block">谢晋居</p><p class="ql-block">气清游郭亮 志远攀太行</p> <p class="ql-block">红石桥</p><p class="ql-block">郭亮村的红石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最初由两根木头搭建而成,后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和当地村民共同拆除木桥,用红色的石头重建。这座桥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革命记忆,还历经战火洗礼,依然稳固如初。</p><p class="ql-block">红石桥位于郭亮村村头,是连接郭亮村与外界的重要纽带。桥的红色石头来源于万仙山,这里的石头因含铁而呈现红色。桥的另一侧是郭亮村的红石大拱门,上方刻有“乳泉”二字,下方有一块石碑上刻有“太行魂”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红石桥不仅是郭亮村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还在许多影视剧中出现过,增加了其知名度和魅力。站在桥上远眺,可以欣赏到群山连绵、峡谷幽深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乳泉 太行魂</p> <p class="ql-block">郭亮,世界旅游公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人民教师力援郭亮洞开凿碑记</p><p class="ql-block">太行腹地郭亮村,四环皆山,峰岭巍峨。一道1250米长的岌岌隧道,蜿蜒在120余米高的红岩绝壁上。日本名古屋电视台惊其为“世界第8大奇迹”;美国媒体亦称其“全球最奇特、最出名的18条道路之一”。</p><p class="ql-block">亘古以来,郭亮人出行走羊肠,上下攀天梯,饱受路塞之苦。20世纪70年代,村支书申明信带领13名壮士,像传说中的老愚公那样,栉风沐雨,不避寒暑,挥锤打钎,凿石开洞,苦战5年,打烂了4000把八磅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心比铁坚,志比钢硬,铮铮誓言,感天动地:山洞咀不通,奋斗一日不息。工程进行到最困难的第五个年头,辉县教育局250名人民教师在原永同志带领下,自备粮蔬,自带行李,与郭亮人并肩施工,鏖战数月,终使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竣工通车。</p><p class="ql-block">开凿郭亮洞,人民教师鼎力援助,功不可没。值第30个教师节之际,特立贞石,略述梗概,以志永远。</p><p class="ql-block">新乡南太行旅游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辉县市郭亮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二O一四年九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炮楼位于马头山天梯。上方的绝壁拐弯处,是2002年拍摄抗战军事题材电影《战争角落》而修建的剧景建筑,现在成为人们追忆英勇先烈为了祖国富强、民族尊严顽强奋斗的场所。先后有《举起手来》、《走出地平线》、《天高地厚》等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p><p class="ql-block">同时炮楼还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台。此处山下村庄的房屋清晰可见,春季山花烂漫,秋季丰姿多彩,十分怡人。</p> <p class="ql-block">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