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亲历焦枝铁路大会战

夕阳红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近日,和一位老同学电话聊天,无意中聊起了修建“焦枝铁路”一事,直到今天,参与焦枝铁路大会战的历历往事仍在脑中转悠,于是,索性诉诸笔端。因为我也为此流过血和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一个时代,并铭记于人民的心中。在我国铁路的建设史册上,记载着这么一段重要历史:从1969年11月到1970年7月,在河南焦作至湖北宜都,几乎纵贯豫鄂两省全境,长达750多公里的筑路工地上,百万工人和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与大自然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只用了8个月时间便修通全线,这便是因创造了我国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而鼎鼎有名的焦枝铁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建成通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60年代末期,国际形势紧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伟大领袖毛主席认为,万一战争打起来,京广、津沪线被打瘫痪了,南北大动脉就中断了,而有了焦枝和枝柳铁路,南北交通就不会中断。在“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中,毛主席勾画出“三线建设”的蓝图,决定修建与京广线平行的另一条南北大干线——焦枝铁路,北起河南焦作,南至湖北枝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追忆往事,那激情飞扬的岁月犹如昨日。那年我16岁,毅然参加了焦枝铁路大会战,是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次远征劳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冬日,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罗咀大队近百名民兵和社员在一名大队干部的带领下,有的用板车拖着稻草(打地铺之用)、被子,有的挑着劳动工具和菜罐浩浩荡荡出发了,我也精神抖数地挑着被包和劳动工具行进在队伍里。步行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离我们家20多里路的目的地——掇刀区掇刀公社响岭大队的一社员家(住宿地),至此,我们便在这里“安营扎寨”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管理体制按照解放军组织形式,参加施工人员被编为民兵师、团、营、连、排、班,根据上级部署,以营为单位召开誓师大会,有营指挥长作动员报告,他讲到:“焦枝铁路大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按毛主席的指示,修好焦枝铁路,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我们要为国家争光,为毛主席争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誓师大会上,各连纷纷踊跃表决心、相互挑应战,一时间,会场上用毛笔写在大红纸上的决心书、挑战书,应战书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继誓师大会以后,紧张的施工开始了。每天早晨,我们头顶星星吃早饭后,打着红旗,唱着歌,列队开赴工地。睡的稻草垫地大通铺,吃的简易灶台大锅饭。虽住在老板家,但不认识老板,因为我们上工时他们没起床,我们收工回家时,他们已睡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程开始是除障、回填、建路基,然后铺石子,没有机械、土方、石质,基本上靠人工开挖、夯实和搬运,板车拉人工抬,肩挑背扛。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人们都是单衣薄衫奋战在工地。工地上红旗招展、“备战备荒为人民”“人民铁路人民修”“苦干实干拼命干”“早曰建成焦枝线”等大干快上的鲜红巨幅标语耀眼夺目,男人们气壮山河,大姑娘小媳妇们不让须眉,铁锄银镐飞舞,板车运土飞奔,人们挑土你追我赶,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场面。虽干得是土方活,但打得是“政治仗”。高音喇叭里的革命歌曲响彻云霄;碾压机的轰鸣声音震耳欲聋;人们打硪的劳动号子清脆悦耳,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交响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身临其境,我被民工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小小年纪的我攒足劲头,以大人们为榜样,尽管双手打起血泡,肩膀被扁担磨破,鲜血染在衣服上,但我毫不畏惧,坚持不下火线,后来被连队干部发现后,就安排我去参加打硪,当领号子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那时工地碾压机有限,各连队用“打硪"夯实地基。硪是圆形或正方形的大石块和铁块,周围系上若干绳子,众人围成一圈,协力拉起后再砸下,协作性强,劳动强度大。号子采取一人领,众人和的歌唱形式,领唱者既指挥、组织了劳动,又以即兴风趣的歌词鼓舞、调节劳动者的情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峻工通车,为党的49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岁月如梭,时光已过去了50多年。抚今追昔,这条当时的战备铁路不仅创造了多项铁路建设史上的最高记录,更是一段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历史。它在战略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致谢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音乐/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