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萃中医,陇上精华,宛如璀璨星辰,在华夏大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晚八点,我静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1台播出的“中国中医药大会”(甘肃站),节目如同一股清泉,瞬间令我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与节目的嘉宾们,皆是中医药领域的翘楚。全国名中医张志明,他的医术与医德,恰似高山仰止;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院长何天有教授,于针灸之术钻研颇深;敦煌研究院“敦煌医书”的研究人员,他们仿佛是历史的使者,揭开敦煌医书神秘的面纱;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药专家,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着智慧;皇普谧针灸传承人刘君奇,如同守护古老技艺的卫士,传承着先辈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从中医的起源娓娓道来,讲述着那源远流长的历史;深入陇药的发展,展现出其蓬勃的生机;他们的阐述,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全面地展示了中医药在甘肃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中那位神秘而伟大的医者岐伯,籍贯为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如今我们所说的“岐黄之术”,承载着岐伯与黄帝探讨中医的智慧结晶;晋代名士皇普谧(灵台朝那人)的杰作《针灸甲乙经》,宛如一座医学的丰碑,屹立不倒;敦煌医书,更是记载了中医药无数的珍贵典藏,如同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着后人去挖掘;而刘君奇,作为皇普谧针灸医术的传承者,他的双手仿佛带着神奇的魔力,延续着古老医术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陇药别具一格,其中的五朵金花——黄芪、党参、当归、大黄、甘草,赫赫有名。它们宛如中药大家庭中的中流砥柱,以其卓越的药力和显著的功效,在中医药的舞台上绽放着光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松鸣1号”的培育和发现,宛如一颗希望的种子,为中药资源的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为板蓝根的替代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是中医药发展的新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节目中缺少了“筋膜医学”的整理者、探索者、开拓者王自平(籍贯甘肃白银,现为南京新中医研究院院长)的展示;在我心中,在中医药的历史画卷中,不能没有筋膜医学创始人王自平教授的身影。</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君琪,男,汉族,本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退休前在白银市中心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白银市、甘肃省、全国基层名中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创新筋膜学会会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民间中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全科医师协会委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分别担任白银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白银市平川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业余喜好文字、旅行及在大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慨生活,身体力行践行健康、环保、低碳生活;现在故乡威戎镇开设“静宁县王君琪中医诊所”以悬壶济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