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谈古论今:事不明则无臆断,情未审则莫轻言!

知行合一

<p class="ql-block">  “事不明则无臆断,情未审则莫轻言”的意思是:在事情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不要主观臆断;在情感没有经过仔细审查之前,不要轻易发表言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强调了在处理事情和表达观点时应有的谨慎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事不明则无臆断‌:在事情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不要主观臆断。这意味着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应该保持客观和谨慎,避免过早下结论。正如《菜根谭》中所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未审则莫轻言‌:在情感没有经过仔细审查之前,不要轻易发表言论。这意味着在表达观点或评论时,应该先了解事情的全貌和背景,避免因片面信息而做出轻率的判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和表达观点时要保持理性和谨慎,避免主观臆断和轻率发言。</p> <p class="ql-block">  “事不明则无臆断,未审则无轻言”,这句话启示我们:主观臆断,即不依据客观实际情况,而只凭主观想法做出判断。这种行为往往导致结论偏离实际,造成误解或错误决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一些与主观臆断相关的典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括纸上谈兵:</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赵王让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他只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仅凭书本知识而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判断,往往会陷入主观臆断的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谡失街亭:</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参军马谡为先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然而,马谡却违背诸葛亮的部署,指挥不当,放弃水源地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被魏将张郃断绝水道围困于山上,最后失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事件反映出马谡在军事指挥上的主观臆断和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指鹿为马:</p><p class="ql-block">秦朝末年,宦官赵高想要篡夺秦朝政权,为了试探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揭示了当权者如果主观臆断、颠倒黑白,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图索骥:</p><p class="ql-block">伯乐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书上描述了各种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他的儿子很想把父亲的相马真经学到手,于是把《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圆而大。”他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觉得与书里说的千里马的特征很像,便兴奋地去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伯乐知道儿子愚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傻小子,你拿的是一本死书啊,只知道按照图上画的去找好马,这怎么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典故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主观臆断、不知变通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削足适履:</p><p class="ql-block">春秋时代,发生了宋国人因买鞋尺码不合适而宁可削掉自己脚指头的故事(事见《淮南子·说林训》)。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的做法,也展现了主观臆断的思想和危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谈古论今,这些典故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主观臆断的危害性,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避免陷入主观臆断的陷阱。</p> <p class="ql-block">  弟子规有一句话“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跟““事不明则无臆断,情未审则莫轻言”,所表述的意思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两句话都告诫我们世人:当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时,不要轻易发表言论;当事情还没有确认时,不要随意传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谈古论今,这两句话都启示我们世人: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资讯,这些信息丰富了我们视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常常被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包围。所以我们要经深刻反思:是否曾经因为听信了谣言,而误解了别人?是否因为随意发言,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了困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现在网络风靡全球,好多不良商家为了自身利益,故意散布一些虚假信息鱼目混珠,混淆视野。因此我们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听到一些传闻,看到一些看似真实的画面,但其实,很多时候那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是被歪曲的假象。有时候,我们急于分享或评论,却忽略了事实真相,因为一时的冲动或好奇,不加核实就转发、评论,结果可能无意中成了谣言的推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这句话提示我们:在接收各种信息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对未知的事物下结论,不被表象所迷惑;更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自己品格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  “事不明则无臆断,情未审则莫轻言”这句话对世人的启示主要体现在谨言慎行、尊重事实和保持谦逊的态度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时,不要轻易下结论或发表意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事不明则无臆断”‌强调了在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不应该凭主观臆断来做出判断。这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因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资讯,但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并未经过证实。如果我们轻易相信并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困扰和误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次,‌“情未审则莫轻言”‌提醒我们: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之前,不要轻易发表言论。这句话的含义是,在情感或事情的真相没有搞清楚之前,不要轻易表达观点。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不愿意被公开的秘密,如果我们轻易揭露他人的短处或隐私,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破坏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外,这句话还体现了‌谨言慎行的智慧‌。古代典籍如《论语》和《道德经》中都强调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保持沉默和谨慎。孔子提倡“君子不言”,即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轻易发表看法,以免误导他人;老子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思想都强调了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保持谨慎和沉默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谈古论今“事不明则无臆断,情未审则莫轻言”这句话警示我们世人:在面对我们认知意外的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轻易相信或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以免给他人带来困扰或造成不良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事不明则无臆断,情未审则无轻言”是一句富有哲理和智慧的箴言,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或不了解的事物时,应保持谨慎和谦逊的态度,避免误导他人或因为妄下结论,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