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因某腕特邀,我加入一个微信群,也算办得稍稍不错的,就在里边“指导”了一段时间。人家客气的说是“指导”,其实是我认真地端坐其中“学习”!</p><p class="ql-block"> 后来壮大了,人满为大了。也因我精力有限,出于对“邀我之人”的尊重(看中?伯乐?),就很绅士地“私人微信”说明一下“感谢信任相邀,以表退群失礼之歉!”</p><p class="ql-block"> 不料,在别人眼里真的“不算哪根葱”,这没什么。其不回微信也可以的,我这一“尊重”的,换来其个“群都解散了,你跑来说要退,有病!”</p><p class="ql-block">的确,我再看群“散了”,这样的群,这样的人,哪有不散之理!</p><p class="ql-block"> 话说“诗品出于人品”,可否也理解为“素质决定言行”?</p><p class="ql-block"> “敬人者,人恒敬之”,总的来说、长久而论,必是“恒敬”,都倒也存在“偶然的”和短时出现的“不敬”?这就是例子!</p><p class="ql-block"> 不敬我,我无所谓。在在此要说的是“为什么这般轻率!”我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脱口而出的除了“谢谢”两字而外,还没别的。如此出言之“胡乱伤人者”,还真是世界之大,见识不多,少见多怪了!</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说“只有鸭飚屎是随意一声‘啤哒一一’”,没有别的!</p><p class="ql-block"> 难怪有来得到我好茶好水花钱招待游玩送别之后,来电话要求因没有借到“三千降到一千再降到有几百算几百”(我当时若非薪水还未到账,肯定就是“结怨加丢钱”了,当时的月薪也才三千啊!),我这稚嫩的“文心”被家人发现后“拒借”,最后竞招来其开黄骂口者!耗时、费陪、花钱、重情,回报的是“拍屁股拜拜,没拿到钞票就骂人”……心痛啊!这,还是人吗?</p><p class="ql-block"> 美好和高尚的“以文会友”,变成了我“最倒胃口”的事,我还能相信谁?……“某宇案”让道德倒退了几十年!这些“作俑者”让人性显得肮脏,污染面虽然不大,却造成了对绝大多数正常人、好人的“信任危机”!不好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