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肥东撮镇有街区名撮街。出合肥,上高架,向东南方向行驶十几公里就到了。</p><p class="ql-block">蛇年春日里的一个上午,应乡友程文浩之邀,同几位好友前往撮街小聚。这些年,陆陆续续逛了一些古镇古街,到近郊的撮街还是初次。原以为这里也是摊贩、饭店云集,各色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充满着商业气息,与一些商业街没有多少区别。走走看看,出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街中,竖立的一尊高大砖石砌成的标柱引人注目。方柱由三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四周镶有花岗岩石浮雕,故事和人物栩栩如生;上部的堆砌的红砖就像是用一摞书,“撮街”两字跃然纸上,遒劲、醒目。柱子的顶部,则是城池的城垛,别具一格,显现着一丝文雅之气。站在东街口,放眼望去,街道宽阔清洁,沿街的商铺规整,古风典雅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魁星楼、鼓亭气势宏伟,似一座古朴典雅的园林。置身其中,如少女的面纱轻轻撩开,露出了洁净、优雅、庄重的面容,让人放慢脚步,多看几眼。</p> <p class="ql-block">将撮街比作少女,是因为它太年轻。先有古老的撮镇,后有今天的撮街。打扮成如今的模样,也就是近几年事。作为撮街的运营管理者,程文浩带领他的团队,在这片土地上下足了功夫,让古老的撮镇孕育出一位大家闺秀。成为徽派建筑与现代气息融合,历史文化传承与休闲游于一体的一张特色名片,还扛回来了“安徽特色商业街”牌子,成远近闻名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在街上行走,就像翻开一页历史书,被传统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每读一段文字,虽然没有完整的故事,却有点点滴滴的收获。我读撮街,是从识“撮”字开始的。翻开《汉语成语词典》,解释“撮”字为“聚合;聚拢”之义。也是一个量词和容量单位:“十撮等于一勺。现用市撮,一市撮合一毫升。”在省城生活工作几十年,近郊的肥东撮镇,也去过几回,给人的印象是用一个“撮”字做地名,没有多少文化成分。因为“撮”字的含义太渺小,此前未曾关注也未探寻过。传说,孔子周游列国,路经此镇,巧遇项橐等小儿在路上撮土筑城游戏,挡住车子去路,孔令拆“城”让车,而项橐却说:“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于是孔子与项橐相互提问,几番论辩之后孔子叹曰:“后生可畏,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项橐见孔子折服,便拆“城”让车,在史书上留下了“城车相让”的典故和孔子“地多一撮,书重百城”的蔚喟然长叹。后人为纪念此事,即以撮城为名。以后人口多,建撮城镇,又因“城镇”近音、近义,改名撮镇。为证实孔子游历过肥东撮街,文史专家们在浩瀚的历史文库中追寻,在孔府家族的文献中追踪,终于查找到孔子行游肥东撮镇的记载,此言不虚,消除了人们的疑惑。正在参加政协会的程文浩,唯恐我们走马观花,赶回来亲自陪同参观。听了他的介绍,才知这个地名的由来大有来头,顿觉自己孤陋寡闻,庆幸补了一课。</p> <p class="ql-block">一个历史的偶然,是撮街的幸运。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那些带着古典情怀,雕刻着历史遗迹,散发着人文气息名人轶事、流传的名篇佳句以及那些带着古典气质的物体,给现代人带来许许多多的的怀想,也成了挖掘地域文化的金矿。撮街,这块土地上的泥土沾过圣人的鞋底,插过圣人的权扙,留下过圣人的吉光片羽。千年的流传,千年的庚续,神圣之光构建了精神和物质的城池,也为撮街披上了一层厚重的文化色彩。</p> <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的无穷能量,在这块土地上散发着光芒。撮街还走出了明朝大将军宋晟,因征战有功,皇帝朱棣登基后,为奖赏宋晟,加封其西宁侯,连续将两位公主下嫁到宋家,给撮街留下了一门双驸马的驸马庄。这里还走出了淮军总兵郑国魁,居里夫人的第一个中国学生郑大章等名人。听了讲解,越发觉得撮街“有说头、有看头、有学头、有吃头、有玩头”了。</p> <p class="ql-block">从历史回到现实,我们来到了城门口的一尊孔子石雕像前,一群家长正带着孩子在此拍照留念。眼前的孔子石雕像,与我们印象中的清瘦苍古形象不大相同。只见孔子慈眉善目,长须拂面,身着儒服,双手交叠作着谦虚恭行礼状的姿态,浑身散发着一种儒雅、持重、智慧的神圣。石刻雕像是根据唐代吴道子所绘的孔子形象创作雕刻而成,蕴含着“恭谦有礼”、“四海大同”、“和谐友善”的思想精华。街道路两旁,每走一段,就能看到有男女老少在孔子《论语》名句的标牌,或是天真可爱的卡通人物“撮小童”前驻足,感悟中华文明底蕴。难怪无数省城的家长带着小孩纷至沓来,可谓是走一街,学一路,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古代十分盛行,撮街为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文化魅力,将簪花这一项非遗技艺发扬光大。在一家簪花店前,身着汉服、唐服、宋衫等各种古装,头顶各色鲜艳花冠的女性们,喜笑颜开,排队等着拍照留念。仿佛是穿越时空,从古代宫廷里走来,引来无数游客驻足观看。簪花,成为撮街的一大亮点,深受女性喜爱。程文浩说,撮街的非遗文化“打铁花”,在夜幕中溅射,像流星雨,似烟花,也非常震撼。不少游人都因它而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了,撮街每年都要有一系列的大型文体活动,成为文旅融合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央视还对此进行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美食,也是撮街最具吸引力的一大特色。汇聚在这里的“老字号”名吃名店抬头可见,各色美味佳肴香气扑鼻。古色古香的门面彰显着它的悠久,插在门头上耳熟能详名号旗帜在风中摇摆,没有吆喝声,却像是在向你招手。合肥方言称吃一顿饭为“撮一顿”。 悠闲自在地陶醉于撮街,意犹未尽。我们在一家特色餐厅中午“撮”过晚上接着“撮”,带着惬意和醉意饱食而归。遇见撮街,那简单而又纯粹的时光,令人久久难忘。</p><p class="ql-block">撮街,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生动。</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