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浙江开化县九溪龙门景区(二)

踏歌而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翻唱:踏歌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踏歌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52843668</p> <p class="ql-block">【题记】我热衷旅行,已走过国内外153座城市。2019年前跟团游,行程匆忙、走马观花。好在这几年偏爱独自旅行,随心探索,途中惊喜不断,收获快乐,也领悟了旅行更深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开化县</p><p class="ql-block">隶属浙江省衢州市,钱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交界处。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建县。是衢州地区唯一的革命老区县,有革命老区村108个,拥有革命旧址、遗迹116处。</p> <p class="ql-block">开化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被誉为“华东绿肺”,是国家级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根雕艺术之乡。</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九溪龙门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p> <p class="ql-block">九溪龙门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开化县齐溪镇龙门村,东连千岛湖,南依齐溪镇,西临江西婺源,北接安徽黄山。因境内有形状各异、水质极佳的九条小溪汇流在村西北百尺深潭内,深潭两岸峭壁直矗,形视龙门,故取名“九溪龙门”景区,寓意鲤鱼跳龙门。辖汪家、余家、大麦坞、外山四个自然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3.5%。</p><p class="ql-block">核心景点:</p><p class="ql-block">隐龙谷、外山古村落、桃花坞、老龙源、鸣凤堂、越国宗祠等。</p> <p class="ql-block">老龙源:</p><p class="ql-block">老龙源古名老林源,因村处深山老林,又在丰盈坦溪源头得名,后谐称老龙源。据记载,先祖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从本镇丰盈坦析居至此,汪氏也同时同地迁入。2013年,村民全部下山搬迁,原大麦坞村属村,2010年行政村规模调整时,大麦坞、余家、外山合并为龙门村。</p> <p class="ql-block">探秘老龙源,邂逅钱江源深处的自然与历史交融之美</p> <p class="ql-block">天然龙池:</p><p class="ql-block">宛如一颗碧绿宝石镶嵌在山间,清澈池水倒映着周围青山绿树,构成绝美山水画卷,微风拂过,池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于老龙源漫步,听九溪龙门的岁月回响</p> <p class="ql-block">这里森林覆盖率极高,植被丰富多样,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丛生的野草以及各种藤蔓植物相互交织,形成了多层次的植被景观,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天然的绿色氧吧。</p> <p class="ql-block">老龙源内有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水流顺着山势形成多级小型瀑布,水质清澈,水流撞击岩石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鸣凤堂:</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家族文化和历史记忆,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余氏鸣凤堂(北上抗日先遣队龙门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61年),占地面积450平方米。相传百鸟之王凤凰飞至龙门大声啼叫"凤鸣高岗",故取名"鸣凤堂"。建筑坐西朝东,依次为戏台、大厅、后堂,第一进戏台上方藻井内有结构完整的壁画。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0.75米。戏台彩画和山墙壁画为县内所罕见,各类人物故事壁画对反映当时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35年,方志敏曾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国工农红军红十军团)于余家祠堂宿营并作为指挥部。</p><p class="ql-block">2017年,余氏祠堂(鸣凤堂)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祠堂也改造为北上抗日先遣队龙门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大厅</p> <p class="ql-block">后堂</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卧室</p> <p class="ql-block">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开化</p><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27日,先遣队抵达开化左溪村,当晚在左溪宿营,并致电朱德、周恩来和王稼祥,报告部队3个月来的行动情况。</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下旬,方志敏、刘畴西率二十师经婺源、开化之间和休宁以南,北上皖南。1934年12月3日,红二十师自德兴穿过壕岭关进入开化。12月10日在黄山汤口胜利会师。</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7日,方志敏率先遣队在皖南几经转战后,由休宁进入开化县境内的西坑口。方志敏和军团指挥部设在余家祠堂里。1月10日,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抵达开化县境内的大龙山时,其前卫部队就与国民党军激战,完成掩护主力部队的任务。方志敏率部翻山越岭,次日凌晨抵达淳安的枫岭坞,后又南下进入开化境内,过马金界首、排田、杨和、戴家,经霞山的下龙村,徐塘的高韩、高坪、中村的严坑。</p><p class="ql-block">1月11日下午到达中村、张村。1月12日傍晚时分,抵达杨林。方志敏召集刘畴西、粟裕、王如痴、乐少华、涂振农等军团主要领导召开了军事会议。</p><p class="ql-block">13日凌晨,红十军团从杨林、焦坑出发,往桃花坞、瓦里坑爬上南华山。</p><p class="ql-block">14日晨,军团主力前部抵达王山村。15日午后,红十军团从王山村出发,劈柴开路,翻山越岭,走出开化县境。</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临终寄托</p><p class="ql-block">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一一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p><p class="ql-block">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摘录)</p> <p class="ql-block">1934年7月初,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由红7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奏响了红军长征的序曲。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率红7军团经福建北上到闽浙皖赣地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10军会合,组成红10军团,方志敏为军政委员会主席。先遣队转战闽浙赣皖四省,孤军奋战在敌人深远后方,历时6个多月,行程5600余里,历经30余次较大以上战斗,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推动了沿途地区革命斗争的开展。</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7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三次进入开化县,当晚在龙门一带宿营,在南返闽浙赣(赣东北)苏区征程中,红10军团在十倍于已的国民党军队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数以千计的将士牺牲在茫茫山水间。红10军团余部继续征战,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不朽篇章。同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他们以"血染东南半壁红"的英雄壮举,用忠诚书写革命者的伟大信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p> <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底,陷于绝境的方志敏不幸被捕。在狱中,面对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甚至蒋介石的亲自劝降,方志敏始终坚贞不屈,保持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并利用敌人要其写供词的纸和笔,写下了《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永留青史的不朽篇章,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时年36岁。其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笔弥足珍贵、传之不朽的精神财富,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p><p class="ql-block">景区正在建设桃花坞低碳露营基地,未来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露营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游客可以沿着步道漫步,欣赏沿途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踏入桃花坞,邂逅的是一场被山水温柔包裹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漫步桃花坞,看阳光斑驳,听鸟鸣溪涧,时光慢成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内溪流潺潺,清澈的溪水在山间流淌,为整个区域增添了灵动之美。溪边植被丰富,绿树成荫,与周边的山峰、峡谷等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欣赏!再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