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连载5⃣️]红楼遗秘

达尔玛苏德·杭卫

<p class="ql-block">甄雪斋奇梦·红楼遗秘(奇幻小说)</p><p class="ql-block">达尔玛苏德·杭卫</p><p class="ql-block">(本故事共40章,纯属虚构,不必考证,真真假假,全当杜撰)</p><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章:薛伍和曹家有关</p><p class="ql-block">薛伍的肌电手套在颤抖中生成乱码记录:【错误:手部震颤超阈值】【检测到皮质醇水平异常】【建议中断作业】</p><p class="ql-block">他一把扯下手套,用朱砂在宣纸上胡乱狂草, "玉髓里的血在动!它们记得胤礽怎么死的..."突然砚台炸裂。碎片上浮现北斗九星阵——正是昨日鸭舌帽摊主高文元咳血所化的卦象。高文元咳血时,血珠滚到泥人脚边,被吸收后泥人眼珠突然转动。</p><p class="ql-block">就在薛伍与高文远刚刚商讨完合作事宜离开时,甄雪斋的门口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身穿灰色中山装的老者,手持一本厚厚的族谱,步履蹒跚地走进了店内,薛伍感到很是脸熟。</p><p class="ql-block">“薛老板,久佯(仰)大名。”老者微微拱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恭敬,听着耳熟,仔细一瞧,那不就是斯拉夫腔的贝雷帽。</p><p class="ql-block">薛伍连忙起身相迎:“老先生,您太客气了。不知您今日前来,有何贵干?”</p><p class="ql-block">老者将族谱放在桌上,缓缓翻开:“薛老板,我叫马克罗,是世界怡红学会的一名红学家,最近在研究曹雪芹的族谱时,意外发现了一些与您家族有关的线索。”</p><p class="ql-block">薛伍心头一震,隐隐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低头看向族谱,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曹雪芹家族的世系,而在某一页的角落,赫然写着“薛氏”二字。</p><p class="ql-block">“马老先生,您的意思是……”薛伍试探性地问道。</p><p class="ql-block">马克罗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薛老板,根据我的考证,您的家族与曹雪芹有着密切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您可能是曹雪芹的后人。甚至与我的家族也有些牵扯,我的先祖曾是马可波罗的翻译官,来自遥远的威尼斯,威尼斯和这个城市一样也是水城,河道纵横,人们坐着贡都拉出门”,说到故乡马克罗的两眼发光,脸色红润起来。</p><p class="ql-block">薛伍的脑海中顿时一片空白。他从未想过,自己虚构的“香菱后人”身份,竟然真的会与曹雪芹扯上关系。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马老先生,您确定吗?”</p><p class="ql-block">马克罗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薛老板,我已经查阅了大量的史料,确认无误。您的家族,确实与曹雪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薛伍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他的身份,甚至可能影响到甄雪斋的未来。他看向老者,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老先生,这件事能否暂时保密?我需要时间消化这个消息。”</p><p class="ql-block">老者微微一笑:“薛老板,我理解您的心情。不过,这个发现对于世界怡红学会,对于整个世界红学界来说意义重大。我希望您能慎重考虑,是否愿意公开这个身份。”</p><p class="ql-block">薛伍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马老先生,我会认真考虑的。”</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章:惠山古镇裱画坊</p><p class="ql-block">1972年深秋,母亲下放无锡惠山古听松坊裱画作坊劳动 ,12岁的薛伍蜷缩在裱画台底,看着母亲用排刷蘸取二泉水调制的浆糊 。她正在修补的《姽婳词》残卷,是红卫兵从曹家无锡旧宅 地窖抄出的"四旧"物。"</p><p class="ql-block">“阿伍,你看这两条线,是双钩注墨法……”母亲拿起两支狼毫笔夹在右手中指两边,分别用食指和无名指夹住,两支笔形成一定的平行距离,两支笔沾水一边的颜色渲染开去,直到融合,而另一边却画出了飘逸柔美的线。</p><p class="ql-block">“阿伍,不要相信修旧如旧这是骗人的"。她传给薛伍的“双钩注墨法”实为时空缝合术——修复笔每一划都在同步改写历史,代价是使用者会逐渐被“史料蛀空”(出现与篡改处对应的身体溃烂)。这是一种技艺与诅咒。</p><p class="ql-block">突然,黛玉画像的绢本渗出 靛蓝色锈斑 ——那是毓得用圆明园兽首铜像熔铸的颜料。母亲抓起案头 1970年故宫下放证明 ,用背面紧急拓印锈迹图案。</p><p class="ql-block">当夜,母亲冒雨前往 惠山泥人厂 。薛伍后来在遗物中发现她用厂里陶土捏的 通灵宝玉 ,内部中空处塞着张字条:" 九龙壁下埋着补天录像带 "——这个超前的词汇,要到二十年后他踏入琉璃厂才明白含义。</p><p class="ql-block">少年的薛伍蜷缩在裱画台底,透过母亲青布旗袍的缝隙,窥见那幅正在修补的《红楼梦》残卷。绢本上的黛玉眉目模糊,衣褶间渗着诡异的靛蓝色,像把整个潇湘馆的夜雨都锁在了笔墨里。</p><p class="ql-block">"阿伍莫看!"母亲突然厉喝,手中排刷抖落的却不是浆糊——那是掺着 二泉水与惠山寺香灰的秘制粘剂。她正在修补的并非寻常画作,而是从曹頫流放途中遗留行李箱墓遗址流出的 《姽婳词》誊抄本 ,纸页间夹着半片染血的雍正元年销毁的胤礽脉系族谱残页。</p><p class="ql-block">台灯突然闪烁,画中宝钗的金锁竟渗出铁锈味。薛伍至今记得,母亲用无锡酱排骨的老卤涂在锁面时,那些锈迹突然游动成满文:" 丁亥年九月初三,九龙殁于地火 "。</p><p class="ql-block">当夜暴雨如注,母亲在华老太泥人摊 前驻足了整刻钟。她最终买下对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泥偶,却用银针挑破侍者手中的警幻仙姑引魂瓶的造型,让人联想到太虚幻境。</p><p class="ql-block">"记住,浇灌仙草的不是露水,而是真正的惠山二泉水。"母亲将泥人塞给薛伍时,指尖沾着的朱砂蹭到他衣领——二十多年后他才明白,那是毓得画谱特制的血玺砂 。</p><p class="ql-block">归途经过天下第二泉 ,母亲突然跪地掬饮。月光下,薛伍清晰看见她瞳孔里映出的不是自己,而是个穿 江宁织造局官服的男子,正用狼毫笔在九龙壁题写满文密诏。</p><p class="ql-block">十六年后的1988年春,爆炸发生在凌晨三点。薛伍被热浪掀翻在院角的太湖假山石 旁,眼睁睁看着母亲化作火中剪影。她最后捧着的不是儿子,而是那幅即将修补完成的《姽婳词》——燃烧的纸灰在空中凝成 金陵十二钗判词 ,每个字都在泣血。</p><p class="ql-block">消防员从灰烬中扒出的唯一完物,是个烧变形的 紫砂茶叶罐 。薛伍不知道,罐内壁用无锡留青竹刻法阴雕着《石头记》原始提纲,更不知道母亲最后一口气吹入罐口时,已将曹雪芹胚胎干细胞封存在陈年普洱里。</p><p class="ql-block">很多年以后薛伍才明白了,母亲林如静并非单纯死于火灾,而是在修复《姽婳词》时,发现绢本夹层中的胤礽血书触发自毁机制(朱砂+二泉水,产生量子焚化反应)。每代修复师临终前要吞下一片五彩石碎屑(女娲补天石同位素),薛伍在母亲骨灰中发现她藏在臼齿里的残片,上面刻着“宁裂勿伪”。</p><p class="ql-block">2023年秋天,薛伍AR眼睛,突然全息屏播放母亲临终画面——她烧焦的手正用血画着女儿的笑脸。薛伍猛然醒悟:真正的“修复”从来不是还原历史,而是接受所有修补终将残缺。他拽断两根血丝任其飘向玉玺裂缝,裂纹竟绽出一株新的绛珠仙草,叶片上凝着晨露般的银河。凸显“修复师世代传承的悲壮性”字样。</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章:五色补天紫砂罐</p><p class="ql-block">五色补天泥罐 ——罐身由宜兴紫砂掺入女娲补天石碎屑(青圭、赤璋、白琥、玄璜、黄琮五种矿物)烧制,内壁阴刻《石头记》原始提纲。</p><p class="ql-block">罐中普洱实为林如静用曹雪芹胚胎干细胞培育的“绛珠菌种”,每次修复前取一撮茶叶碾粉调墨,可使颜料渗透千年绢帛如泪浸胭脂(对应书中“绛珠还泪”设定)。</p><p class="ql-block">薛伍用银匙挑出茶末时,总看见菌丝在碗底组成满文“丁亥年九月初三”——正是康熙驾崩、雍正篡位之日。</p><p class="ql-block">罐底藏有微型浑天仪作时空校准,当茶叶少于三分之一时,罐体会发出《牡丹亭》工尺谱频率,中和文物携带的时空污染(原理类似量子退相干)。</p><p class="ql-block">林如静自焚后,骨灰混入普洱(她临终前吞下补天石碎屑,骨骼碳化后形成天然量子存储器)。薛伍用X光扫描,发现骨灰排列成江宁织造府密道图。</p><p class="ql-block">双重夹层中外层是外祖父的修复笔记(记载九龙壁被篡改处),实则用满文朱砂书写,紫外线照射会显影为火星坐标;内胆则母亲用头发刺绣的《乳娘手札》,记录曹雪芹真实身世,但需用女儿薛小满的血清浸泡才能显形。</p><p class="ql-block">守灵夜,薛伍在母亲遗物中发现本 《无锡景》 工尺谱。用紫外线灯照射时,谱面浮现出血字注解:</p><p class="ql-block">"宝黛木石前盟非虚言,乃九龙壁地宫开启咒。汝若见香菱裙裾褪青灰 ,当赴二泉取绛珠回魂水 。"</p><p class="ql-block">最惊心的是末页夹着的照片——1960年母亲在故宫文物南迁无锡库房的合影里,赫然站着年轻时的鸭舌帽摊主高文元,那时是押运员。那人手中把玩的正是二十年后薛伍得到的翡翠鼻烟壶 ,壶嘴对着母亲微微隆起的小腹(当时怀胎三月的薛伍)。</p><p class="ql-block">成年后的薛伍每次接触满文密码时,都会幻觉闻到 酱排骨老卤混着绢帛焦味 ——这正是母亲身亡那夜的气息。当他用银镊子夹起火星玉玺残片时,指尖突然重现少年时触碰烧焦紫砂罐的灼痛感,逆红学会播放的《无锡景》旋律,与母亲生前哼唱的儿歌 相差半个音阶 ——这微小差异正是解锁玉牒的声纹密钥。</p><p class="ql-block">他将母亲之死与《红楼梦》"黛玉焚稿"交织,火中《姽婳词》灰烬对应"冷月葬花魂"少年薛伍眼中母亲的旗袍花纹,正是成年后修复的《香菱图》裙裉纹样。照片中鸭舌帽摊主高文远,注视母亲孕腹的眼神,与二十多年后他交易戏画时的目光完全一致</p><p class="ql-block">这段回忆如同被虫蛀的《红楼梦》甲戌本,表面是江南水乡的童年往事,内页却爬满权力篡改的菌丝。当薛伍在终章发现母亲当年修补的《姽婳词》残卷,正嵌在火星玉玺的核心层时,所有童年记忆的碎片突然拼合——那夜母亲捧画自焚的背影,原是向宇宙发送的生物神秘的求救信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