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第 25 回 承恩慧眼识赝品 老板受教知真假</font></b></h1><br> 沈坤和吴承恩说着下了谯楼,他们直奔全兴粮行。<br> “他吴承恩算什么,一个穷秀才有什么了不起?等哪天他栽到我手里,哼哼,我要他好看!”路上承恩想起刚才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他觉得张全兴这个奸商,对联规劝是没什么大用了。<br> 南门是山阳城重要的街道,它依托漕运总督府署,辐射整个县城。南门街面上商家云集,全兴粮行就在不远处。<br> 刚才路过县衙时,吴承恩发现出出进进的人很多,他一打听才知道知县老父亲过七十大寿,所以他才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好好治一下张全兴这种人。<br> 他进了小巷子请来几个学伴,和沈坤一起来到了南门外,他们故意在全兴粮行对面巧遇。<br> “吴先生哪去啊? ”<br> “诸位,有要紧事在想,再遇再遇。”说着他急匆匆就要告辞。<br> 又来一个学伴拉住承恩:“哎,别急啊。吴秀才相逢不如巧遇,咱们一起下馆子喝点。” <div> “对不住了,仁兄心意弟领了,务实分身乏术啊!”<br> 沈坤在一旁帮腔,故意让伸头想听的张老板听到:“诸位兄台,知县老父亲生了大病走了,县学都凑了份子,等着我们去办行头,明天好去吊丧呢呀。”<br> “你小声点,知县不想声张,快走吧!”天承恩不由分说拉着沈坤匆匆离去。 </div><div> “下回见!”几个朋友挥手作别。<br> 话说张全兴此人平日里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刚才对面几个书生的对话被顺风耳的他听得明明白白,作为南门粮业的商董,怎么能错过这个巴结知县的机会呢?<br> 于是,算盘打定的他火急火燎地出去凑份子去了。躲在暗处的吴承恩悄悄地跟着张全兴,果然这个张老板一边凑份子,一边约好明天一早在他粮行集中:“大家早点,吹吹我已 喊,不过这钱咱白菜烧豆腐——有盐在先,大家平摊。”<br>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南门商家对张全兴太了解了。</div> “怎么样,这货上钩了。”承恩得意地说。<br> 沈坤挠了挠头对吴承恩说:“我们做得是不是过分了? ”<br> “过什么,谁叫他处处亏待南门百姓的?他活该!”吴承恩抬头看了看天,“十洲,天色不早了,你回家吧,要不你娘该着急了。”<br> “那我们下回再见。”<br> “嗯,十洲,千万别做书呆子,没事多出来走走。”汝忠和十洲分了手。<br> 第二天一早,全兴粮行前大大小小粮商人人身穿素服,两个吹唢呐的吹着百姓们熟悉的哀乐在前边带路,后边跟着长长的队伍抬着礼品直奔山阳县衙。唢呐声惊天动地,惊动了半个山阳城。<br> 再说大人正在县衙里操持着老父亲的古稀大寿,可耳边的唢呐声由远及近震耳欲聋。<br> “真娘的晦气,什么时候死人不好,非挑今儿? ”大人不高兴地说,“给我把大门关上,吵死了。”<br> “得了,老爷!”<br> 张全兴在前边带路,眼看就来到了县衙门口,他见大门紧闭,心想知县太清廉了, 办丧事都这么低调。<br> 他一挥手,唢呐吹得更响了,十几个粮商扑倒在地,个个号啕大哭。惹得百姓们围观,不一会儿就把县衙门前围得水泄不通。<br> “咚咚咚,咚咚咚!”张全兴拍打着门,“南门粮商前来吊唁,开门啊!”<br> 门房一听外边这动静,再听着有人叫门,他发觉这太不对劲了,吓得他连滚带爬地前去报告:“大人,大人不好了!”<br> 正在后院张罗的大人不耐烦地呵斥道:“怎么了,前边怎么回事啊,真晦气!” <div> “大人你快去看看吧。”门房拉着大人来到大门前。<br> 唢呐声一浪高过一浪,简直要把县衙掀翻。大人脸一沉开了门,眼前的阵势让他惊呆了。县衙门前丧事队伍浩浩荡荡的,那白事的装扮一应俱全,看热闹的百姓人山人海。<br> 知县暴跳如雷:“停下,全给我停下,谁领的头? ”<br> “我,大人。”领头的正对他点头哈腰的说着什么,大人此刻什么也听不进去。<br> “来人啦!” </div><div> “在!”<br> “给我这聚众闹事的抓起来!”大人大喝一声,张全兴一下子懵了,围观百姓面面相觑,吹唢呐的一看岁数大的手一挥,几个人混在人群中逃了……<br> “带走!”几个衙役上来把张全兴五花大绑带到堂前。 </div><div> “堂下何人? ”大人高坐堂上,他脸色铁青。<br> “全兴粮行张全兴。”<br> “张全兴,你可知罪? ”<br> “大人,小民实在不知,请大人明示。”张全兴看大人的脸色不对,可他没看明白哪里 不对, 自己明明是来拍马屁的,怎么会对簿公堂啊?<br> “大胆张全兴,你明知今日是本县老太爷七十大寿,你却带人来鬼哭狼嚎,公然诅咒本县,来人,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说着大人扔下竹签,气呼呼地拂袖离去。</div> “打!”<br> “大人,我冤枉啊,冤枉啊!”张全兴一听这才会意过来, 自己是一巴掌拍马蹄上了。<br> 衙役将张全兴摁在长凳上,扒开裤子露出屁股,那板子重重落下,大堂里顿时听到一 声高过一声的惨叫……<br> “大人,小民冤枉啊!”五十大板下去,张全兴早已是皮开肉绽,叫声渐渐小了下去……<br> 全兴粮行老板乌龙事件在山阳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吴承恩的耳朵里,他在心 里说:“该!”<br> 学伴们围过来盯着吴承恩:“这事,应该是你一手策划的吧? ”<br> “我哪有那个本事,不过,我只是好奇的很。你说堂堂一个粮行大老板,他怎能如此不辨是非呢? ”吴承恩反问质疑的学伴们。<br> “说的也是,这种人叫他下回再做缺德事?!”<br> 时间一天天过去,沈家后继有人,继沈坤这个长子后,沈少爷又有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叫沈坊,字伯礼,号寰洲。两个女儿,大的叫学德容,小的叫沈德真。<br> 沈炜少爷发现几个儿女中,长子沈坤自小就聪明伶俐,所谓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所不读,且过目不忘,将来定是人中之龙,必能光宗耀祖。<br> 正因为如此,沈老爷和少爷合计把沈坤单独放在南门,闭门苦读圣贤书,指望着他学有所成,将来做个大官,改变沈家非军非商的门庭。<br> 沈老爷常常南下做生意,每每有了赢利,必不惜重金购买图书等带到南门,所以少年沈坤虽很少出门,但是他博览群书,眼界渐开。<br> 没多久沈坤通过考核进了县学,这两个同学如今又在县学再续前缘了。<br> “沈叔叔,我来了。”有一天吴承恩来到南门家中。<br> “好啊,中午别走了,在我家吃饭。”沈少爷一听高兴极了,连忙吩咐夫人打酒买菜。<br> 沈炜对沈坤的期望非常高,沈少爷高兴地招待承恩。吴承恩和沈坤在书房谈古论今,不亦乐乎。<br> “开饭了。”沈少爷招呼儿子。<br> 几个坐在八仙桌边,沈少爷几杯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人是满面红光,他举杯对承恩说:“我这个儿子不是池中之物,将来他一定能中个状元…… ”<br> “爹,别说了,喝酒喝酒!”沈坤被他说得脸红脖子粗的,连连阻止可他爹根本没说够。<br> “你怕什么呀,读书人谁个不想当状元? ”已经有点醉意的沈少爷更肆无忌惮。<br> 吴承恩听着沈少爷的话很有道理:“十洲,沈叔说得没错,古人云‘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人人想中状元,这是人之常情。”<br> 回去的路上吴承恩心头不时回想着沈少爷的话,是啊,谁不想金榜题名, 自己的前路究竟会是怎样的呢?<br> 这天吴承恩出了门路过,被守株待兔的程老板逮着机会,他一把拉住承恩腆着脸说:“吴秀才择日不好撞日,走,到我府上去一趟吧? ”<br> 吴承恩心想这尿尿不能往人脸上刺,既然如此只能答应了,他试探性地问:“请我到府上是—— ”<br> “吴大秀才,我知道你擅长吟诗作画,是河下当之无愧的才子。”这个程老板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抬举人的话他能说一箩筐,“但是,我今天不请你作画。”<br> 吴承恩被他说懵了,于是不解地问:“那你请我去做什么呀? ” <div> “请吴秀才替我长长眼。”<br> “长长眼?莫非程大老板淘着什么好东西了? ”吴承恩一听马上猜测道。 </div><div> “啧啧啧,不愧是河下,不,山阳城数一数二的才子,果然聪慧过人。” </div> “承蒙程大老板抬举,就别折煞我了。”<br> “不瞒才子说,老朽前天高价买了一幅古画,人都说是吴道子的真迹。”程大老板眉飞色舞,说得唾沫星满天飞。<br> “哦,那我恭喜大老板收得宝物啦?!”吴承恩故意拱手表示祝贺,“这么一说,我还非得去府上大饱眼福不可。”<br> “老朽求之不得,何三,去把吴秀才同窗好友也请来了。”程大老板手一挥,跟班何三点头哈腰地办事去了。<br> “南船北马、九省通衢 ”的独特地理位置,让淮安府敞开胸怀、拥抱南来北往的各路文化。无论是“ 阳春白雪 ”还是“下里巴人 ”,淮安皆能照单全收、融为一体,融通南北、兼容并蓄的地域特色可见一斑。<br> 而千年河下古镇依托漕运,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里近千年的积淀与融合,古镇既有富甲一方的外姓大盐商,他们连片的豪宅大院,仿佛阳春白雪。而河下同时,也住着接地气的底底层百姓,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br> 富得流油的盐商在河下的飞扬跋扈,河下百姓早已司空见惯了。吴承恩跟在程老板后边,他表面上摇着折扇漫不经心地走着,其实心里在思考着……<br> “汝忠!”忽然空气中飘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吴承恩回头一看,果然是学友李秀才。 <div> “哎呀,惊动了老弟,实在愧不敢当!”吴承恩连忙施礼,两个人算是打了招呼。<br> 眼前的豪门吴承恩从不涉及,今日却不得不走一遭。<br> “老爷。”门童恭恭敬敬地上前施礼。 </div><div> “到了到了,两位才子请!”<br> 吴承恩略长一点,所以他也不谦虚了在前边走,李秀才跟着走进了院子。此刻,天色已晚,程府内却灯火通明,偌大的院落里亭台楼阁随处可见,足见程府的实力。几进院子,端的是雕梁画栋。<br> 走过九曲回廊,眼前怪石嶙峋的假山中叮咚作响,潺潺流水欢快地聚成小溪水流向偌 大的湖中。远处,一个古色古香的雄伟建筑矗立在眼前,让吴承恩恍惚间像是进了皇宫一 般。<br> “以后程府随时欢迎两位才子,走,现在请随老夫到书房一观。”说罢,两个丫鬟打着灯笼在前边引路,程大老板引着他们拐了几个弯来到了书房。<br> 突然,耳边传来古筝声响,一曲“高山流水”如行云流水般传入耳朵。 </div><div> “侮辱斯文。”吴承恩在心里咒骂道。<br> “老爷,到了。”丫鬟守在门旁将客人让进书房。<br> 眼前的书房让两位秀才眼前一亮,且不说错落有致的书架上放着整整齐齐的古典书籍,也不说装饰间那价值连城的古董,就说那墙上悬挂的画作,已经让两位秀才瞠目结舌了。</div> “程老爷果然格调高雅,想必是学富五车学识渊博。”李秀才恭维道。<br> “那是当然。”承恩随手拿出一本古籍,他发现连开封都不曾,“这里的藏书都快赶上县学了。”<br> “哪里哪里?两位秀才请看!”就在承恩和李秀才惊叹于书房书香时,两个丫鬟早已笑盈盈地站在对面,一双玉手执着画。<br> “吴秀才,久闻先生才学一流,琴棋书画无一不晓,尤其是丹青技艺高深莫测。”程老板极尽拍马之能事,他察言观色感到吴承恩有点不耐烦了,连忙切入正题,“前些日老夫花几千银两,幸得古画一幅,特请才子鉴定一下真伪,务必多多指教,千万不要客气。”<br> 丫鬟在主人的授意下慢慢展开画轴,程大老板待画幅露出庐山真面目后得意地清清嗓 子介绍:“两位才子想必早就知道,吴道子的判官是天下无双,好比吴先生擅长画鹅一般,一笔虽写不出两个‘吴 ’字,只怕这幅画作先生也没见过,我说的对吧? ”<br> 吴承恩听了程大老板的介绍,心中甚是不爽,他屏气凝神仔细观察这幅判官图。画卷上钟馗正在掷骰子,面前的五枚骰子早已掷好,只有一只在碗内疾速旋转,如果再掷出一个五点,那就是青龙了。<br> 画轴上判官怒目圆睁,左手支在桌边上,右手张开五指,嘴张得好大,好像在喊着什么数字。<br> 吴承恩专心致志地欣赏着,不过他面无表情,也不吭声,一旁的程大老板实在无法淡 定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他的心头,又过了一会儿,他实在忍无可忍忐忑不安地问:“吴先生画你也瞧了,怎么样,这画能值两千两吧? ”<br> “两千两,河下古镇谁不知道你们盐商个个富得流油。两花两千两,你也买得起。”<br> “那是那是的。”李秀才是个门外汉,他知道自己只是来撑门面的,汝忠才是行家,“汝忠,看出这幅画究竟是吴道子的真迹,还是赝品啊? ”<br> “贤弟,那我可就说了。”吴承恩折扇一合,终于开了金口,他端过茶品了一口,“此画绝对是—— ”<br> “真迹!”程老板抢先说。<br> “是什么?汝忠,你就别卖关子了。”李秀才急得头上直冒汗。 <div> “赝品!”吴承恩斩钉截铁地说。<br> “怎么可能?吴先生,我请了山阳县多少书画名家鉴定过了,他们都说这画绝对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手笔。世上仅此一幅,绝无第二幅啊!”程老爷顿觉心慌气短。<br> 吴承恩高高地竖起食指和中指:“此画做工精致,装裱无半点瑕疵,不过它只值—— ” </div><div> “两千两? ”李秀才眼睛瞪得圆圆的。<br> “不,二两银子!”<br> 程大老板脸红脖子粗:“吴秀才,你肯定是故意气我,如此极品画作,你非说它一文不值?” </div><div> “是啊,仁兄,你就别开玩笑了。”<br> “绝无戏言!”<br> “那你有何凭据? ”程老板脸一板。 </div><div>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