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宋】杨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未会牵牛意若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须邀织女弄金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年年乞与人间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道人间巧已多。</p> <p class="ql-block"> 【释义】在未曾相会的时候,牵牛星的心意,不知怎样,据我替他设想,须要邀请织女星来,弄那织棉的金梭子。年年的赐给人间的许多巧,却不知道人间的巧事到底有多少。</p> <p class="ql-block"> 《七夕》是北宋诗人杨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据题意,当知这首诗是作者于某年七夕所作。神话中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此夜将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织女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这首诗通过咏七夕的乞巧而讽刺人间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前两句写乞巧。首句写乞巧的人未领会牛郎的意愿;次句写乞巧的人必定邀请织女向她们传授操弄金梭织锦的技巧。后两句就乞巧借题发挥,写织女每年赐予人间技巧,而不知人间的巧诈已经很多了。诗中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恰当、巧妙、深刻,语言简练朴实,诗思凝重洗练,富有趣味。</p> <p class="ql-block"> 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的这种主理的诗,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杨朴的这首《七夕》,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p> <p class="ql-block"> 对此,武汉大学教授沈祥源曾评价说:“这首诗好像在故弄玄虚,施执行巧。然而实际内容却是严肃认真的。诗人生活在权贵们勾心斗角时期,其机巧无所不有,还用得着向天界去乞求么?其问的讽刺,何等深刻,何等辛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