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海滨漫步

北京老包

<p class="ql-block">在营口,有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那便是沿着海滨一路欣赏风景。</p><p class="ql-block">在好友陪同下我们从仙鹤湾开始,顺着辽河边步行,直至大辽河入海口,后抵达西炮台 ,又在营口渡口欣赏了最具生活气息的鱼市。这一路,是自然与历史交织的画卷,每一步都能遇见不一样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仙鹤湾:湿地精灵的家园</p><p class="ql-block">辽河边:城市与自然的交融</p><p class="ql-block">大辽河入海口:河海交汇的壮丽</p><p class="ql-block">西炮台:历史的厚重回响</p><p class="ql-block">营口渡口:最生活化的鱼市</p><p class="ql-block">楞严禅寺:晨钟暮鼓里的静谧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旅程从仙鹤湾开启,这里是永远角湿地的一部分 ,西濒渤海辽东湾,三面靠河临海,是原始地貌的湿地。曾经,这里被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场等环绕,水质恶化,湿地萎缩。但从2017年起,营口市政府大力整治,控制污染源头,清理周边虾圈鱼塘,开展生态修复。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4000多亩的湿地上芦苇摇曳,成为鸟类的天堂。2022年,一对丹顶鹤在此筑巢安家,2023年还诞下两只小鹤 ,“仙鹤湾”因此得名。漫步其间,运气好的话,便能看到丹顶鹤一家在水中觅食、嬉戏,那优雅的身姿,为这片湿地增添了灵动之美。</p> <p class="ql-block">离开仙鹤湾,沿着辽河边前行,微风拂面,带着河水的气息。河畔是绵延的步行道,沿途绿树成荫,还有许多供人休憩的长椅和健身设施。远处,辽河大桥横跨两岸,雄伟壮观。河边时不时能看到垂钓的人,安静地等待鱼儿上钩,享受着这份悠闲。继续前行,能看到一些老建筑,它们见证着营口的过去,与现代的城市景观相互映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河边的公园和广场上,人们或跳舞、或放风筝,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展现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p> <p class="ql-block">随着脚步的迈进,来到了大辽河入海口。在这里,辽河奔腾入海,与渤海的海水相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掀起层层浪花。岸边,巨大的石碑刻着“辽河入海口”几个大字,道劲有力。入海口的滩涂在潮汐的作用下,时而露出,时而被海水淹没。退潮时,能看到滩涂上有许多小螃蟹在爬行,还有各种水鸟在觅食,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日落时分,更是美得令人窒息,金色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河水被染成了橙红色,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让人不禁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上午最后一站,是位于辽河入海口左岸的西炮台。这座始建于1882年(光绪八年),1888年建成的海防工程,是清末东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东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 。它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将,静静地屹立在渤海之滨,见证着岁月的变迁。炮台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包括炮台、护台壕沟、城墙、城门等建筑。中间的大炮台为二层,高6米,长宽各50余米,台顶四周有矮墙,墙下暗炮眼8处,曾置炮52尊 。1894年,这里经历了著名的甲午海战,清军曾利用此炮台阻击日本侵略者,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如今,虽然炮台历经战火洗礼,但依然保存完好。走进西炮台,仿佛能听到当年的炮火声,感受到那段悲壮的历史。遗址内的陈列馆里,展示着许多与炮台相关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离开承载着历史厚重的西炮台,乘车顺着蜿蜒的河岸向东,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愈发浓烈,循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鼎沸人声,便能抵达营口渡口鱼市。下午三点的阳光还带着暖意,却丝毫不及鱼市的热闹滚烫——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深褐色的船舷还淌着咸涩的海水,渔民们利落地掀开防水布,银鳞闪烁的鲅鱼、活蹦乱跳的虾爬子、张牙舞爪的螃蟹倾泻而出,瞬间在岸边铺开一片鲜活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竹筐与泡沫箱里,贝类吐着晶莹的泡泡,八爪鱼的腕足在网兜里纠缠扭动,刚从礁石撬下的生蚝还沾着褐色的海藻。摊主们扯着嗓子报出价格,浓重的海蛎子味方言在空气中流淌:“刚下船的皮皮虾,个个带籽!”“花盖蟹肥得流油,尝尝鲜!”操着本地口音的大爷大妈们熟练地翻检着海鲜,用手指弹一弹鱼身,或是掂量掂量贝类的分量,讨价还价声与浪花拍打岸边的声响交织成独特的韵律。孩子跟着家长学着辨认新鲜海货;外地游客举着相机穿梭其中,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肥美的鱼虾,更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生活图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在渔民古铜色的脊背上,映得他们额头的汗珠闪闪发亮。有人忙着给顾客称重打包,有人随手将沾着鱼鳞的围裙甩在船舷,又有新的渔船突突地靠岸,掀起的浪花溅湿了岸边的石板路。这里没有精致的装潢,却藏着最本真的市井烟火;没有标准化的服务,却盛满了人与海、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互动。当夕阳开始为海面镀上金边,鱼市依然喧闹不减,带着战利品的人们满载而归,留下一地鱼鳞与欢声笑语,等待下一日潮汐再将鲜活的故事续写。</p> <p class="ql-block">下榻的酒店与楞严禅寺仅一步之遥,这座隐匿于公园内的千年古刹,成了每日早晚散步游览的绝佳去处。晨光熹微时踏入寺门,晨雾尚未散尽,青砖黛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早起的僧人正清扫庭院,扫帚划过石板的沙沙声,与远处传来的晨钟共鸣,仿佛唤醒了沉睡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绕过影壁,大雄宝殿巍峨矗立,飞檐斗拱间凝结着历史的厚重。殿内,金身佛像庄严肃穆,烛火摇曳,信徒们双手合十虔诚跪拜,口中念念有词。顺着回廊漫步,庭院里古树参天,几株玉兰开得正好,洁白的花瓣落在青苔石阶上,更添几分禅意。亭台楼阁间,晨练的老者缓缓打着太极,动作行云流水,与周遭的古寺景致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时再访,又是另一番韵味。夕阳的余晖为寺庙披上一层暖金色的纱衣,檐角悬挂的铜铃在晚风中轻响,清脆空灵。香客渐少,整座寺院更显静谧。漫步至后院,只见一泓碧水倒映着佛塔,锦鲤在莲叶间悠然游动。远处传来僧人晚课的诵经声,低沉悠远,抚平了白日里的喧嚣与浮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清晨到日暮,楞严禅寺宛如一方宁静的港湾。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暂别尘世的纷扰,在晨钟暮鼓与檀香氤氲中,寻得内心的片刻安宁。每一次漫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与自我的和解,这份独属于楞严禅寺的清幽,也成了旅途中最温柔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从仙鹤湾到西炮台,再到鱼市这一路的步行,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在历史的遗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营口的海滨,用它独特的魅力,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