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字:旅行的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夸克 Al</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47, 94, 112);">记忆中的老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老街,</p><p class="ql-block"> 如今是一条小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小巷里住着我们的父母┅┅ </p> <p class="ql-block"> 秋雨微寒!夜渐渐的深了,风吹拂着树枝,轻吟成曲,摇曳窗上的剪影。雨,不紧不慢,打在窗上,自成静悠的节奏。正因为有雨的到来,街上少了人声鼎沸与机车轰鸣。秋天的雨夜倒是静得刚刚好。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伴随着沙沙秋雨入梦的常有那条老街!曾经下雨便满是泥泞的老街——沈公堤东街。街并不宽,三、四米吧;也不长,几百米吧。两边多为70年代修建的两层红砖青瓦的单位房,平淡无奇,却见证了一段段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收获了一个个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年份,老街上新建了几栋五层的居民楼。 父母就是那一年来到这里居住。那时的老街就是一条菜市街, 其热闹是从每天的凌晨开始。天未亮,陆续有马灯和手电筒的光汇聚到小街上,是附近的菜农和菜贩开始在街两边占位摆摊。人们大多轻声交谈,也偶尔传来“哐当”一声铁门的开启,是小街上门店准备出摊。待天色渐明,街边已经摆满了摊位,蔬菜、家禽、鱼、肉及各类小吃和小日用品,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渐起。到天全亮时,这里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一直要持续到上午十点左右,人群才渐渐散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但老街的小繁荣却又如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县城在不断地扩建。一个个新小区、新学校和新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一条条宽阔的大马路修起来了;现代化的大商场、豪华的休闲、娱乐区建起来了。 老街便渐渐挪到了县城的最边缘,由“街”变成了“巷”。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车子缓缓拐进小巷,轻轻停在街边,却惊醒了正在梦中的大黄猫,弹射而起,躲到街边老人的椅子下,回头环顾着小街上的动静。下车后留在身后的关门声又唤来了小街边暖阳下老人们探头张望的身影。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如今的老街,早没有了市场的痕迹。倒是有点儿象记忆里儿时看过的不知名的处国小说中废弃的修道院,主打一个宁静。一缕斜阳,半幅街面,二、三把木椅子,四、五个岁月雕刻的身影。但这宁静的画面中也有有生机与活力的一刻。一是常常会有一条大黑狗悄悄在街上溜达一圈后又悄悄的探进另一条小巷。它并不叫唤,只是偶儿在几位老人身边停留片刻时,用它温顺的眼光瞅一瞅老人们慈祥但没有多少表情变化的面容。二是偶尔有三、二个儿童在巷中某户人家门前嘻闹玩耍。叽叽喳喳的童音和跳跃奔跑的身影常常会吸引到街头巷尾那些缓慢挪动如雕塑般艺术人体的目光,让他们那带有时光雕刻艺术特征的双眸不经意间又焕发出活力之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的父母还在巷中居住。老街坊、老朋友、老故事、老场景,让他们的生活很是平静和安逸。我们(爱人、孩子和兄弟姊妹)也偶尔到巷中逗留。这逗留,虽只是平常的一顿饭,或是节日的一聚餐,亦或是匆忙间的三言两话, 却是人生岁月长河中打下的一个个桩,坚实的搀扶着我们在岁月长河中前行。每一次逗留,便是一次航船进港修整; 每一次逗留,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每一次逗留,都是一份感悟与深思;每一次的逗留,都会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增添一份平安和精彩。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老街,是根之所在。小巷,是情之所依。这一份永驻心中的情,定是红尘人生三千年的不变!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