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万仙山(英文名:Wan xian mountain)景区位于中国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太行山腹地沙窑乡境内,地理位置在113°63'E,35°74'N,万仙山景区东连南寨乡、后庄乡,南与黄水乡相接,西临山西省陵川县,北与三交口乡相望,景区与山西省陵川县王莽岭景区山水相连,景区总面积为64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672米,距新乡市70千米。是中国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影视、写生、拓展培训等五大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万仙山景区是典型的以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貌,有高崖断壁、深谷巨壑等雄伟的山岳风光,有特色各异的洞、潭、瀑、溪等景点,万仙山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季风作用较为明显,背风向阳,冬暖夏凉,春季多风少雨,全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6℃,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含有数千种植物,有连翘、山楂、山茱萸等多种药用植物,有金钱豹、猕猴、黄羊等野生动物,万仙山景区有多个景点,比如绝壁长廊、中华影视村、丹分沟、黑龙潭瀑布、日月星石等主要景点,此外景区内有个可供娱乐的(郭亮)滑雪乐园,有多种游乐设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万仙山于1990年确定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2008年7月景区成立了河南万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12月,万仙山景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以攀岩公园命名的国家级攀岩公园,2003年评审为省级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审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万仙山被誉为“太行山水画廊,世界攀岩胜地”“太行明珠”“华夏奇观”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郭亮村是万仙山万山从中的一个自然村落,石屋、石床、石椅、石凳,高低错落有致,分布合理,不能不让人浮想起那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中华影视村而今,一部分石屋已改造成农家旅馆,游人可亲身体验居住原始村落的乐趣!村落周围,千山万壑,风光琦旎,吸引着一代代影视人,著名导演谢晋、冯小宁等名家大腕在此拍摄了《走出地平线》、《清凉寺的钟声》、《举起手来》等一部部等家喻户晓的影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郭亮挂壁公路洞是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郭亮村的一条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公路,又称郭亮洞挂壁公路,郭亮隧道,郭良隧道,万仙山绝壁长廊,郭亮村绝壁长廊,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b></p> <p class="ql-block"><b>附后:郭亮村的历史故事</b></p><p class="ql-block"><b>郭亮村位于河南新乡的太行山区,坐落在壁立千仞的山崖之上,是一个典型的悬崖村。</b></p><p class="ql-block"><b>东汉末年,战乱四起,太行山区的郭亮也拉起了一支队伍,与朝廷叫板,朝廷几次派兵都未能镇压。</b></p><p class="ql-block"><b>后来,郭亮队伍里一名将领抵不住朝廷高官厚䘵的诱惑,反戈围剿郭亮。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带领部众退隐到大山深处,在一处悬崖之上安顿下来。</b></p><p class="ql-block"><b>天长日久,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村落,人们为了纪念郭亮,就将村庄叫做郭亮村。</b></p><p class="ql-block"><b>战乱时期,只有一条窄窄的天梯供进出的郭亮村,绝对是避祸安身的世外桃源。但到了和平年代,高高的悬崖却成了郭亮村与外界沟通的阻碍。</b></p><p class="ql-block"><b>新中国成立后,郭亮村的村民越来越感到生活不方便。当时,在郭亮村有“四大难”:出行难、看病难、嫁娶难、读书难。</b></p><p class="ql-block"><b>据曾参加过开凿挂壁公路的宋保群后来回忆,当时村民们养猪都不敢养得太大,因为太大了不好运下山去卖。</b></p><p class="ql-block"><b>有一次,宋保群和另一个村民抬着猪小心翼翼地沿着天梯下山,走到半路时,猪突然扑腾起来,并咬住了宋保群的头发。</b></p><p class="ql-block"><b>宋保群一时慌了手脚,左边就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就会连人带猪一起滚落下去。可是,猪咬着头发呢,又不好放下,怎么办呢?</b></p><p class="ql-block"><b>幸好,这时有人从山下上来,这才解了二人之围,将猪重新捆绑好,宋保群他们才得以继续赶路。</b></p><p class="ql-block"><b>俗话说“有啥也别有病”,这句话对郭亮村人们来说,简直就是最高祈愿,因为在那里,一场病很可能就会要了命,哪怕只是一场小病。</b></p><p class="ql-block"><b>在郭亮村,只要有一个人生病,几乎就要出动全村人接力送病人下山。很多时候,还未下山,人已经断了气。</b></p><p class="ql-block"><b>出行如此不方便,山下的姑娘自然就不会愿意嫁到郭亮村。于是,“两家换、三家转”就成了郭亮村的嫁娶途径。</b></p><p class="ql-block"><b>可是,转来转去,全村80多户几乎都成了亲戚,为了后代的优良延续,万不能再采用老办法嫁娶了。</b></p><p class="ql-block"><b>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可郭亮村的孩子大多只能上到小学毕业,因为初中就要到山下去上了,而那条上学路无异于死亡之路。</b></p><p class="ql-block"><b>曾经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在大雪即将封山之时,背着东西去山下上学,在天梯的最后一段,突然失足滑到山沟里,再也没有起来。</b></p><p class="ql-block"><b>就是这件事,促使当时的书记申明信下定决心,要修一条通往山下的路。老书记一号召,村民们都积极响应,纷纷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凑钱修路。</b></p><p class="ql-block"><b>可是,这样筹得的钱,却只是杯水车薪。</b></p><p class="ql-block"><b>没办法,80位村民自发前往山西打工挣钱,这才买齐了修路所需的工具和一些简单的设备。</b></p><p class="ql-block"><b>1972年,申明信书记带领12位村民开始开山修路,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十三勇士”。</b></p><p class="ql-block"><b>没技术没专家,就用土办法。</b></p><p class="ql-block"><b>他们事先规划好路线,然后沿线每隔10米炸一个洞,而洞与洞之间就需要大锤加钢钎,一锤一锤地凿通了。</b></p><p class="ql-block"><b>期间,被村民称为“土专家”的王怀堂在一次排险中不幸罹难。</b></p><p class="ql-block"><b>村民们在山里整整找了10天,几乎将整座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能找到他的头颅。而他身上的骨头也几乎全部骨折,村民们最后抬着一堆肉瘫子,将他安葬。</b></p><p class="ql-block"><b>王怀堂的离世,给干劲十足的村民们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然而,短暂的失落之后,村民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坚定了开山凿路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就这样,郭亮村人历时5年,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锤一锤生生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与外界连通的路,这也是郭亮村的希望之路。</b></p><p class="ql-block"><b>这条挂壁公路后来被誉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b></p><p class="ql-block"><b>2005年,随着电影《举起手来》的播出,郭亮村尤其是挂壁公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游客们纷至沓来,郭亮村也依托旅游业,慢慢火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b></p><p class="ql-block"><b>然而,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近几年,游客对郭亮村部分村民宰客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一时间,郭亮村差评如潮。</b></p><p class="ql-block"><b>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b></p><p class="ql-block"><b>郭亮村的父辈们为了让后世子孙过上好日子,不惜用生命和鲜血开凿出一条希望之路。</b></p><p class="ql-block"><b>如今,郭亮村人依靠这条希望之路,过上了美满幸福的好日子,在感恩父辈的同时,更应该将父辈们这种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下去,而不是被一点点蝇头小利蒙蔽双眼。</b></p><p class="ql-block"><b>不忘初心,才是郭亮村人对“十三勇士”最好的回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