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退思园

钱泽民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明清皇家陵寝和苏州古典园林。苏州现存园林108座,被誉为“百园之城”,但并非所有园林都能荣膺世界文化遗产,在苏州这百座园林的璀璨星河中,有九颗明珠闪烁其间,其中唯一一颗散落在故苏城外的就是退思园。</p><p class="ql-block"> 退思园位于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同里古镇,是9个世遗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原真性保存最好,造园巧妙,寓意深远的一座绝美园林,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我多次来过这里。4月23号,我们6个老厂同亊随同退休俱乐部一行人再一次的来到了退思园。</p> <p class="ql-block">  退思园由同里退职还乡官员任兰生所建,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任家花园”,此园占地只有9亩8分,在苏州园林中属于小型园林,占地仅为拙政园的八分之一,面积虽小,但佳景一点不少。园林由同里人袁龙绘图设计,依水而筑,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赞誉其为“贴水园”。退思之名取之《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进退取舍,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退思园不仅园林完整独特,层层递进,巧夺天工,而且造园的思想雅俗共赏。从形来说,退思园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用于会客的厅堂,用于居住的内宅,用于休憩的庭院和用于观赏的花园,整体布局自西向东层层铺开,层层递进,犹如画轴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  这是被称为内宅的畹芗楼,进门向东看,是高大的徽派建筑走马楼。由于园主人任兰生曾在安徽为官,他将徽派建筑的特色与江南民居巧妙结合,内宅部分为两层南北大开间对称的走马楼,东西设有楼梯,整个建筑通过廊道贯通的独特布局,不仅体现了大宅门的高墙深院,还特别强调了防火、防盜的安全设计,确保了内宅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畹芗楼是江南民居四水归堂,天井式设计的典型案例。江南雨水多,畹芗楼的四角屋檐引水引下,在地上四角各放一囗水井,这样一方面可以尽快将雨水排尽,另一方面天井的这方土地水分充足,有利于植被生长,被称为会呼吸的绿地毯,到了春暖花开时,就知道什么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了。</p> <p class="ql-block">  在楼上有一间房,你也不知道是派什么用的,有人说是主人会客的地方。从楼上的窗户望下去,既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又可居高临下,将中庭美景和东园佳景尽收眼底。中庭西侧的石舫造型独特,隐去船尾,恰似园主政治生涯的有头无尾,船头向东,直指“退闲小筑与云烟锁钥”的月洞门。石舫右侧的广玉兰,虽然己不见花朵,但是它是园主任兰生亲手栽种,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古朴挺拔。</p> <p class="ql-block">  沿着回廊漫步,来到了退思草堂。它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站在堂前的贴水平台,环顾四周,池中魚儿嬉戏,水面波光粼粼,与周围的亭台、假山、花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廊。</p> <p class="ql-block">  园中布局精巧,处处可见造园者的匠心,一池碧水蜿蜒,将院子分割成数个空间,却又以廊桥相连,浑然一体。我站在那里,看水中倒映着的粉墙黛瓦,几片落叶轻轻飘过,荡起圈圈涟漪。岸边植着几株垂柳,枝条轻拂水面,好似在书写一首无声的诗。</p> <p class="ql-block">  转过回廊,迎面是一座假山,太湖石堆叠得恰到好处,或如猛虎下山,或似老僧入定,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石缝间生着几株兰草,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假山旁有一亭子,名日“听雨轩”,檐角挂着铜铃,随风发出清脆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一处院落,只见墙上爬滿了爬山虎,阳光照射下来,光影非常漂亮,院中植有一株老梅,枝干虬曲,虽不是花期,却自有一番风⻣,旁边立着一方石圆桌,我们在此休息和午餐,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退思园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感受到了园主“退思补过”的心境,也领略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让人不禁为之陶醉,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