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子树》

顾国良

<p class="ql-block">  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曾经有一种树十分常见,如今却越来越少见,它就是苦楝子树。小时候,大人们叫它“窝子囫树”,还说吃了它的果子会变成哑巴,这让我们对它既好奇又害怕。今天早上,我在川杨河边上散步时,意外地发现了几棵苦楝子树,而且都开花了,花虽小却很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久违的亲切感。</p><p class="ql-block"> 苦楝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有叶痕。它的叶子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有钝锯齿。苦楝子树的花期在4-5月,圆锥花序与叶等长,花芳香,花瓣淡紫色。到了10-12月,它的核果成熟,球形至椭圆形,内果皮木质,种子椭圆形。</p><p class="ql-block"> 苦楝子树曾经在上海广泛分布,尤其是在旷野、路旁以及屋前房后。它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然而,如今苦楝子树却越来越少见了。一方面,它全株有毒,果实误食可能引发头晕呕吐甚至呼吸麻痹,这使得它在城市绿化中被逐渐淘汰。另一方面,苦楝子树的果实黏黏的,掉落后容易污染路面,增加清理难度。再加上它的木材在现代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种植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种植范围逐渐缩小。</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苦楝子树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的树皮可用于造纸,树叶可提制栲胶,种子可榨油。苦楝子树的果实、树皮和树根还可入药,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在生态方面,它能吸收二氧化硫,吸附灰尘和颗粒物,对改善空气质量有一定作用。</p><p class="ql-block"> 站在川杨河边,望着这几棵苦楝子树,我不禁感慨万千。它们见证了上海的岁月变迁,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虽然如今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少,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希望未来,我们能重新发现苦楝子树的价值,让它们在城市中重新焕发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