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成茶品质的十大因素

溢雅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每日一文,陪伴您开心喝茶!</i></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影响成茶品质的因素至少有下列十大项。这也是茶价为什么高低相去那么远的原因。十大因素中每项都好的情形是不容易的,所以茶价一定高,如果十项中每项都不怎么样,品质与茶价当然一落千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经年修剪的茶园,枝芽长得愈密愈细</i></p><p class="ql-block"><b>1.地理环境</b>:适合生产高品质茶青的气候、土壤是很重要的,自古所谓“名山出名茶”指的就是培育高品质茶树的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b>2.茶树品种:</b>茶树品种有好有差,好的品种比较容易制造出好茶,差的品种只有在产量或易于耕种上取胜。另外,某品种适不适合制作某种类的茶也很重要,例如阿萨姆种用来制作红茶很好,拿来制成乌龙茶就不太好。</p> <p class="ql-block"><b>3.树龄:</b>在修剪成矮树丛的茶园,年代久后枝芽太密太细,品质不佳。但若照顾得当,修剪的程度又不是太频繁,高一点的树龄反而容易显现品种与环境的风味,所以应视茶树生长状况而定。</p><p class="ql-block"><b>4.施肥情形:</b>使用接近自然生态的有机肥要比单纯使用化学肥料要好,不使用除草剂与病虫害药剂者更好,也就是近年来大家努力推广的自然农法(或称永续农法、有机农法)。</p> <p class="ql-block"><i>茶青采摘口的比较:右2的梗相最完整,其他不是被掐破,就是连皮都被拉扯了下来</i></p><p class="ql-block"><i><span class="ql-cursor"></span></i></p><p class="ql-block"><b>5.采摘情形:</b></p><p class="ql-block">芽茶类的茶青应该以带芽心为主,叶茶类的茶青应该以开面叶为主,而且每类的老嫩程度要力求一致。采摘的断口要整齐,若将断口掐伤了,或是将皮都拉扯了下来,这样的断口在萎凋发酵期间会先行氧化而影响应有的发酵程度。鲜叶在采收期间的压伤或破损亦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b>6.季节:</b>该春天采制的茶就要在春天采制,该夏天采制的茶就要在夏天采制,季节的不当影响品质极大。同样一片茶园,若没有品种适制性的问题,那春天采制轻发酵的茶,又在夏天采制重发酵的茶是可行的。</p><p class="ql-block"><b>7.气候:</b>好的气候可以制造好的茶,不好的气候很难制成好的茶。那怎么不等到好天气再行采制?因为天气往往会一连坏上七八天,茶青的成长不会等人,制茶界有句话:早三天采是宝,晚三天采是草。</p> <p class="ql-block"><b>8.时辰:</b>如果是采制炒青的茶类,太早采的茶青,露水未干是不好的;太晚采,已经没有阳光或足够的气温可以进行萎凋与发酵,也是制不成好茶的。所以即使同一片茶园,只是采青的时辰不对,茶青的身价就开始有所不同。</p><p class="ql-block"><b>9.制造:</b>制成好茶,大家常说要天、地、人配合,气候是“天”,地理环境是“地”,制造是“人”。有好的茶青、好的天气,制茶技术不佳也枉然,前两者的条件稍差,若有足够的制茶技术与经验,还可以设法补救。常在制茶比赛时遇到天下雨,但由于高手云集,制作完成后的成绩经常出乎意料地好。</p> <p class="ql-block"><b>10.储存:</b>这里所说的储存包括初制后的储存与买茶回去后的储存。初制后常态性存放一段时间,再行一至数次的复火,可稳定品质,即所谓的后熟处理。买茶回去后要装在专用的罐子里,放在阴凉干净的地方,罐子要能防潮、无杂味,且不透光。温湿度的掌控是存茶最重要的项目,绿茶、乌龙茶、红茶要存放在低湿低温的空间里,后发酵茶的存放要依茶叶陈化的需要掌控温湿度,使其继续良好的后发酵。</p> <p class="ql-block">转载《茶道入门三篇(修订版)》,蔡荣章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上传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