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实(三)

天马行空

<p class="ql-block">昵称: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2825886</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铁骑驰南疆:一段热血征程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span>暮色初合时,我们的部队在云南曲靖完成铁路输送,随即启动摩托化行军,向着蒙自县草坝的待机地域疾驰而去。彼时,滇南如春天般早已绽放出热烈的色彩——山茶花如燃烧的云霞,层层叠叠缀满枝头;木瓜沉甸甸地垂挂在树干间,金灿灿的果实散发着诱人的甜香;广袤的橡胶林在风中舒展枝叶,仿佛列队欢迎子弟兵的钢铁洪流踏入南疆热土。</p> <p class="ql-block">  夜幕笼罩下,各营组成梯队悄然进发。为了隐蔽行踪,汽车熄灭大灯,在蜿蜒的山路上以40公里的时速谨慎前行。引擎的轰鸣在寂静的夜色中回荡,我们就这样星夜兼程,直至黎明时分抵达一处临时宿营地。晨光微熹中,眼前的景象让我恍若置身梦境:一望无际的麦田泛着金黄,麦穗即将成熟,饱满的麦粒在晨露的浸润下透着青黄。我随手掐下两穗,轻轻揉去麦皮,将鲜嫩的麦粒送入口中,那股清甜的麦香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那一刻,我不禁想起北方此时应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冬景象,即便在四川,麦苗也不过刚长出地面几寸高。生长于中原的我,真切感受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震撼,天地之辽阔,远超想象。</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场征程并非一路顺遂。在摩托化开进的第三个夜晚,当车队向蒙自县草坝挺进至开远大山时,险峻的山路暗藏危机。山高坡陡,部分坡道绵延数十公里,我们一营三连一辆(法国制造)的牵引车在急转弯处,因驾驶员操作失误,重重撞上路边大树。三连指导员武汉生同志作为带车干部,不幸在驾驶室右侧的撞击中当场牺牲。他是成都军区一位在职副司令员的儿子,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奔赴使命的路上。战后多年,团里许多到云南旅游的战友都会前往蒙自烈士陵园,祭奠这位壮烈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硝烟散尽,当部队凯旋重庆驻地时,武汉生烈士的父亲——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以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身份悄然来到我们团。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军,没有接受任何特殊礼遇,并对团长、政委说不让团里接待,执意要走进儿子生前所在连队,与普通战士们同甘共苦,在儿子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度过平凡却意义非凡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正午时分,望着餐桌上精心烹制的菜肴,老将军的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他目光如炬,严肃地质问在场的团领导:"我反复强调,只吃连队的大锅菜。这些菜品,是不是从星级酒店请人专门制作的?若是如此,这顿饭我就不吃了!"面对老将军的坚持,团长急忙解释,这些不过是炊事班额外准备的几道家常菜。为了打消疑虑,立即让连长把炊事员雍支生叫到餐桌前接受副司令员的询问。</p><p class="ql-block"> 老将军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轻声问道:"这些菜都是你亲手做的?"雍支生立正敬礼,恭敬地回答:"报告首长,是我做的。我家祖辈曾是清朝皇宫御厨,厨艺传承至今。今天得知您要来,我就想露一手,把连队正常购进的食材精加工了一下,让您尝尝我的手艺。"听到这番解释,老将军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曾住过国际、国内的七星级酒店,也却从未吃过如此色香味俱全的佳肴!"</p><p class="ql-block"> 老将军的言行,彰显了一位革命军人的崇高品格。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清正廉洁,什么是与士兵同呼吸共命运。在痛失爱子的巨大悲痛面前,他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丝毫特权,而是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缅怀儿子,体验基层战士的生活。这种不搞特殊、严于律己的作风,这种心系基层、关爱士兵的情怀,这种深藏功名、低调务实的品格,正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生动写照,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  这次连队小炊事员与大军区副司令员的特殊会面,也意外改变了一名老兵的命运。当时,这位与我同年入伍的四川梓潼县的战友,因参战已超期服役,又因文化程度受限无法提干,本已做好退伍准备。但他精湛的厨艺在此次接待中大放异彩,在老将军离开后的第二天,他便被调至团部小伙房给团首长做饭,不仅免于退伍,还转成了志愿兵。这戏剧性的转折,恰似命运的奇妙馈赠,印证了“今日的额外付出,或许就是明日的机遇所在”,更彰显了“身怀一技,终有用武之地”的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  历经三天艰苦的夜行军,我们行进340余公里,终于抵达蒙自县草坝镇待机地域。我地炮团千余将士,虽一路风餐露宿,但胸中激荡着报国热忱,在此安营扎寨,枕戈待旦,只等冲锋号角吹响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在待机地域期间,全团上下投入到紧张而细致的战前准备工作中。我们接收了一批紧急征召的新兵,这些新兵从家乡直接奔赴前线。在和平年代,他们本应经历三个月严格的新兵训练,完成从普通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蜕变。但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他们仅进行了简短的基础训练——每人打11发子弹、投掷3颗手榴弹,便迅速分配到连队,根据各自岗位展开专业技术适应性训练。与此同时,部队全面开展战前战术与技术强化训练,力求以最佳状态迎接战斗。</p><p class="ql-block"> 在向战区开进的前一天,团里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会上,中央军委的作战指示被郑重传达,各项开进事宜得到详细部署。“牵越援柬,保卫边疆”的战斗口号,如战鼓般响彻会场,点燃了每一位将士的热血,也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连载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