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毛的西撒哈拉,追寻那温暖的时光

朱世泰

<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0106</p><p class="ql-block">当飞机缓缓降落在西撒哈拉的阿尤恩机场,我的心就开始砰砰直跳。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因三毛的故事而在我心中种下了向往的种子。如今,我终于踏上这片土地,追寻她曾经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我首先来到了三毛与荷西结婚登记的法院。这座建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当年,三毛和荷西在这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完成了结婚登记。如今它虽已破败,但仍能想象出三毛穿着简单的蓝色裙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样子。抚摸着法院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时的紧张与喜悦,也感受到了爱情在这片沙漠中绽放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就是他们举办婚礼的西班牙教堂。教堂的外观看起来很新,应该是经过了修缮。走进教堂,里面安静而庄严。当年,三毛和荷西在这里许下了一生的承诺。我轻轻坐在教堂的长椅上,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牧师的祝福声,能看到三毛与荷西深情对视的画面。教堂里的彩色玻璃透进斑驳的光,洒在地上,宛如他们那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岁月中留下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来到了三毛寄作品的邮局。邮局现在已经废弃,周围有些荒凉。当年,三毛就是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将她在沙漠中的故事、她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一封封地寄往世界各地。站在邮局旧址前,我想象着她在这里寄出手稿时的心情,或许有期待,也有对未知的忐忑,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热爱的写作事业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阿尤恩王宫酒店,现在已更名为帕拉多尔酒店。这座有着西班牙建筑风格的酒店,在当年的沙漠里可是最高级的所在。三毛和荷西偶尔会来这里改善生活,书中描绘的场景此刻在我眼前一一浮现。我走进酒店,点了一杯当地的饮品,坐在餐厅里,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优雅。餐厅的桌布熨帖得整整齐齐,就像三毛描述的那样,仿佛能看到她和荷西在这里享受短暂惬意时光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荷西将捕捞的鱼卖给酒店,可见他们生活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设施还是保留着当时的模样!“时过境迁,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来到了卡塔罗尼大街44号,三毛和荷西日常生活的陋室。这座粉刷成黄色的两层楼房,虽然外观平凡普通,但在三毛的笔下,这里却是充满爱与温暖的家。</p> <p class="ql-block">我轻轻敲响房门,走出一位男子,他是现在的住客。我们提出想入室看看,主人说现在不便,相约第二天可以。他需要整理一下屋子,不想让我们留下不好的印象。他知道这里住过一位来自中国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如约而至。曾经,荷西为了让三毛有个安稳的家,默默付出;而三毛则发挥她的创意,将这个简陋的房子布置得温馨又独特。似乎在诉说着他们当年在这里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1973年三毛与荷西结婚后在此定居生活,三毛在这里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在屋内欢迎我们的到来,热情而矜持保持着穆斯林妇女的礼节。</p> <p class="ql-block">在阿尤恩的这一天,我沿着三毛的足迹,走过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片沙漠、这些建筑,都因为她的故事而变得生动起来。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离开的时候,我心中满是感慨,也更加理解了三毛的文字中蕴含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