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莎萨__作者:下关风

下关风

<p class="ql-block"> 卡莎萨</p><p class="ql-block"> __文化杂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关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在巴西的圣保罗与卡莎萨邂逅,不期而遇,且有过一次深入的“交集”,其过程火热火辣火爆,十分有趣。</p><p class="ql-block"> (不要乱猜哈!)</p><p class="ql-block"> 是咋个一回事情呢?</p><p class="ql-block"> 且听我款款道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猛的一下初看到卡莎萨这三个字,恐很多人会产生误会和混淆。</p><p class="ql-block"> 一些人会以为这是中国的一种民族语言,四川云南的彝族话说“感谢”或表达“谢谢您”的意思,发音就是“卡莎莎”。</p><p class="ql-block"> 彝族古老,十分注重礼貌礼节。卡莎莎这句话,如同他们的祝福语“兹莫格尼”(意同傣族的“如尼京旺”,藏族的“扎西德列”)一样,使用的频率极高,还有专门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许会把它和卡秋萨混淆,以为是一个俄罗斯女人的名字,或者是他们的一种很利害的武器。</p><p class="ql-block"> 都不是。</p><p class="ql-block"> 它既不是一个女人的名字,也不是一种武器,和俄罗斯没有毛线关系,和彝族的卡莎莎,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八杆子横扫出去都打不着。</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是一种酒,而且号称是南美洲巴西的国酒。</p><p class="ql-block"> 地位如同中国的茅台。</p><p class="ql-block"> 它是啥子酒呢?</p><p class="ql-block"> 把话说穿了,期望和失望的巨大反差,也许会让你因不解而懵懂,而惊愕,而忿怒,随即狂笑不止,直到面部肌肉剧烈抽搐。</p><p class="ql-block"> 因为卡莎萨,不过是一种极其普通的,</p><p class="ql-block"> 甘蔗酒。</p><p class="ql-block"> 拉丁美洲是个魔幻而荒诞的大陆,很多方面都不可思议,难以理解。酒类食品如此,社会如此,国家如此,尤其是文化,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所以才会有马尔克思,聂努达,弗丽达.卡洛……。才会有《百年孤独》,《天空的鱼》,《断裂的柱子》……。</p><p class="ql-block"> 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但是世界就是这样,许多古怪灵异的东西,有时候一经“魔幻”,便产生质变,有时候就化腐朽成为了神奇,</p><p class="ql-block"> 甘蔗蒸馏的汁水,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号称”国酒“,这样的事情也就不足为怪,很好理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拉丁美洲以其丰富的文化和多样的原料,釀就了不少各具特色的酒类。美洲的酒文化融合了土著传统与殖民历史,从烈酒到葡萄酒再到啤酒,展现了多样的风味与创新,而且每种酒的背后,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故事。</p><p class="ql-block"> 墨西哥的龙舌兰酒以其经典的玛格丽塔,龙舌兰日出,梅斯卡尔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阿根廷和智利的葡萄酒,以马尔贝克,卡门妮雅和赤霞珠为最。</p><p class="ql-block"> 加勒比地区的朗姆酒,要数尼加拉瓜,危地马拉以及古巴的莫吉托为经典(关于朗姆酒,此处留一楔子,待后面再讲)。</p><p class="ql-block"> 安第斯地区的奇恰酒,用玉米或木薯发酵,酒精含量低,常见于秘鲁,玻利维亚。</p><p class="ql-block"> 甘蔗酒则在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拉圭,厄瓜多尔等国盛行。</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整个拉丁美洲,许多酒类和品牌,均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众酒类,只有两种酒,让他们十分骄傲。</p><p class="ql-block"> 一名皮斯科(Pisco),一种由葡萄蒸馏而成的透明无色白兰地。智利和秘鲁两个国家都盛产,因争其起源和原产地,两个国家吵了多年,闹得不可开交,就差没有干仗了。</p><p class="ql-block"> 再一种就是巴西的卡莎萨(Cachaca)。</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号称是巴西的国酒,以甘蔗汁为原料酿造的蒸馏酒。</p><p class="ql-block"> 有统计说他们每年要消费3.5亿加仑。</p><p class="ql-block"> 甘蔗酒,说起来听起来都不咋个的,但是巴西的卡莎萨,哈口却是大得惊人。</p><p class="ql-block"> 据说它在巴西全国共登记了3万多个品牌,并与足球,桑巴并称为“巴西三宝”。</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不知由来,也不知真假,说巴西的卡沙萨与苏格兰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和俄罗斯的伏特加,可以一并成为人类酿酒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这种说法也真真是“夜郎”到了极点,此处且不论,后面再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球人类的酿酒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前,是人类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业之后即开始。此时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使得酿酒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 据考古,约在公元前6000年,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雕刻着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该地区已用大麦,小麦,蜂蜜等制作了16种啤酒。</p><p class="ql-block"> 中国在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即出现了耕作农具,说明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当时的人们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p><p class="ql-block"> 有文字记录的最古老的酒名叫“醴酪”,《周记》的礼运篇说它出自于游牧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期。</p><p class="ql-block"> 中国酿酒较普遍于夏初,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说一个叫仪狄的人,用桑叶包饭酿成“酒”献给夏禹。</p><p class="ql-block"> 《说文解字》记载,“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p><p class="ql-block"> 因此中国古代有上天造酒,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等传说。</p><p class="ql-block"> 实物佐证是1986年在河南一座古墓岀土的酒,据检测已有3000多年。</p><p class="ql-block"> 中国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专家考证它们都是酒器,反映出当时酿酒喝酒甚是盛行。</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谷物类的粮食酒,属于早期的黄酒。</p><p class="ql-block"> 至于说到甘蔗,虽然是外来物种,用它来酿酒,在中国的历史也不短,始于汉唐。</p><p class="ql-block"> 野生甘蔗起源于新几内亚及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后经驯化。</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至汉代,甘蔗从东南亚经陆路或海上贸易传入中国南方的广东岭南地区,后逐渐扩散。</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早关于甘蔗的文献记载见于《楚辞》,汉代的《异物志》中已有明确描述。</p><p class="ql-block"> 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提及诸柘,巴苴。</p><p class="ql-block"> 诸柘就是甘蔗。</p><p class="ql-block"> 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兮”,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p><p class="ql-block"> 据北宋王灼所著的《糖霜谱》记载;唐宋时中国形成了五大甘蔗种植基地,计有广东的番禺,福建的福唐(今福州),浙江的四明(今宁波),其中四川独占两席,为广汉和遂宁。谓“天下产糖巨郡有五,蜀占其二”,其中“独遂宁为冠”。</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西汉以来用甘蔗汁酿成的美酒,其一名号“金浆酒”。</p><p class="ql-block">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四说,”汉·枚乘《忘忧馆柳赋》,其辞曰,‘……於是樽盈缥玉之酒,爵献金浆之醪。’注曰,‘梁人作诸蔗酒,名金浆’。”</p><p class="ql-block"> 诸蔗酒,即甘蔗酒。</p><p class="ql-block"> 想必此酒色泽金黄,浓郁醇厚,故以金浆命之,可见当时为众人之所爱,其身份亦不会太低。</p><p class="ql-block"> 汉唐宋以来,四川广泛种植甘蔗,并独占鳌头,甘蔗白酒或许已然成为当地的主流酒品之一,并“近”销长安,催生了一干文人骚客。</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文君当炉,司马帮衬,生意不错,她(他)们所卖的,许就是金浆酒。</p><p class="ql-block"> 李白杜甫,中华文化史上的诗仙与诗圣,两个人和巴蜀大地休戚与共,讴歌甚众。诗作多笔触美酒,其中必不乏甘蔗酒。</p><p class="ql-block"> 李白诗仙亦酒仙,不用赘言。连一脸“严肃”的诗圣杜甫都在《饮中八仙歌》中夸赞他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p><p class="ql-block"> 他自己也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夸口,“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并且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p><p class="ql-block"> 为了喝酒,李白不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p><p class="ql-block"> 杜甫乱世奔波,一生潦倒,喜酒,但喝得十分沉重。他留下的14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300首之多。</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自传性叙事诗《壮游》里,杜甫写道,“昔年十四五,出游瀚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p><p class="ql-block"> 节日的时候喝一杯酒,“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p><p class="ql-block"> 朋友登门,“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p><p class="ql-block"> 去朋友家喝酒感触,“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p><p class="ql-block"> 独酌时吁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诗,有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得快意,“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p><p class="ql-block"> 李白杜甫一生与酒作伴,凑巧的是,他们的离世亦均为因酒之所致,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据《唐摭言》记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p><p class="ql-block"> 六十一岁的诗仙之死,和他的诗一样,浪漫得惊世骇俗,无以复加。</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死则凄楚。</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冬天,杜甫为了赶回河南老家,乘船至湖南耒阳的时候,遇江水暴涨被阻,滞于方田驿,饿了五天的肚子,饥寒交迫。</p><p class="ql-block"> 当地聂县令得知其窘况,赶紧派人送来酒肉,食物。</p><p class="ql-block"> 杜甫在痛饮饱餐一顿之后,不幸去世,享年五十九岁。</p><p class="ql-block"> 此种结局,令人嗟吁,感伤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种类众多,农耕技术先进,酿造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高档粮食美酒多如繁星,是业界的珠峰,高不可攀,无酒能及。</p><p class="ql-block"> 因此什么甘蔗,包谷,红薯之类酿造的酒,挤身于其中,终是难登大雅之堂。</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时下的社会意识中,它们都是不入流的低劣的东西,拿不上桌面。</p><p class="ql-block"> 那年在海南儋州,承蒙当地盛情,摆酒款待。</p><p class="ql-block"> 听说东坡先生当年谪居儋州时,钟情当地的甘蔗渣酒,于是提岀席上一品。</p><p class="ql-block"> 主人甚是为难,左右搪塞,最后𨚫之不过,吩咐人急去近郊乡下沽酒,了了心愿。</p><p class="ql-block"> 海南儋州的甘蔗酒喝了,确实不怎么样。度数不太高,估计没到40。说是已窖存了5年,但口感仍然青涩,更无酱,曲之香,淡垮垮的,无甚特色。</p><p class="ql-block"> 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名人说好的东西,有些时候并不一定真正的好。如同时下的各种广告,拉了许多有名的,貌似有名的男女喋喋不休,其目的不过是为了推销。</p><p class="ql-block"> 况且,东坡先生当年被小心眼儿的皇帝一贬再贬,象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自嘲说的,</p><p class="ql-block">“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p><p class="ql-block">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黄州(今湖北黄冈),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州),均是烟瘴之地,流放之所,皇帝权贵们惩罚政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先生穷困潦倒,囊中亦羞涩,只能吃些羊蝎子,喝些甘蔗酒之类的果腹解馋。</p><p class="ql-block"> 好在美食者的情趣,能从物质的拙劣中觅得精神的高雅。</p><p class="ql-block"> 心宽了,肚子饱了,烟瘴之地亦美景。</p> <p class="ql-block">  再来说说巴西。</p><p class="ql-block"> 巴西种植甘蔗的历史很短,因此酿就的国酒卡莎萨,时间也就长不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它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到16世纪葡萄牙殖民时期,由庄园主引入殖民地的。</p><p class="ql-block"> 甘蔗被引入加勒比地区和巴西,很快成为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并引发战争。</p><p class="ql-block"> 17世纪,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巴西的东北部。葡萄牙人则通过走私卡莎萨到非洲换取奴隶,间接推动了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p><p class="ql-block"> 两个殖民者争夺甘蔗酒,贩卖黑奴,大打岀手,这段历史被称为“卡莎萨战争”。</p><p class="ql-block"> 说到哥伦布,还有一个天大的谬误遗留至今。</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于热那亚,移民葡萄牙,西班牙。1492年8月3日,他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率船3只,水手90名,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他在大洋上昏头昏脑智力受损,误认为所达之处为印度,故称当地土著为“印第安人”。</p><p class="ql-block"> 这个谬误当时无人指正,后来也无意指正,世界将错就错,将“它”定成了美洲大陆土著们的种类和名称。</p><p class="ql-block"> (后来,西方把哥伦布第一次到达巴哈马群岛的日期10月12日,定为发现美洲的哥伦布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巴西卡莎萨的发现和诞生,带有偶然性。</p><p class="ql-block"> 当时殖民庄园主引入甘蔗,主要是生产蔗糖。</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制糖的过程中,奴隶们偶然的发现甘蔗汁在发酵之后,可以蒸馏出一种浓烈的液体,提神又解乏,于是迅速在劳工中流行。</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卡莎萨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早期的卡莎萨被形象的称为“pinga”,意思是“滴落”,形容蒸馏时的液滴。</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酒不仅是巴西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殖民历史,文化融合与抗争的见证。从奴隶制时代的苦涩记忆到当代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巴西的欢乐,痛苦与生命力。无论是街边小摊的一杯Caipirinha,还是陈年手工卡莎萨的醇香,一杯“巴西之魂”,始终在诉说着那片广袤大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因此有人写了歌曲《Cachaça》广泛宣传说,“喝下卡莎萨,忘记烦恼”。</p><p class="ql-block"> 因此巴西把每年的9月13日,订为“国家卡莎萨日”,全民狂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西方世界的酒文化里,有两种酒的名气很大。</p><p class="ql-block"> 一为鸡尾酒,一为郎姆酒。</p><p class="ql-block"> 鸡尾酒不是单一酒类,而是一种混合饮品,用某种基酒加糖,蜂蜜,柠檬汁,蛋清,冰块等等。</p><p class="ql-block"> 郎姆酒是调合鸡尾酒的最主要基酒之一。</p><p class="ql-block"> 而郎姆酒又是啥子呢?</p><p class="ql-block"> 揭穿了说,郎姆酒就是甘蔗酒。</p><p class="ql-block"> 古巴有两样东西世界闻名,一是雪茄烟,一是莫吉托。</p><p class="ql-block"> 莫吉托是一种著名的郎姆鸡尾酒,甘蔗酒调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巴西的卡莎萨是名副其实的甘蔗酒,说起来很土,换个马甲,变成郎姆酒,丑小鸭顿时成了白天鸟鹅。</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曾经被称为“巴西朗姆酒”,但是他们坚决反对,抗争到2007年,欧盟正式承认“Cachaça”为巴西特有名称。</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特例是海地的克莱林酒(Clairin),虽也是以甘蔗为原料,但他们不承认是郎姆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卡莎萨丰富的可兑性和独特的风味,现在的巴西人把它喝得小资,坐酒吧品鸡尾,悠哉悠哉。</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最著名的喝法是调制Caipirinha,把青柠捣碎与糖混合,加冰块和卡莎萨而成。清爽酸甜的口感使其成为巴西的“国民鸡尾酒”,也是国际调酒界的明星。</p><p class="ql-block"> 奥·巴罗斯鸡尾酒则是用一匙速溶马黛茶,两匙白糖、半个柠檬汁、一匙鸡蛋清、一盅卡莎萨,加上冰块放在铝制兑酒器里快速摇晃,使其融和。这种酒具有酸甜可口,清香宜人的特点,饮用时,在酒杯上点缀一片薄荷叶,香气袭人,感观亦佳。</p><p class="ql-block"> 调制图悠悠鸡尾酒,用柠檬汁,白糖,鸡蛋清,卡莎萨酒和冰块渗合在一起快速摇晃,然后加入柠檬苏打水,使细密的气泡在酒水中不停的汩汩翻涌,好看又好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最初是奴隶们用甘蔗渣发酵制成的酒精饮料,进入市场之后,价格十分低廉,曾长期被视作是穷人喝的酒。</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穷人不知道是怎么喝卡莎莎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圣保罗与它的一次“交集”,据说就是当年一种典型的巴西传统。</p><p class="ql-block"> 窃以为,也许那就是穷人们的喝法。</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喝酒,讲究的是一种氛围和趣味,人趣酒趣情趣,要喝得闹热,冷冷清清叫喝寡酒,如同吃饭莫得菜。</p><p class="ql-block"> 那天喝卡莎萨,气氛十分热烈,情趣非同一般,因此留下了一次难得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古代文人雅士们喝酒时的乐趣,是对诗猜谜,掷箭投壶,玩曲水流觞。</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则单一,大多只会划拳,或者剪刀石头布。什么鲜花拳,弟兄拳,吼些什么一枝梅,哥两好,都是一二三四五,附加的助词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导游是个华裔小伙子,拿来杯子,矿泉水和一瓶卡莎萨,说是比较典型的巴西甘蔗酒品牌。</p><p class="ql-block"> 我们那天本是不打算划拳的,只想静静的品一下巴西的””茅台”。</p><p class="ql-block"> 哪料想刚刚“品”了一会儿,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的“吼”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导游摆开杯子,把酒往里面浅浅的斟了一点。</p><p class="ql-block"> 有人迫不急待的端起杯子,张口欲喝。</p><p class="ql-block"> 导游忙伸手制止,笑了笑说,别急!别急!你们看我怎么喝。</p><p class="ql-block"> 他的笑有一点诡秘,显得故弄玄虚。</p><p class="ql-block"> 玻璃杯子体型不大,净白色,比喝水的小一圈,比喝酒的大一圈,上下一般粗,极其普通,只是杯底稍有点厚,超出了寻常。</p><p class="ql-block"> 导游往酒杯里又轻轻倒了一点矿泉,酒,水皆白净透明,一视无碍。</p><p class="ql-block"> 甘蔗酒渗水。</p><p class="ql-block"> 众人甚是不解,又不便唠叨详询。个个眼光都带疑问,随着他的手转动。</p><p class="ql-block"> 导游扫视了一遍大家,脸上又露出诡秘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他慢慢悠悠的端起杯子,在疑问的眼睛面前慢慢的一一转过,突然把杯子朝桌子上一磕,只听得“呯”一声闷响,清晰而“炸裂”。</p><p class="ql-block"> 众人一惊。</p><p class="ql-block"> 好在杯底稍厚,磕碰无妨。</p><p class="ql-block"> 虽然他没有说出一个耍魔术的人在春节晚会上说的那句“名言”,但现实佐证了魔术师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杯子在桌子上的一磕,原本白净透明的杯子里的酒和水,顿时“四海翻腾云水怒”,瞬间“五洲震荡风雷激”,酒水迅速变成了乳白色,并且显得浓郁,宛如没有掺水的牛奶一般。</p><p class="ql-block"> 在惊讶中端起杯子尝了尝,味道不好也不撇,酒味中微酸带点微甜,但还甘醇适口,就是有点淡。</p><p class="ql-block"> 众人兴趣顿起,学习着如此这般的喝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酒味偏淡,气氛仿佛也浓不起来,总觉缺少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有人不过瘾,提议划两拳。</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都有此意,于是一致赞同,于是你来我往,轮番上阵,吆五喝六的划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又上了两瓶,众人兴致不减,仿佛不是在喝酒,而是在“玩”酒,而且玩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出现了有趣的场面,赢了的不甚得意,不想再赢,输了的却兴高采烈,还想再输,而且得意的把一杯酒吮得滋滋作响。</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之中,个个都稍有点微醺,酒酣耳热,面色酡红,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卡莎萨何故如此,因语言问题,只询问了导游。</p><p class="ql-block"> 他可能知识有限,对详情不甚了了,吱唔了一阵,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曾找了国产甘蔗酒一试,𨚫无此变异。</p><p class="ql-block"> 甚是不解,亦怅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圣保罗号称巴西最大的中心城市,和里约并驾齐驱,农牧业十分发达,甘蔗,咖啡,棉花,柑橘,柠檬等产量均居全国之冠。</p><p class="ql-block"> 在此处转了一大圈,看了许多,印象都平平。</p><p class="ql-block"> 这一顿卡莎萨喝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甘蔗酒,因为新颖的喝法,因为它所带来的乐趣。 </p><p class="ql-block"> 因此留下了深刻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