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陋习的始末

丹麦童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缠足陋习的始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白成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缠足的陋习 古代中国女性裹足的流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缠足起源最流行的说法与南唐后主李煜(10世纪)有关。传说他令妃子窅娘用帛缠足成新月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引发模仿。但此时裹足仅限宫廷舞蹈,尚未普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缠足陋习从南唐传到宋朝。北宋中期随着士大夫腾升,歌舞的发展,歌唱填词也相应的兴起,因此,缠足从宫廷舞蹈传入士大夫阶层。那时的士大夫家家都养着戏班,演员缠足在社会上层得到拓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缠足传到南宋时,朝廷强调女性“三从四德”,裹足逐渐成为约束女性的手段。文化娱乐的发展,戏班已进入民间富豪家庭。南宋文人开始将小脚舞蹈视为审美标准。缠足逐渐发展到民间。(元代蒙古人虽不裹足,但汉族裹足现象继续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普及缠足是在明朝时期。裹足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朝廷通过科举制度强化理学思想,小脚被视为女性贞洁和身份的象征。此时裹足从“缠弯”发展为“缠小”,形成“三寸金莲”的极端形态。要想达到三寸小脚必须是在五、六岁时就开始上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缠足到清代发展到鼎盛。清朝皇帝康熙初年曾禁止裹足,但汉族习俗根深蒂固,禁令未奏效。裹足进一步普及至民间,成为汉族女性的身份标志,也成为满、汉之间的唯一区别。社会上出现“不裹足则难嫁人”的说法,来恐吓小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缠足废除清末至民国。19世纪末,维新派康有为发起反缠足运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正式下令禁止裹足。1949年后,新中国彻底根除这一陋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历史记载,古代残酷的妇女缠足非是政府强制的,而是激情自发兼错误引导。首起中央剧团 “巴黎舞”的创意,到后来的层层效仿。不管是创意还是模仿,说塌天不是好事,那是自我摧残!可从历史上看,从没有一个皇帝提出过放脚的指示,也没有一个大臣谏言改掉这一陋习。更有甚者捧着臭脚比莲花,真正的愚昧之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说起裹足的流行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有关,也与古人审美观念的畸形化密切相关。它不仅摧残女性身体,还强化了性别的不平等。宫廷审美意外地使缠足成为控制女性的工具。错误引导演变为暗暗推行。要按说,对女性任性、极端的管控应在‘夫为妻纲’的道德上下功夫,把‘夫为妻纲’并入法律,使男性挺起腰干,要比身体摧残文明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缠足不是传统文化而是传统陋习!在传统陋习中唯缠足可以戴上超级桂冠!缠足行为没有一点可取之处。那个脚被缠后,要多丑有多丑,要多臭有多臭,但有一个用处,创造了一个歇后语:“女人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大概就是文人称作的‘做茧自缚’吧!女人缠足打扮后,文人现场赞扬,维恭、起哄,闹出个步步金莲来,真是笑话!明朝皇帝朱元璋娶了个没缠足的大脚媳妇,还遭到了旧势利文人的贬低,硬是编出了“露马脚”一词来讽刺他。当时如果朱元璋下令放脚,保险要遭到旧势力文人狠命的评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女士们为什么受罪还要做?吃苦还要干?这大概就是女人的特点吧!‘前走三步叮当响,后退三步响叮当’的步步金莲,其代价使上千年的中国人口一半儿的妇女变成残疾!而这个残疾使每个妇女要经历十年的疼痛和一辈子的伤残!有钱的,城市妇女可以坐着消磨时光,农村妇女还要下地跟着干活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丑陋的缠足与现代弊端的高跟鞋是一母所生的双胞胎。现代妇女不缠足了,又出现了新的花样:高根鞋!高根鞋的根,最高的要高出到10公分左右,究竟是美还是丑呢?叫我看,那个高跟鞋除了崴脚什么用处都没有。要说美化一下发饰,鞋面儿也叫有的。脚根适当地高一寸也可以,十公分的高跟足以把脚立起来了,崴脚、难受不说,也同样的不好看!什么是丑?什么是美?在妇女的脑思维里还真的辨别不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金钱鼠尾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护着金钱鼠辫的人 清朝入关后第一件事就是让汉人改服饰换发型。当时在金銮殿的朝堂上,满人一班,汉人一班。有一个名叫胡之獬的汉人官员比较积极“先进”,上朝前剃了光头、留下金钱鼠尾细辫,穿着满人衣衫。这个官员站到满人的队列中,满人不要他。把他推到汉人队列里,汉人看他这般摸样,瞧不起他,又推他到满人队列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被推来搡去的金钱鼠尾辫的胡之獬老羞成怒,立即向多尔衮奏一个“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恶本,多尔衮正想治汉立威马上准奏,命令所有汉人发式、衣着同满,反对者格杀勿论!汉人不愿剃发留辫、更换服饰,才有那骇人听闻的“扬州十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清朝灭亡了,你让他剪辫子他又不愿剪啦!满人不愿意剪好理解,这说的还是汉人,你说奇怪不奇怪?二百多年来汉人以金钱鼠辫为耻,最后还有人护着鼠辫不放松!张勋,字绍轩,籍贯江西奉新县,无疑是个汉人。在剪辫子的热潮中,唯独他的兵称辫子兵!根据某些现象看,世上糊涂人还真不少,偢货、傻瓜大有人在,顽固带扭丝儿的人也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白成亮,1947年生,籍贯河北赤城后城。原任沽源县小河子乡二道营教师,后调入宣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道德哲学思想教育方面。曾著新千字文刊登在国家级教育学术期刊的《教学文摘》,傲文杯诗词赛一等奖。现为张家口市诗词、写作两会会员,宣化老年大学学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