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自诞生之日起,心理学就不止有疗愈创伤这一项功能。它还有帮助人类心灵成长、认知提升与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追求最真实的幸福的功能。它也有造就不断适应未来的社会精英、激发人的优势潜能、改造人们的学习方式、丰富人类对世界和自己存在意义的探索的目的。</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i>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国际积极心理学学会理事任俊博士: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把塞利格曼的著作介绍到中国,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把塞利格曼的著作引入中国不仅意味着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又多了些获得灵感和激励的机会。不管我们是因何种动机来阅读塞利格曼的著作的,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对于我们的事业和成长都极为重要,而塞利格曼的著作恰恰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i></p>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64年,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一次失败的动物行为实验中,他发现并证明了心理“习得性无助”的存在,从而轰动了整个心理学界。心理学,是经验主义的科学,它不接受没有实践,仅凭感受与想象,甚至是仅凭逻辑推理出来的结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1976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后来,随着无助感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乐观”这种优秀的性格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研究方向也逐渐开始从悲观转向乐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98年,塞利格曼历史性地以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的主席。当选后的两个星期内,他一直在准备任职致辞。闲暇之余,他来到自己的玫瑰花园,收拾被忽视了一段时间的玫瑰花。他5岁的小女儿妮基也来到花园玩耍,不时把爸爸正在准备播种的玫瑰花籽扔到空中,引起爸爸的愤怒,受到大声的呵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妮基一言不发地慢慢走开,过了一会儿,小姑娘回来郑重地说:“爸爸,我得和你好好谈一谈。”爸爸不解地望着自己的女儿。妮基说:“您可能还记得,从3岁到5岁,我一直是个爱哭的孩子,但是在我5岁生日的时候,我决定再也不哭了,我可以改掉爱哭的习惯,我觉得爸爸你也可以改改爱发脾气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女儿的一席话让塞利格曼感到震撼。多年来,塞利格曼一直在研究动物的无助和人类的抑郁。正如5岁的妮基所注意到的那样,这些工作使他变得阴郁、不耐烦和挑剔。</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塞利格曼开始反省,如果他研究的是幸福而不是不幸,是成就而不是失败,是力量而不是疾病,是不是会对他、他的孩子,甚至对他的患者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呢?在他的自传中,塞利格曼描述了他的个人变化。他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人,他广泛阅读,听古典音乐,并广交不同领域的朋友。为了放松,他打桥牌。在第一次婚姻失败后,他在1988年与曼迪·麦卡锡(Mandy McCarthy)结为夫妻。曼迪来自英国,她给了塞利格曼无条件的爱,又与他生育了5个孩子,这是他自认为的幸福的源泉。在遇到曼迪之前,他根本看不起“幸福”这个词,欣赏的是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观点,即“生活的目的是减少痛苦”。现在,他渴望“更快乐”,而不仅仅是“不要不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与此同时,塞利格曼渐渐得出结论:弗洛伊德的治疗和药物并不能解决抑郁症的流行,它们可能会暂时缓解痛苦,但都不能让患者重获新生。他开始反抗心理学界对病理心理学的执着和对应用研究的蔑视。他开始反思,也许心理学可以减少对病理心理学的关注,减少对传统的心理治疗的依赖,相信人类积极心理的能力,培养自身的优势和美德,从人类内在的积极方向上去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帮助他们,激励他们。他开始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能科学地研究适应良好、快乐幸福的人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发现他们是如何兴旺发达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些人的成功秘诀变成普通人学习的榜样呢?他写道:“积极的心理学召唤着我,就像燃烧的灌木召唤摩西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正是带着这种宗教般的激情,塞利格曼变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家。他奔波于世界各地,不断向各种基金会、董事会、心理学同行、非专业团体,尤其是普通公众表达他的见解,介绍他的研究,推广积极心理学。在长达30年的不断努力的过程中,他发表了40多篇论文,撰写了5本畅销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真实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持续的幸福》,用精辟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宣传他的理念,用独创和令人信服的新概念赋予了传统智慧新的意义。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生培养项目,领导建立了国际积极心理协会和国际积极教育联盟(IPEN),并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企业、学校、医学界、军队和政府部门。他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以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社会发展指标的观点极为欣赏、支持,并认为这一观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一脉相通。可以说,塞利格曼不仅是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也是中国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塞利格曼坚持认为:与悲观做斗争,记住好的一面,感恩自己的幸福,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重塑人看待现实和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进化选择出来的人的竞争优势,是对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所常备的灾难性思维的一种升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学不仅仅是一个与疾病或健康有关的医学分支,它的规模要大得多。它关乎工作、教育、洞察力、爱、成长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塞利格曼认为,人的乐观主义的态度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他自己也从一个悲观主义的心理学家,变化成一个积极心理学家。他相信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变得更好,习得性乐观将使人类快乐幸福、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对过去问题的一种困扰和纠结,也是对现在或未来的困扰和纠结。所以,那些经常憧憬未来的人的身心更健康,学习习惯更好,成绩更好,不良习惯更少(抽烟、酗酒、吸毒的行为都较少),锻炼更多,更想存钱,有投资。</p> 积极心理学与心灵鸡汤的区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积极心理学与心灵鸡汤的区别</b>。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心灵鸡汤味道挺好,我们却不知道里面是对人没有太大益处的鸡精添加剂,还是真的炖了几个小时的鸡肉;而积极心理学是科学,每一项看似心灵鸡汤的结论都有着严谨的科学实证支撑,并经历了岁月与文化的种种检验。而这些,也是人类2000多年以来的哲学所推崇的纯逻辑式的演绎法所提供不了的事实证明。心理学,是经验主义的科学,它不接受没有实践,仅凭感受与想象,甚至是仅凭逻辑推理出来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所以积极心理学很严肃地看待美好的未来,假如你发现自己山穷水尽、一筹莫展、万念俱灰,请不要放弃。天无绝人之路,积极心理学将带你经过优美的乡间,进入优势和美德的高原,最后到达持久性自我实现的高峰——生命意义和生命目的。</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1a08gn" target="_blank">《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读书笔记</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42lqgm" target="_blank">《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笔记——如何改变悲观风格</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