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瑞合唱团定远“慢时光”

必有一禅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必有一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73382</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宏瑞合唱团的歌声遇上铁路“慢时光”的退休故事,定远的三日游便成了一场流动的盛宴。时光虽匆匆,幸有镜头为证:快门捕捉的明媚瞬间,视频记录的动人点滴,都是岁月馈赠的珍贵礼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月18日8:20从南京出发,到定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山溪谷大酒店坐落于定远灵秀之地——青山水库之畔,背倚苍翠王坡山,晨钟暮鼓自千年滴水寺悠悠传来。凭栏远眺,但见湖光潋滟与山色空蒙相映成趣,实乃藏风聚气的人间胜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久别重逢的欢欣,化作眼角眉梢的盈盈笑意;积攒多时的思念,凝成镜头前紧紧相拥的身影。最爱这集体合影的瞬间,让时光停驻,将情谊永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发!”随着欢声笑语,我们的首站抵达了定远红石峡。位于拂晓镇的这片神奇土地,展现着罕见的丹霞奇观。放眼望去,赭红色的岩层如波浪般起伏,在阳光下闪耀着温暖的光泽。踏上这片赤诚的土地,每个人都难掩兴奋,相机快门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凤阳山麓,禅窟寺的千年钟声悠悠传来。这里曾是东坡居士静坐参禅的灵境,墨香与檀香交织的岁月在石壁上静静流淌。穿行于禅窟洞中,每一口呼吸都沁润着山林清气,每一步行走都仿佛在与古人对话,让心灵在负离子的浸润中渐次澄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踏入狼巷迷谷,仿佛打开了一部地球编年史。六亿年的沧海桑田在这里凝固成岩层褶皱的史诗,每一道蜿蜒的峡谷都是时光雕刻的印记。昔日群狼奔突的幽巷,如今回荡着游人的惊叹。88岁的老者仰望千仞绝壁,道出哲思:“在时光长河中,我们永远都是蹒跚学步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站我们来到最具反差美的明皇陵——没有金碧辉煌,却比任何宫殿都动人。朱元璋用最朴素的建筑语言,诉说最炽热的孝心。神道两侧肃立的石像,仿佛仍在守护那个放牛少年的家族记忆。当读到“昔我父母,食贫守贱”的碑文时,忽然懂得:这座陵墓最珍贵的,不是帝王威仪,而是永远鲜活的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小岗村沈浩事迹陈列馆,时光仿佛凝固在那个带血的笔记本最后一页。六载寒暑,他把“第一书记”的职责刻进每一寸土地,用生命兑现“不脱贫不离岗”的誓言。75岁的铁路退休老书记颤抖着抚摸展柜里的工作照,泪水滚落:“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样子!”墙上的遗物无声诉说着:有些人的生命虽短,却照亮了整个时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晨光漫过窗棂,酒店餐厅已化作声浪的海洋。宏瑞合唱团与“慢时光”的歌者们无需彩排,那些在岁月里打磨了半个世纪的旋律自然流淌——《我爱你中国我》的磅礴与《爱永在》的婉转交织,八旬歌者颤巍巍的独唱与指挥家飞扬的手势共鸣。这不是演出,而是一群赤子用生命谱写的时光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爱你,中国》的旋律在剧场回荡,银发歌者们挺直了脊梁。吴建华团长饱含深情的领唱,唤醒了在场每个人血脉中流淌的赤子之情。这支平均年龄逾七十岁的合唱团,用历经沧桑却依然清亮的嗓音诠释着:对祖国的爱,从来与年龄无关。38年出生的老团员高歌依旧,60后的“年轻人”噙着泪花跟唱——这是跨越时空的深情告白,更是三代人共同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爱永在》的旋律响起,时光仿佛倒流回烽火连天的岁月。老团员们眼含热泪,用微微颤抖却依然铿锵的嗓音,唱出了刻在骨子里的军民鱼水情。这些亲历过共和国风雨的歌声里,有送郎参军的依依不舍,有缝制军鞋的油灯光晕,更有“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的炽热情怀。晚会在此刻化作时空隧道,让红色记忆在音符中永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说退休生活只有带孙子?瞧这对铁路伉俪的舞姿多专业!丈夫的踢踏步精准如列车轮对敲击钢轨,妻子的旋转比当年核对时刻表还利落。当音乐骤停他们定格亮相时,连台下年轻人都自愧不如——这哪是爷爷奶奶辈,分明是舞蹈队的台柱子!原来,快乐的退休生活,永远需要一颗会跳舞的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京歌”唱得珠圆玉润,拖腔如昆山玉碎,身段比划更见梅派真传。台下戏迷闭目击节,恍惚看见长安大戏院的流光溢彩——原来国粹不老,只在知音人唇齿生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日的欢歌犹在耳畔,分别的时刻已近在眼前。相机定格的一张张笑颜,将青山水库的波光、禅窟寺的钟鸣、狼巷迷谷的奇崛,都酿成了岁月的美酒。当大巴缓缓启动,车窗内外挥舞的手臂,都在书写同一句未尽的诗行:此情可待成追忆,更盼重逢沐晚霞。</p> <p class="ql-block"> 编辑整理于2025年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