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记忆与情感。在中学地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说明火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虽然已过去了三十年,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1996年8月底,我从河南老家去武汉上学。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我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但是农村孩子没出过远门,父亲还是坚持送我去学校。天还没亮,我们就从家中出发,坐公共汽车,经过乡镇,县城,辗转到漯河市,在漯河火车站买过车票已经是中午时分。然而,我们买的是夜里十二点左右的车票,而且是绿皮火车的无座票。于是,父亲带着我在车站简单吃点东西,就规规矩矩地在候车室等候。</p> <p class="ql-block">那年父亲49岁,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这都是为我们几个孩子操劳的结果。记得父亲给我们讲述过他年轻时去平顶山拉煤的故事,在那个贫穷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挣那非常微薄的粮票,让我们填饱肚子,父亲和我们村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去拉煤。就用过去的家用架子车,翻山越岭,徒步几百公里,拉煤炭回来交给生产队。一路上风餐露宿,饿了就吃点儿自带的红薯,累了就在路边休息。薄薄的被子根本抵挡不住深秋的霜寒,由此,父亲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两腿膝盖处严重变形,疼痛难忍。现在算来,父亲患腿疾已经有四五十年的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等车的旅客们无聊地坐在候车室的椅子上,憔悴的面容尽显疲惫,地板上横七竖八地堆积着大大小小的包裹。父亲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我躲在候车室一角,坐在自己的包上,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最让我难忘的是检票上车的那一幕。我和父亲都是第一次坐火车,或许根本不知道在哪个检票口候车。夜深人静,我困得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把我叫醒,快速地跑向了二楼的候车厅。我睡眼惺忪地跟在父亲身后,来到二楼。检票口冷冷清清,其他乘客已经上车,我们是最后检票的旅客,再晚就赶不上了。从检票口到乘车站台,有一个长长的向下的楼梯,父亲一瘸一拐地向下跑。看着父亲两鬓的白发和微微佝偻的后背,我的眼睛湿润了,心中有种难言的酸楚。从此,父亲步履艰难地向下跑的身影,永远铭刻在了我的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在乘务人员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登上了火车。然而,车厢内的情景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整个车厢拥挤得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沙丁鱼罐头盒。人们挤着喊着,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嘈杂声就像洪水一样淹没了整节车厢。那时的绿皮车没有空调,我们像是被关进了不透气的蒸笼。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汗臭夹杂着食物的味儿道,令人忍不住掩鼻。我们买的是无座票,我和父亲好不容易在车厢结合部挤出一小块儿空间。我们就放下包,坐在自己包上,父亲抹着额头上的汗水,长出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火车开动了,两个车厢的结合部晃动厉害,噪音也很大。由于太过拥挤,我们只能蜷曲身子坐着,想稍微移动一下都很困难。每次销售零食的小推车经过时,我们都要站起来向旁边使劲靠,小车才能通过。绿皮车走得很慢,而且见站就停,就像一个过度劳累但不得不坚持赶路的老人,见到站点就忍不住停下来歇歇脚,然后再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前行。火车慢慢地行驶,那“哐当哐当”的声响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艰辛和无奈。然而,随着轨道的延伸,我的心情却逐渐好了起来,憧憬着武汉的繁华和热闹,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劳。这辆慢悠悠的绿皮车,将载着我奔向新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清晨,火车缓缓驶入武昌站。下了车,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通过出站口,结束了这段艰难的旅程。来到火车站广场,看到东方天空飞扬的朝霞,心情顿感舒畅,一夜的劳累荡然无存。在广场旁边,我们坐上了学校专门接新生的大巴车,驶向了人生新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毕业以后,由于工作需要,多年来一直辗转于全国各地,坐火车越来越频繁。由当时的绿皮车、特快车,到现在的动车和高铁。火车的更新换代也见证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的高铁像蛟龙一样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而且环境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坐火车不再是一种煎熬。</span>从漯河到武汉,当初绿皮车要走五六个小时的路程,现在高铁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然而,回首过往,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它像一个无声的纪录片,默默存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更承载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