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画家杨在溪国画创作丨《家乡味道》诗与画

平の心

<p class="ql-block">青青石磨,采自家乡的山岗</p><p class="ql-block">告别故乡,飞进遥远的营房</p><p class="ql-block">石磨凝聚浓郁的乡情</p><p class="ql-block">石磨旋出深沉的愿望</p><p class="ql-block">磨呀,磨少了苦涩,磨多了甜蜜</p><p class="ql-block">磨呀,磨累了星星,磨醒了太阳……</p><p class="ql-block">多少个民族,多少种口味</p><p class="ql-block">多少份佳肴,多少缕清香</p><p class="ql-block">祖国的养育之恩重如泰山</p><p class="ql-block">母亲的深切叮咛铭记心上</p><p class="ql-block">家乡风味,给游子无穷力量</p><p class="ql-block">坎<span style="font-size:18px;">坷征程,散发永久的芬芳 </span></p><p class="ql-block"> 王晋军诗(著名作家、军报编辑)</p> <p class="ql-block">“小中求大,我写我心”,这是杨在溪在他创作的中国画《家乡风味》上的一方印章。他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既不从俗沉浮,也不俯就迎合;由平凡中发掘奇美,于细微处窥见洞天。他先后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的乡土和部队生活气息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乡风味》通过具象的物象与场景,传递出每个人对故土的眷恋。杨在溪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如战士劳作时的神态,都成为承载乡愁的符号。这种对“家乡味道”的刻画,既是对物质生活的质朴呈现,更是对精神归属的隐喻。正如他创作时深入生活、扎根民间的态度,画作中流淌着对乡土文化的坚守与对平凡生活的礼赞,使观者在视觉共鸣中唤起对“家”的记忆与思念,实现了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注:作家介绍王晋军 (1957~)笔名王子、龙坪。土家族。湖南石门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赴吕梁山区插队务农,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解放军画报》及《中国文化报》编辑、记者,澳大利亚留学生。北京利凯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