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

文韬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呈“天圆地方”造型,东馆设计似海波。馆藏近102万件文物,青铜、陶瓷、书画等最具特色。设多个主题展馆,兼具文物展陈、教育体验、修复展示等功能,是领略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 这次参观的是人民广场馆,一、二楼是古埃及历史展览,需要购票入场,三楼停展,四楼有中国民族服饰展、掐丝珐琅展和明清家具展。</p> <p class="ql-block">  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 花岗岩高235厘米。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 特拉希纳出土。</p><p class="ql-block"> 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他将埃及的南部边界扩展到第二瀑布,远征利比亚,组织开发了西部沙漠的绿洲地区,还在多地留下自己的纪念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是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的。由于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俗风情的差异,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风格迥异、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质。</p><p class="ql-block"> 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是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能工巧匠利用各种材质和技术创造的实用艺术品,充分表现出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种类繁多、色彩绚丽、技巧纷呈生活气息浓郁的卓越创造,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广袤、奇异、美妙、动人的画图。</p> <p class="ql-block">  2023及2024年,张宗宪先生两次共捐赠了55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给上海博物馆。这些藏品器型丰富多样,包括陈设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年代跨度广,从明代到晚清民国,可谓数量众多、精品荟萃。其中清代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尤其能展示官廷珐琅器的制作水平。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可供多角度地探寻和展示掐丝珐琅的发展历史,是推进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p><p class="ql-block"> 掐丝珐琅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是在铜质胎体上焊上用扁铜丝围成的各种花纹,然后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它又称“景泰蓝”,因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了制作工艺的高峰,所制作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得名。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皇宫养心殿设立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是其中之一。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制作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掐丝珐琅的生产基地除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还有广州、扬州等重要产地。 </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能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自南北朝以后,“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至明、清时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高度艺术化,使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清代家具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 树一帜。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