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缘(15)老处长邢书深(六)

燕山老兵

<p class="ql-block">  部队安家的同时,北京军区考核指挥部召集各大单位带队首长、机关人员召开预备会,部署考核实施计划。</p><p class="ql-block"> 晚上19:30,24军司令部褚副参谋长召开协调会。70师作训科胡汉明副科长,率领两个连队干部来到会议室受领任务。</p><p class="ql-block"> 褚副参谋长:“我们岀发前,唐述棣军长亲自召开考核作战会,着重强调此次考核的重要意义,它是自1964年全军大比武以来,军区召开的规模最大、动用建制连队最多、训练水平最高的汇报考核,是对北京军区部队目前训练水平和战备能力的一次检验。因此,军党委研究决定,选派208团4连、209团7连,代表24军进京接受军区首长的检验。两个连队的考核成绩,代表24军执行年度训练大纲、完成训练科目和提高部队战备能力的一次展示。要求带队和应考人员以饱满的精神,旺盛的斗志,全力以赴投入考试,把部队的精神面貌和军事技能展现岀来。另外,干部参加四0火箭筒射击,是军区首长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临时提议的。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如何消灭敌人的坦克,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只有有效的摧毁敌人的坦克,才能阻止敌人高速度、宽正面、大纵深入侵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每一个干部必须要学习掌握消灭敌人坦克的技能。但是,在座的连、排干部恐怕绝大多数人连摸都没有摸过四0火箭筒吧!就更不要说射击了。我已经向军首长作了汇报,首长要求后勤部连夜请领弹药,司令部连夜协调射击场地,明天中午12:30乘车到军区射击场,由连队四排排长当教员,一边讲解,一边练习,一边领会操作要领,并进行实弹射击。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尽快掌握射击操作要领,根据弹丸在飞行过程中产生迎风偏的原理正确修正迎风偏,以优异的成绩向军党委、军首长汇报。下面请作训处副处长通报考核实施计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训处副处长:“此次考核共计三天,射击科目安排在军区靶场,共同科目和室内考试安排在院内,五公里越野、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科目安排在院外,考核实施计划和成绩评定标准人手一份。要求:1、严格执行实施计划,组织好场地转换,进场、岀场时间精确到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服从现场调理员的指挥,绝对不允许提前进(退)场。2、明天上午08:30组织阅兵式、分列式,总参谋部首长、军区首长亲自阅兵。大家要精神饱满,着装整齐,仪容端庄,接受首长检阅。3、明天09:30,轻武器射击、六0迫击炮射击、四0火箭筒射击、单(双)杠、木马山羊、野炊等在各科目考场同时开考。各单位车辆做好转场准备待命。4、成绩排名:连队综合成绩和六0迫击炮、四0火箭筒、炊事班均取前六名。回去后认真学习实施计划和成绩评定标准,安排好伙食,组织好部队,调整好情绪,把部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争取更好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看了考核实施计划和成绩评定标准,令我头疼不已的是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考核标准为一饭、菜两荤两素、一汤和干部四0火箭筒射击。以前练习的都是两菜一汤,四菜一汤从来没有练习过呀!对于在45分钟以内完成任务心里没底,忐忑不安,一边往回赶一边思索应对之策。刚进门就急不可耐的召集炊事班开会。</p><p class="ql-block"> 我:“同志们,根据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考核实施计划要求,在45分钟以内完成一饭、菜两荤两素、一汤,比我们在家练习的标准整整提高了一倍。难度加大了,但任务一定要完成,请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两个行军锅如何完成四菜一汤任务,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张贺云班长接过野战条件下后勤保障实施计划看了一会儿道:“从表面上看两菜一汤和四菜一汤确实是增加了一倍,难度加大了不少。但是,我认为这个标准不但没有增加难度,反而是降低了标准。”</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就急忙问道:“为什么呀?”</p><p class="ql-block"> 张贺云班长:“你仔细想想,我们抽到的是夜间避光灶,那时候连队已经用完晚歺,也就是说我们只是参加考试,而不是在为连队准备晚饭。因此,这个标准比我们平时做米饭的数量少了将近一半。菜虽然是两荤两素,其总重量只比平时练习的一个菜多一点,菜少熟的快,用时短。加上避光灶流程经过半个月的演练已经是炉火纯青,没有什么问题;理论知识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考试方法与我们平时练习的差不多,大家只要沉着冷静,听清题目再回答就没有问题;至于菜谱建议猪肉炒芹菜、猪肉炒蘑菇、素炒土豆丝、炒鸡蛋。任务区分:大行军锅闷米饭,一个行军锅炒芹菜、土豆丝、蘑菇,另一个行军锅炒鸡蛋、烧鸡蛋汤。各组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就有可能提前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  听了张贺云班长一席话,茅塞顿开,心想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太粗心大意了。作为一位指挥员应该沉着冷静,谋略为上,三思而后行。真的是越想越懊恼,心烦意乱,不知不觉中脸庞有热乎乎的感觉,顿感失态,赶忙说道:“张贺云班长思路清晰,分工明确,只要大家各尽所能,争分夺秒,一定能提前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2日,傍晚19:10,炊事班全副武装,将厨具、主副食、柴火等装上汽车,立即向野炊待考场进发。按要求提前10分钟进入野炊考场二号场地,迅速卸车搬放整齐。我利用短暂的间隙,迅速观察地形和周围环境,用细土测试一下风向,小声和大家交流道:“现在是西北风,场地北高南低,坡度约为15度,三个灶眼由东北向西南排列,切菜和厨具就放在中间位置。水源地应该在北边临时围栏内,距离有五六十米,虽然不远,道路也平整,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加油!”</p><p class="ql-block"> 19:40,主考官手拿电喇叭,大声道:“今天晚上4个连队同时参加考试,科目---野战条件下夜间避光灶后勤保障。要求在45分钟以内完成闷米饭、菜两荤两素、一汤。由东向西依次为一二三四号场地,水源在对应场地北边50米;考核组由组长一人,组员三人组成,其中理论考核员一人;一个场地配一个考核组,各司其职;成绩评定标准已经发给大家,我就不重复了;起、止时间听我的口令,考核组组长听口令掐秒表,提前完成任务的单位不用整队,直接向考核组长报告。现在是19:50,全体都有:野战条件下夜间避光灶后勤保障考核---开始。”</p> <p class="ql-block">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二号场地迅速展开,秩序井然,现场除了富有节奏的唰唰唰的铲土声、当当的切菜声和噔噔噔的挑水跑步声以外,真可谓是鸦雀无声。更令我心慰的是眨眼之间,三个灶都使用上邢书深处长专门为我们准备的避光、散烟神器,大大缩短了筑灶时间,避光效果达到走到跟前,还要弯腰探头,才能看到灶堂里熊熊燃烧的柴火。可能是黄昏光线暗淡,也可能是散烟效果好,场地内看不到一缕炊烟,天衣无缝。</p><p class="ql-block"> 我见大家有条不紊,进展顺利,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轻轻走到张贺云班长身旁,小声交流道:“完成任务以闷米饭为主,兼顾一下炒菜锅进度,只要你确认完成任务后就地立正,行注目礼,直接向考核组长报告,报告词---组长同志,二号场地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张贺云班长:“你是司务长,应该是你报告的。”</p><p class="ql-block"> 我:“你是炊事班长,掌握饭菜火候是行家里手,为了争取时间,你直接报告最好。多争取一秒钟就多一分胜算,加油!”</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2日,农历冬月初三。黄昏,深邃的夜空依稀有几颗星星闪烁着微不足道光亮。在西边天际还悬挂一轮摇摇欲坠,形状如同眉毛的弯弯的细月,俗称新蛾眉月。虽然太阳早也落山,月面还是反射岀微弱的月光,与星光交织在一起,大地表面呈现出暗淡的光线。能见度越来越低,在15米以内依稀可辨对方的五官,这样的气象条件正好符合野战条件下夜间避光灶考核条件,用心良苦。</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诚谢</p><p class="ql-block"> 待 续</p> <p class="ql-block">  燕山老兵,1950年11月生,四川省彭山县人。1969年2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旅生涯25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转业到石家庄市,现已退休。在含饴弄孙之余,喜好自驾游、照相,偶尔弄点小文,以娱自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