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日本之前,我对这片土地的认知甚少,仅知道几个地名,如东京、京都、上野等。前两者因为它们是首都或曾经的首都,而上野,则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让我记住了它,同时也记住了这里的樱花。先生笔下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东京赏樱之地众多,新宿御园与千鸟渊的樱花并不逊色于上野,但对中国人而言,上野有着别样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欣赏上野的樱花,我们此次来东京,索性将住处直接选在上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实上野不只是有樱花,上野还是东京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共生地,这里汇聚了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精华,</span>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现代文化设施。古迹如东照宫、宽永寺,五条天神社,大佛寺塔等。现代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化没施如</span>东京都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国立科学博物馆以及东京国立博物馆等。</p> 徘色轻云 <p class="ql-block">来上野,第一个要去的就是上野公园,这是日本国的第一座公园,它原属皇室,1924年由大正天皇赐予东京市管理,故得名“上野恩赐公园”。上野公园内拥有一千多株樱树,是日本最知名的赏樱胜地之一,也是东京“樱花祭”的第一场所。</p> <p class="ql-block">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达到了宗教信仰般的程度,他们赏樱、赞樱、祭樱……,樱花成了他们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内容。</p><p class="ql-block">在万千花卉中,日本人为何对樱花情有独钟?<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大概因为樱花的美丽、脆弱与生命短暂,恰与他们民族的审美取向相契合,深深触动着他们的心灵。</span>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樱花盛开时的绚烂与凋零时的随风而逝,体现了日本人对生命与美的独特理解,成为他们珍惜当下、拥抱生命的诗意隐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野公园的樱花多为古老的染井吉野樱,花朵较小,呈淡粉色,五单瓣,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远看像雪、像云、像雾、像梦中的仙境。</span></p><p class="ql-block">樱花的美丽,值得用世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剔透的词汇、</span>最精致的语言来雕琢,可惜我没有找到这些词汇和语言。</p> 将军樱 <p class="ql-block">日本人的赏樱习俗历史久远,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奈良平安时代,皇宫就有赏樱习俗,后传至民间,遍及全国。樱花伴着这个民族成长,成了他们民族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上野公园内的第一批樱树,是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亲手栽种,名为“将军樱”。历经四百余年风雨,这些古樱树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繁花似锦。</p> 时光锈色 <p class="ql-block">上野公园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樱花盛开时刻,娇艳绝伦的樱花和布满时光锈色的断碑残塔相偎相依,巨大的反差构成独特审美价值的动人风景。</p> <p class="ql-block">上野公园入口处有尊青铜塑像,左手扶刀,右手牵犬,伫立于公园入口的石台上,仿佛在迎接每一位游客。</p><p class="ql-block">此人名西乡隆盛,是明治时代大将军,“维新三杰”之一。西乡隆盛在日本民间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他的政治主张带有显著的军国主义色彩,虽未实施其疯狂计划,但仍令世人、尤其我们亚州各国人所不齿。</p> <p class="ql-block">上野东照宫位于上野公园北部,是供奉三位德川幕府将军的祠堂。</p><p class="ql-block">德川幕府,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代武家统治幕府。</p><p class="ql-block">幕府和天皇的关系,通俗讲就是实权和名誉权关系。史上,曾经700年国家大权由幕府将军掌握。直至明治维新,幕府制才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五条神社位于上野公园西南部,里面供奉着大己贵命和少彦名命两尊医药祖神。这里是东京人祁求神灵护佑,除灾祛病、家人安康的场所,所以,这里一年到头香客盈门,樱花季更是人如潮涌。</p> <p class="ql-block">上野公园南端,有一座周长约两公里的天然湖泊,名为不忍池,这里是众多候鸟的栖息之地。也是东京市民赏樱、休闲与祈福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不忍池有两道土堤,宛如杭州西湖的苏堤与白堤。堤上樱柳交错,湖内莲藕遍植。春日里,堤岸上樱花绽放,柳丝如烟,湖畔寺庙香烟缭绕,钟磬齐鸣,别有一番风情。</p> 花见与花祭 <p class="ql-block">赏樱(日本人称花见)源于古代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宫廷贵族的娱乐活动,后来又成为武士的爱好。商人阶级兴起之后,赏樱逐渐扩展到庶民之中,成为人们春季游乐的活动之一。</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樱花祭已很简单,也称樱花节,是日本每年的3月15日到4月15日的节日。人们在樱花树下摆上丰盛的酒宴,或合家欢聚一堂,或邀请三五好友,一边吟诗作画,一边开怀畅饮,一醉方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若说樱花季是东京人的狂欢节,那么上野公园便是东京第一狂欢之地。樱花盛开之际,数以千计的东京人早早在树下铺好地垫,摆满美食与饮品,尽情享受。通往国立图书馆与五条神社的通道上,帐篷林立,售卖各种当地美食。人们坐在樱花树下,一改平日的严肃与刻板,毫无拘束地吃喝谈笑。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春节的庙会,这是寒冬过后郁闷之气的宣泄,<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人固有天性的自由释放。</span></p> 历史的沉重 <p class="ql-block">来上野,不只是看樱花。</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东京期间,尽管行程紧张,仍抽出半天时间去“泡”上野公园旁的国立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规模宏大,原计划用半天时间匆匆浏览一遍。然而,还没看到日本历史文化的影子,时间便已耗尽,因为我们选择了先参观中国馆与西域馆。中国馆与西域馆内陈列着大量中国古代文化遗存,那些精美的雕塑、陶瓷、书画等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出展厅时,我疑惑:这是在日本吗?待回过神来,心情不免有些沉重。其实,日本的历史也是沉重的,沉重到让人不堪卒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未到日本时,我以为北京的人已足够多,心想,北京地铁一定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地铁,北京玉渊潭樱花季的游客必定也是世界第一。然而,来到东京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东京数日,我们几乎天天都坐地铁,挤公交,走衔串巷,感觉到东京人的密度比北京还要高,到处都是游人,白皮的,黄皮的,黑皮的,棕皮的,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尤其东京站和上野公园,人多得难以用语言形容,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来了东京,都在挤地铁,都来上野公园凑热闹!</p><p class="ql-block">在不忍池桥头,有位中年女游客主动提议给我和老伴照合影,我们欣然接受。这是我们来日本第二次遇到有人这样示好。对方讲汉语,中国北方口音。上一次是在浅草寺,对方是位老年男性,讲的是日语,不知哪里口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谢谢关注!</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