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是桑树的原产地,栽桑树养蚕历史悠久,因此桑树遍布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生活也十几年了,在接送孙子上学的路上,路边有两棵高大的桑树,长的郁郁葱葱,仿佛在向路人展现它的生机,每年从春天看着大树发了嫩芽,长出绿油油的桑叶,到秋天结出紫红色的桑葚果,不由的勾起我童年养蚕的一段回忆,儿时的经历在每个人心里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看到眼前的桑树,就有了很深的情结,小时候养蚕的经历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寒冬己过,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桃树杏树鲜艳的花朵在开放,千条翠绿的树梢倒挂杨柳,老榆树,老桑树也不甘寂寞长出了青枝绿叶,阳春四月,我把在家存放冬眠的蚕卵籽拿了出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天气逐渐的暖和了,蚕卵籽也该产出小蚕了,为了尽快加速小蚕出世,我把蚕卵放在充足的阳光下,经过高温暴晒后,蚕卵受到一定的温度,慢慢的从一粒小小的芝麻似的卵里孵化出来了,刚出生的小蚕就象一条条的小黑虫,一个星期后由黑变白,蚕宝很聪明,它只吃叶肉,不吃叶脉,它用两只前脚抓住叶子,牙齿像一把小锯子,一下一下的吃着,在树叶间穿梭,蜷缩着爬行,哺食叶子时发出微微的嗞嗞声响,它不停的吃不停的拉屎,我静静的观察着,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这些小小的生灵,用自已的生存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执着。</p> <p class="ql-block">蚕宝逐渐长大,吞食量也在增加,可我的家乡从来没有载过桑树,那里还有桑叶,于是我便用榆树上的叶子来顶替桑叶,时间长了,蚕宝一天比一天大,吃的一天比一天多,长期用榆树叶来喂养,也是会影响小蚕发育成长的,为了能解决桑叶的问题,我找来了和我同时养蚕的伙伴们,我们几个人坐在一起,费尽心机想办法解决桑叶的难题,有人告诉我们说邻村养田庄村就有桑叶,可我们这些孩子们,对“他”村里的人们互不相识,找谁能要呢?最后我们商量后,决定等到夜晚人们熟睡后,悄悄的溜进村里去采摘桑叶,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那里懂得什么“荣辱”和“害怕”,只要把事办成,达到目的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养田庄村距离我们村有2公里的路程,下午我们放了学,几个人趁着天亮去养田庄村了解了那里有桑树,并踩好了点,做到了心中有数,为晚上的行动做好准备,到了太阳落山,天气黑了下来,我们几个人悄悄的到了村里有桑树的一家大场里,可树长的高又粗,爬到树上采摘又不方便,于是又找到了靠围墙边上的一颗树,站到墙上正好手能伸到树枝上,我们脱下了外衣,把采摘的叶子都装在了上衣袄袖里,每人的两个袖筒装满后,悄悄的溜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在自家院墙角处挖了一个一尺多深的湿土坑,把桑叶放进去,避免在外面放着干枯,放在土坑里避免了水份流失,防止了腐烂,保证了新鲜,也就是等于给桑叶做了个土冰箱吧。</p> <p class="ql-block">“春蚕到死,絲方尽”这个传颂千年的名句,道尽了春蚕生命的崇高,蚕的一生经历,从蚕卵、蚁蚕、成虫、蚕蛾(蛹)、产卵等几个阶段,它的生存也就四十多天,最后吐出白白的絲,“破茧成蝶”产下珍珠般的卵,以及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的一个个隐秘的细节,一次次生命的复活和由脱变带来的美学意蕴,都是天造地作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最终蚕宝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将所有的絲吐尽,它们将自已紧紧的包裹在柔软的絲茧中,仿佛是在为自已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温馨闺房,我凝视着这些蚕茧,心中不仅感叹,这不仅是它们的避风遮雨的港湾,更是它们生命最美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春蚕到死守桑房,</p><p class="ql-block">自寻角落作产床。</p><p class="ql-block">剝茧自缚吐絲尽,</p><p class="ql-block">留取绵衣御风寒。”</p><p class="ql-block">我们养蚕不图结果,但养蚕可以陶冶情操与培养人的耐性,观赏养蚕生长的全过程,童年无事可做,无玩具可耍,养蚕也成了小时候的一种心趣和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