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方言】闽南话,鼓浪石语之~文脉相承

翰墨

<p class="ql-block">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闽南吟社甲(与)厦门卫视《闽南通》栏目联合翕制(摄制)的厦门岛内摩崖石刻名人古诗词用闽南方言介绍甲(和)吟诵,通过近二个月时间对鼓浪屿、南普陀寺、白鹿洞、虎溪岩、太平岩、醉仙岩、万石岩、天界寺、万石莲寺、狮子洞、金榜山、云顶岩即几位所在(这几个地方),共五十五首的摩崖石刻名人古诗的介绍甲(和)吟诵的翕制(摄制),《闽南通·吟鹭时光》第二集“鼓浪石语之~文脉传承”开播了。伊(他)将为厦门的文旅奉献出一款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请看厦门卫视(4套)每周拜六(星期六)18点《闽南通》首播,礼拜日(星期天)、拜一(星期一)中午1点40分、下晡(下午)5点半、暗暝(晚上)7点35分重播三摆(次)。看厦门APP,厦门广电网犹会用咧(也可以)同步回看。</p> <p class="ql-block">  为了翕(拍)好鼓浪屿名人摩崖石刻的介绍甲(和)吟诵的《闽南通》节目,参加即摆(这次)翕制(摄制)的闽南吟社老师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亻因(他们)提早采点、了解石刻周边的景点甲(和)相关故事,写好讲解稿甲(和)录制音频,所以有了即(这)张卫视翕(摄)制前踮(在)鼓浪屿翕(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石刻方言传颂》</p><p class="ql-block"> (闽南话)</p><p class="ql-block">作者:辛书汉(翰墨)</p><p class="ql-block">海上花园鼓浪屿,</p><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无数处。</p><p class="ql-block">尚有前朝英气在,</p><p class="ql-block">闽声依旧传诗书。</p><p class="ql-block">吟颂全用闽南语,</p><p class="ql-block">卫视节目受赞誉。</p><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着敢有,</p><p class="ql-block">逐家比出大部拇。</p><p class="ql-block">注:着(要)逐家(大家)大部拇(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辛书汉老师参加即摆(这次)鼓浪屿摩崖名人石刻的翕制了(摄制后),感受真(很)深,特别是厦门卫视《闽南通》“鼓浪石语之~家国史诗”(第一集)播出后,得到了普遍的呵咾(赞扬)。伊伫(他在)编辑第二集《美篇》时,灵感而发,用闽南话写了即(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  伊(他)用闽南方言诵读合逐家(和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厦门卫视《闽南通·吟鹭时光》第一集“鼓浪石语之~家国史诗”播出了(后)普遍反应真(很)好。下面将我第一集《美篇》所评论的一部分甲逐家(和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 “厦门卫视《闽南通》栏目真正做到了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并用当地口音展示出来。”(来自重庆)</p><p class="ql-block"> “古诗词配上闽南方言的吟唱,别有一番风味,乎人偌亲像(让人仿佛)穿越到古代文人雅士之间。”(来自贵州)</p><p class="ql-block"> “观赏完这组作品了(后), 内心亲像(似乎)得到了一场关于家国命运交错律动舞蹈演绎”。(来自山西)</p> <p class="ql-block">  “千年前岛内留落(下)来的遮(这些)摩崖石刻名人古诗词,如今以新颖形式佫一摆(再次)呈现于世,乎㑑(让我们)看着(见)了时代变迁中文化不可抹去的重要性。”(来自河北)</p><p class="ql-block"> “遮(这些)摩崖石刻名人古诗词呣但(不仅)是艺术品,佫恰(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甲(和)文化传承的见证。”(来自山东)</p><p class="ql-block"> “无侗所在(不同地方)的方言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闽南话乎(给)人一种亲切感甲(和)温暖感觉。”(来自山东)</p> <p class="ql-block">  “行伫(走在)鼓浪屿的路顶(上),感受到迄(那)种被时间沉淀过的静谧甲(与)厚重,伫即块(在这里)偌亲像有法通(仿佛能)听见历史伫(在)耳边轻声细语。”(来自重庆)</p><p class="ql-block"> “听闽南话吟唱岛内摩崖石刻名人古诗词,心中涌现出对家乡文化、对故土情怀的无限眷恋。”(来自甘肃)</p><p class="ql-block"> “闽南语是少数至今照原(仍)保留入声的方言之一,即(这)是古汉语的重要特征,值得传承!”(来自山东)</p> <p class="ql-block">  续落来㑑(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闽南吟社的老师用方言来介绍甲(和)吟诵摩崖石刻顶(上)的诗词。按顶面(上面)卫视播出来的视频顺序分别是汪锦星老师、林欣老师、辛书汉老师、陈荣韬老师、吴忍成老师甲(和)林丽珍老师。</p> <p class="ql-block">  汪锦星老师介绍清朝厦门名士黄日纪的七律诗《癸未仲秋同莲士泛舟鼓浪屿游日光岩》。</p> <p class="ql-block">  汪锦星老师虽年越古稀,但记持佫相当(记性还非常)好。伊(他)做足功课,无(没)看稿就将即(这)首诗的作者,时代背景等,偌亲像咧数家己厝内的传家宝侗款(如数家珍),介绍得真(很)清楚。</p> <p class="ql-block">  汪锦星老师呣偌安尼,(不但如此),伊佫将即(他还把这)首七言律诗用闽南方言文读音,吟诵甲(和)吟唱一遍。诗的平仄、韵味意境,画面感伫(在)汪先激情又佫(还)富有内涵功底的吟唱中,非常好听的展示乎(给)电视机前的观众。</p> <p class="ql-block">  伫(在)日光岩庙内(里)的另一块摩崖石刻顶(上),汪锦星老师继续介绍甲(和)吟唱厦门名士黄日纪的《乾隆二十八年九月重至日访球上人留题方丈》。</p> <p class="ql-block">  即(这)是电视台记录汪锦星老师柱伫咧(正在)吟诵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汪锦星老师伫伊(在他)介绍吟诵的摩崖石刻前留落(下)了值得铭记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汪锦星老师踮伫(在)石刻前介绍吟诵的翕制(摄制)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踮伫(在)日光岩弥陀殿后面阳台顶(上)的另外一块摩崖石刻,闽南吟社的林欣老师给逐家(大家)介绍的是当年进士俞成来鼓浪屿拜访瑞球长老写的一首七律诗《乾隆四十五年春正月过日光岩访瑞球长老题壁》。</p> <p class="ql-block">  作为书法家的林欣老师呣但(不仅)介绍了写即(这)首诗的经过,佫(还)对诗的书法进行了点评:“即个作品是行楷字体,中正平稳,若[相/同]游龙戏水,流畅佫(还)不失端庄,佫(还)有一种真侗(颇具)晋唐书法风范。”</p> <p class="ql-block">  最后林欣老师用闽南方言文读音诵读了即(这)首七言律诗。</p> <p class="ql-block">  林欣老师伫翕制(在摄制)现场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伫(在)远而亭后面的一块大摩崖石刻前,林欣老师继续给逐家(大家)介绍另外一首诗。即(这)是来玉林的七言律诗《太息纷纭曷已而》。</p> <p class="ql-block">  林欣老师照原(还是)详细介绍了即(这)首诗的作者,来玉林作为当时思明县的县长,伊(他)通过写即(这)首诗抒发出伊(他)内心的感叹。点评了即(这)幅书法的风格甲(和)技法。</p> <p class="ql-block">  林欣老师伫卫视翕了(拍摄完后),踮伊(在她)介绍诵读的摩崖石刻前留落(下)了即(这)张值得纪念的相片(照片)。</p> <p class="ql-block">  从日光岩龙头山石头寨的即(这)个石门入来,踮(在)正手爿(右边)的一块摩崖石刻前,闽南吟社的辛书汉老师继续为逐家(大家)介绍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辛书汉老师为了佫恰(更)好的将石头顶(上)诗句内容的赏析,以及作者、作品的介绍,伊(他)做足功课,查了勿会少(不少)资料,写了几百字的文稿背念(背诵)。</p> <p class="ql-block">  “脚力尽时山更好”。七个大字一目了然,即(这)是清朝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用行楷直题。即(这)幅题刻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的《登玲珑山》七言律诗中的一句。</p> <p class="ql-block">  辛书汉老师用闽南话文读音诵读了即(这)段诗句,“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并对诗进行品赏解析。</p> <p class="ql-block">  “游客到遮(这里),有法通(能够)从周围的自然环境甲(和)艺术的交融氛围中得到水(美)的享受,偌亲像咧(好像在)提醒逐家(大家),当骹(脚)无力通(能够)继续行(走)时,却发现山色佫迹尔水(还这么美),呣通(不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欲望,乎(给)人油然而产生勇于攀登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  “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既劝人珍惜当下,又暗合鼓浪屿“山海有限,意境无穷”的独特气质。”辛书汉老师娓娓而谈。</p> <p class="ql-block">  即(这)句诗的边透佫(旁边还)有一首七言律诗,字高4.8米,诗题及款语为“郑延平阅操台怀古,赋呈仲训先生吟正”的张琴诗刻。</p> <p class="ql-block">  辛书汉老师深情的用闽南话文读音吟诵即(这)首诗:“焚却儒巾旧秀才,牙樯玉帐海边开。…”</p> <p class="ql-block">  续落去(接下去)辛书汉老师介绍了诗刻作者张琴的情况:“伊(他)是清朝进士,诗、书、画、文拢真敖(都很棒),捌作过(曾任过)福建省教育司司长,伊(他)才华横溢…”</p> <p class="ql-block">  对书法有兴趣甲(和)了解的辛书汉老师佫(还)对即(这)幅书法进行点评:“即(这)块摩崖石刻的书法,明显带有古曲印记,字里行间充满着文气甲(和)才情。伊(他)的用笔用锋,平和圆润,笔下结构严谨…。”</p> <p class="ql-block">  最后,辛先(老师)讲:来鼓浪屿日光岩佚佗(游玩)的游客,行到遮(走到这里),会用咧踮即(可以在这)个亭仔小歇睏一个(亭子休息一下)佫会用咧(还可以)好好研究甲(和)欣赏即(这)幅书法。</p> <p class="ql-block">  伫(在)郑成功水操台遗址,㑑目睭前(我们眼前)的即(这)块大摩崖石刻,是1918年浙江军官鲁葮亭用草书写的词《减字木兰花》。</p> <p class="ql-block">  闽南吟社已近耄耋之年的陈荣韬老师介绍了作者写即(这)首词的心境,并评价了即(这)幅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涳濛潋滟,万倾汪波青一点…”陈先(老师)用闽南方言文读音吟唱,声如洪钟,铿锵有力。伊(他)激情澎湃,迄款(那)情感偌亲像(好像)火山喷发,滾烫炽热,犹亲像(也像)汹涌的波涛,一层一层地冲击着人的心灵,太有感染力啊!</p> <p class="ql-block">  即(这)首词将自然环境甲(和)历史追忆融合作伙(在一起),抒发作者人生感怀,乎(给)人一幅壮阔空灵烟雨迷蒙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即(这)首词的书法,草书笔势凌厉,结构紧凑如战阵。伊呣偌是(它不仅是)文学甲(与)书法的融合,佫恰(更)是近代文人“以词为剑”的典型。</p> <p class="ql-block">  卫视摄影组甲(和)闽南吟社的老师来到菽庄花园。</p> <p class="ql-block">  踮伫(在)四十四桥边的一块摩崖石刻,闽南吟社的吴忍成老师卜(要)给逐家人(大家)介绍的是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的四言古文《岁在甲子》。</p> <p class="ql-block">  人算不如天算,今仔日(今天)风和日丽,佫拄着退流(又碰到退潮),则有法通落去踮(才能够下去在)石刻边介绍、吟诵甲(与)翕制(摄制)。</p> <p class="ql-block">  徛站好位置,调好角度,准备开拍。</p> <p class="ql-block">  面对镜头,忍成先(老师)介绍了林尔嘉如何修建菽庄花园甲(与)写即(这)篇四言古文时代背景。</p> <p class="ql-block">  吴忍成老师用闽南方言文读音诵读了即(这)篇古文。看:“岁在甲子,园居寡欢…。”伊(他)声情并茂,语调甲(和)动作随着文意起伏跌宕,有时低沉婉转,有时激昂高亢。声音中透出的呣偌(不仅)是文字的表面意义,佫恰(更)是背后跃动的灵魂甲(与)深邃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对(从)鼓浪屿有名的“古避暑洞”石崖下的阶仔行落来(台阶走下来),有一块真(很)显目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  闽南吟社林丽珍老师踮即(在这)块石刻前卜(要)给逐家(大家)介绍的是爱国志士,民国首个执业律师吴迈的五绝诗《乘桴跻绝巘》。</p> <p class="ql-block">  闽南吟社林丽珍老师做足功课,介绍了作者、作品的具体情况,对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气宇轩昂的品格表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  “乘桴跻绝巘,一览海天空…”林丽珍老师用闽南方言文读音清楚而准确的诵读吴迈即(这)首豪迈甲(与)对自由眏望(希望)的诗。</p> <p class="ql-block">  林丽珍老师对即(这)幅书法作出了真悬(很高)的评价:“笔划遒劲,结构严谨庄重,显出相当磅礴的大气象,其人格甲(与)书法踮遮(在此)完美统一。”</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的摩崖石刻,是诗词、书法甲(与)历史的交响;是文人的理想甲(与)时代的重量;是海峡两岸文化同源的铁证;是鼓浪屿的家国史诗甲(与)文脉。</p> <p class="ql-block">  辛苦的厦门卫视摄影师,为了翕(拍)好即(这)期的节目,踮伫(在)鼓浪屿没有车辆运载下,拖着笨重的摄影器械找好的景点甲(和)角度,足见亻因(他们的)敬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  厦门卫视《鼓浪石语之~家国史诗》播出后,闽南吟社老师林伟华深情的讲:“摩崖石刻吟诵,伫(在)社会顶(上)产生了反响,真(很)有新意,真(很)接地气,乎佫恰侪(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书法。平(让)石刻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  参加即摆翕制(这次摄制) 的闽南吟社林丽珍深有体会的讲:“即摆(此次)节目制作会用讲(可以说)是一摆(次)对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既传承闽南文化犹乎(也让)文物历史文脉活起来。同事们看了拢呵咾真(都夸很)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厦门卫视《闽南通》“鼓浪屿石语~家国史诗”甲(和)“鼓浪石语~文脉传承”两集翕制(摄制)完成了,参加的闽南吟社老师伫(在)厦门代表性景点日光岩骹(脚下)的菽庄花园留落(下)了即(这)张值得留念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过后,参加即摆(这次)翕制(摄制)的吟社林丽珍深有体会的讲:“站在日光岩脚下仰头望着磨崖石刻,心跳声几乎要盖过耳畔的浪涛。作为第一次登上舞台吟诵闽南诗词的新人,这份紧张与期待交织的心情,就像礁石间翻涌的浪花般难以平静。站在日光岩顶俯瞰鹭江波涛,掌心抚过磨崖石刻的斑驳纹路,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漫过衣襟。明日要将这些镌刻百年的文字,用带着古早味的闽南腔吟诵出来,恍若听见先辈在浪涛声里的低喃与叹息。那些在闽南语特有的八音升降里流转的平仄,既是对先人笔墨的致敬,更是让乡音文脉跨越时空的重逢。期待明早晨光初现时,能让更多人听见这方水土最鲜活的声音,让古老诗词在鹭岛的风里重获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