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山不转水转</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54180848</p> <p class="ql-block">2025上海杜鹃展已于4月10日在醉白池公园拉开帷幕,至5月8日,为期29天。其主题是“映山红韵‘绘春章’”。整个展览设有精品杜鹃盆景展示、主题花境展示(18处)、品种杜鹃展示和杜鹃知识展示等。品种涵盖春鹃、夏鹃、皋月杜鹃、高山杜鹃、猴头杜鹃、西洋杜鹃、蓝紫杜鹃、绿杜鹃、毛白杜鹃、黄花杜鹃以及玉蝴蝶等七十多个品种计1万余盆集体亮相。<b>“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b>韩偓笔下的杜鹃花,就像一群娇艳的女子,簇拥在一起,美得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这天虽然天气不怎么好,但没有下雨,我按捺不住近几日未曾出游的性子,带上手机、相机、充电宝、电源线及中午便餐匆匆赶往地铁站,好在一路顺风顺水,还有座位,于10点抵达醉白池西门。</p><p class="ql-block">这次游学醉白池原本的目的一是冲着绿牡丹而来,二是奔着古建名胜而来,未曾想误打误撞遇着2025上海杜鹃花展令我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刷身份证入园,左手边及照壁前布展着几十盆各色杜鹃,姹紫嫣红,令眼花缭乱,录制了几个视频,拍了几张照片,然后沿园区主干道东下,道路两旁摆满了品种杜鹃、造型杜鹃和盆景杜鹃真谓之繁花似锦,<b>“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b>朵朵鲜活,盆盆亮丽,一排排,一簇簇竞相绽放。</p> <p class="ql-block">走到大道尽头进“雪海幽境”门便是醉白池内园的“雪海堂”庭院,庭院不大,但很精致紧凑,围着一弘池水,西边为入口即“雪海幽境”;南为花墙,墙前是杜鹃花境,花墙东西两侧各有一个长形八边形门洞;东为一个小院,迎门也布展有一个花境;北面为“雪海堂”。雪海堂是小院的主体建筑,面宽五间,建于清宣统年间。</p> <p class="ql-block">雪海堂正面悬挂“雪海堂”匾额,两侧有对联一副。<b>“孙文总统演讲革命余音绕梁永世;雪海一堂会见松人殊荣传誉千秋”,</b>这副对联记录着国父孙中山1912年12月27日在雪海堂演讲的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国父的肖像置于西墙,堂内还张贴着国父在松江期间的相关图片及历史资料供游客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国父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三大部分:<b>“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教育为救国之重要途径,各界必须配合政府,办好教育”“松江为沪上的主要城邑,各界为辛亥一役竭尽努力。”</b></p><p class="ql-block">为配合本届杜鹃花展,厅内布展着20多盆名贵杜鹃花盆景。让游客在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又享受着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雪海堂”,我步入“池上草堂”小院,小院的主体建筑是“池上草堂”,是醉白池“三大瑰宝”之一。此堂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其外观为单檐歇山式,坐北朝南,凌空池上,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堂前古木参天,池水清澈,怪石布岸:堂后桂林繁茂,环境幽静。檐下挂白底黑字“醉白池”匾额,体现园林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品味。明代画家、书法家董其昌赞曰<b>“池上醉白堂,花影落酒樽。”</b>此诗描绘了醉白池的雅致景色和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池上草堂也叫“水阁”,其内部陈设庄重典雅,后墙悬挂“香山韵事”匾额,看着做工精美的明清红木桌椅、茶几等古老陈设,一种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这一件件陈设仿佛都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环顾四周,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洒进堂内,斑驳的光影投在桌椅上、地面上、花朵上不时移动,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四面厅”位于“池上草堂”东侧,明万历年间,是礼部尚书董其昌的雅集场所,民间称其为“东园”,文人雅士称其为“柱颊山房”,董其昌曾为四面厅题写屏文,述其<b>“堂敞四面,面池背石”</b>布局特点。</p><p class="ql-block">四面厅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四面无墙,仅凭立柱支撑,厅前有300多年树龄的香樟遮天蔽日,厅后古藤缠绕,四周环廊,古朴幽静,在这里不仅能观赏到自然美景,还能体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乐天轩”位于醉白池北部,是宋代进士朱之纯的“谷阳园——文澜堂”遗址,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坐北朝南,轩前板桥流水,轩后银杏参天。</p><p class="ql-block">轩内“乐天轩”匾额悬于后墙正中,下置条形几案等,轩内陈列各类轿子微缩模型,有<b>“朱漆轿顶飞凤凰,琉璃珠帘映新妆”</b>的花轿,有民轿,有轿车,有四人小轿,有八抬大轿,有皇帝乘坐的礼舆,如同一座轿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疑舫”是明代遗存,匾额“疑舫”为园主、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著名松江籍画家董其昌书写,此处是董其昌邀请亲朋好友小憩赏景的场所,舫内陈设古朴典雅,雕梁画栋,清一色的明代桌椅等陈设彰显园主人的文儒与雅致。</p><p class="ql-block">由四面厅这边向东看,疑舫呈小屋形式,跨过小平桥至乐天置轩这边向南看,疑舫为一艘小船停泊于小池之上,与清池碧水、花草树木融为一体,<b>“池边杨柳绿如烟,醉卧花间不知年”</b>似如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日画卷。</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十鹿九回头”石刻浮雕小厅。厅内立石碑一方,此碑名为“十鹿九回头”石刻浮雕。石碑上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十只梅花鹿,其中有七只鹿头与其身体反向,称为“鹿回头”。“十鹿九回头”石刻浮雕被称为酬白池“三大瑰宝”之一。</p><p class="ql-block">石碑上明明是七只鹿回头,为什么叫“九回头”呢?根子出在当年的《松江府志》:“天上有十头仙鹿下凡留恋松江景色,结果九头不肯返回天上,民间称十鹿九回头,只有一头回到天上,跟随于‘福’‘禄’‘寿’三仙之寿仙翁。”</p> <p class="ql-block">《府志》又为什么这样记呢?观点不同,一说是松江方言造成的,“七”与“九”分不清,笔者认为有可能,直到现在我们仍有人把“四”和“十”分不清一样;二说是《府志》的编写者数错了,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约一米见方的石碑刻着十头鹿,数目不多,画面也不小,哪会有这么大的误差?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府官大人年岁太高,眼神不好给数错了,但《府志》抄写者不能说,只好将错就错,最终导致以讹传讹。</p> <p class="ql-block">游得正兴,忽听广播传出甜甜的声音<b>“亲爱的游客们,园区17时闭园,请您提前做好安排,就近出园。”</b>时间过得真快啊,近8个小时的时间如白驹过隙瞬间闪过。瞅瞅身边的其他游客都无动于衷,心想只要他们能出去我也一定能出去,于是又玩了约半个来小时感觉光线明显暗下来,才收拾好行装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花展期间的醉白池,处处鲜花盛开,百媚千娇,与百年的古老建筑相映成趣。它不仅是一处景观,不仅是一届花展,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发展,它将成为我游学进程中重要一站。</p> <p class="ql-block">全文2440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谢谢浏览!</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5eb5iv" target="_blank">海棠四品闹仲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crrxad" target="_blank">花红柳绿大宁公园</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ikjdt2" target="_blank">阳春三月百花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