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惠山古镇(四)

海春居士

马文肃公祠,始建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主祀明甲申殉难者马世奇。马世奇(1584-1644年),无锡人,崇祯四年进士,廉洁好义,官至左庶子。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马世奇与朱、李氏两妾也自缢而死,是明亡后首位殉节官员。马世奇与华允诚、龚廷祥并称“锡山三忠”。<br> 这一三层楼阁名为“太虚阁”。马世奇殉国后,其子马壬玉根据父亲生前夙愿,特购明王园太虚阁作为父榇停放处,后即以阁为祠。 松滋王公祠,由邑人高攀龙倡建,主祀明无锡知县王其勤。王其勤,湖北松滋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无锡知县。时倭寇大举入侵,无锡告急。他到任后的第三天就召集地方耆老士绅,商议修筑城墙等抗倭事宜,用70天时间,将原来无锡土城垣改建成一座长18里、高2丈多的砖石城墙,并募兵护城。倭寇侵犯时,他亲自督战,历时18天,击溃倭寇,全城得保。<br> 现在前厅卖工艺品,后厅为茶座。 “浦节孝祠”,主祠明嘉靖年间遇倭难而死的孝子浦邵与其妻节妇过氏。现为“惠福中医馆”。 杨藕芳祠,祭祀无锡乡贤杨宗翰先生,始建于民国初年(1911年)。杨宗翰(1842-1910年),字藕芳,无锡人。先后入李鸿章、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深受李鸿章赏识,称其“杨三捷才,非他人所及”。在台总办商务、洋务,兼办开埠事宜。光绪十六年(1890年),奉李鸿章之命接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任总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与其兄杨宗濂创办无锡近代首家纺织厂业勤纱厂,任总办。 祠堂外表为西洋式二层洋楼,青砖券门拱顶。现辟为惠山古镇记忆馆。<br> 张文贞公祠,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裔孙张毅清独资在惠山寺塘泾购地建造,主祀无锡张氏始祖张文贞公唐相张柬之,袝祀本支嫡派祖先。 黄斗南先生祠位于下河塘14号,始建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祀明太仆寺正卿黄正色 。现为寄畅传统文化活动中心。 黄正色(1501-1576年),号斗南, 无锡人。嘉靖八年进士,授仁和知县,后改广东南海知县。嘉靖十六年(1537年)任监察御史,巡抚安徽。嘉靖十七年召为南京监察御史,弹劾中官鲍忠、驸马崔元等,被诬下狱,戌辽东三十年。穆宗初召还,迁南京太仆卿。旋告老怀乡,隐归故里。著有《辽阳稿》。与顾洞阳同为“锡谷四谏”之一。 溪山第一楼位于龙头河与烧香浜的交汇处,为两层歇山顶式,以过街楼跨越上河塘而成濒河之筑,使整座楼十分引人注目。此楼原为朱文公祠,祀南宋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同时也是无锡远近各县朱氐的总祠及儒生公祀的场所。 两侧分别挂有朱子手迹《出则忠》、《入则孝》额匾。 对面是王家桥。 濂溪周夫子祠。主祀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人。历官虔州通判、大理寺丞、太子中书签书、知郴州、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知南康军。曾居庐山,筑室名“濂溪书堂”(濂溪,为其出生地),世称“濂溪先生”。 周敦颐采道家之说,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有《太极图说》、《通书》四十篇。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祠正堂的《爱莲堂》匾额是周恩来所题。 “忠节祠”系明代黄溍故园,又名“九峰禅院”,位于惠山古镇的上河塘。清同治十年(1871年)邑人秦凤翔等集资建造。现为善德堂茶馆。<br> 忠节祠祀死难于太平军的数千邑人,主祀广西巡抚邹鸣鹤、从化知县李福培。邹鸣鹤(1793-1853年),无锡人,道光二年进士。咸丰元年(1851年)升广西巡抚,督师与太平军战于桂林,战败被革职回本籍筹办沿江防务,后江宁城破被杀。李福培,无锡人,道光二年举人。官广东从化知县,咸丰四年城陷,自焚而死。这是中间的一座四角歇山顶加攒尖顶亭子。 后有小池和茶座。 “宝善桥”位于惠山浜,为连接上、下河塘的一座石拱桥。该桥始建于为明万历年间,为无锡名贤邹迪光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桥是按明代石拱桥复原而成。 桥对岸有赵公宗白祠。边上关闭的小门为惠山园后门。 李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由曾国荃上书皇帝请建的,主祀李鸿章胞弟、淮军将领李鹤章。李鹤章(1825-1880年),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1862年)从李鸿章在江苏进击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年)授甘肃甘凉兵备道,后病归。光绪五年(1879年),山西大旱,鹤章捐巨金,清廷赏加二品衔。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追赠荣禄大夫。<br> 李鹤章“用兵善审地形,规大势,临敌制胜,智勇天发,指挥从容,常若有余”,曾国藩谓其“战争之才超越时贤”。现祠复建于2008年,是从安徽移建而来的“四水归堂”,门厅上挂《克复坚城》匾额。<br> 入门后是一个狭长的天井,两边有廊庑。院中摆着两门铸铁炮,小的是太平天国所制,大的为红衣大炮。 享堂上有《戎马纵横》牌匾,柱联为“名山绵俎豆万家水火拯当年,仗策靖峰烟百战勋华光信史”。此联是对李公祠主人李鹤章一生的真实写照。 清代官服。 后面是惠山园。惠山园建于光绪初年,曾经楼台亭榭、假山池沼、名贵花木一应俱全,后毁。1950年李公祠被拆,只剩下花园一角的小桥、池塘与假山,被改为学校。2008年在原址按历史风貌重建。 园林中部是一池塘,一切景观都依水而建。 池塘西的三曲桥和对岸的黄石假山都是历史遗存。 园区西岸有两层歇山顶楼阁一座,下设亲水平台。 东岸长廊与石舫相连。 陶文宪公祠,由裔孙陶雨田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请建,主祀明江西参政知事陶安,袝祀“乡饮宾”陶恒裕。 薛中丞祠,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祀清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名医薛福辰。薛福辰(1932-1889年),无锡人,咸丰五年(1855年)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后入李鸿章幕府。<br> 福辰精通医术,光绪五年,慈禧患重病,经御医、名医会诊仍不见起色。后由李鸿章等保荐,召薜福辰入宫为慈禧治病,竟得痊愈。光绪八年,慈禧太后赏头品顶戴花翎,并亲书“福”字和“职业修明”匾额以赐。光绪帝赞其为“医国圣手”,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是祠中小院。 这是二进精美的砖雕门楼,门额上书“高风峻节”四字。<br> 这是墙壁上的砖雕《麒麟吐玉书》。 中堂悬挂慈禧所赐《职业修明》匾额,楹联为“人游霁月光风表,家在廉泉让水间”,也是慈禧太后书赐薛福辰的。 三进为寝堂,挂《妙手济世》牌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