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21日写了一篇《粒粒皆辛苦》的文章,本来要把当时发生的一段故事融入文中,但由于写作的侧重点不同,就舍弃了这一段耐人回味的故事情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天,因为我没有干过农活,弯腰摘水芹,没一会儿腰就开始酸痛。于是,主动放弃采摘水芹的行为,拎着鞋,光着脚,去村民摆的菜摊上买了两把水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买之前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小事。在我询问西洋菜价格时,几位摊主纷纷回答“一斤两块。”就在她们还在热情介绍自家蔬菜鲜嫩可口的时候,一位三十来岁、个子不高、黑瘦的女人,把我拽到一边,指着筐里的西洋菜,伸出一个手指,我试探着问:“一斤一块?”她点了点头。接着,她又从另一个筐里拿出一把水芹,先是伸出一根手指,然后又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我猜测道:“一斤两块?”她再次点头确认。随后,她又从筐里取出一把水芹,将两把水芹放在一起,再次用手指比划,先是两根手指,接着三根手指。我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脱口而出:“两把三块?”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不管我买不买,就把水芹放到塑料袋里递给了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她是个哑巴。原本就想买点没有污染的水芹,于是,没有犹豫就付了款。然而,她又抓起旁边的一袋黑色的干菜和一袋黄色的干菜,示意我也可以买点。我问“这是啥?”旁边摊位的阿姨帮腔“黑色的是晒干的西洋菜,可以煲汤;黄色的是箩卜干,蒸鸡蛋羹时可以放点”。我连忙摇头,表示自己是个北方人,不会用这些食材煲汤,买了也是放着不吃,浪费了。阿姨赞同地说“不会做就别买,要不糟蹋东西了。”看着阿姨如此善解人意,就在她的摊位买了一把香蕉,同时在另一个摊位上买了一把新鲜蒜头,然后拎着这些东西回到车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坐在后座上擦脚穿鞋的时候,先生吃着香蕉。然后对我说“你也吃一根,这自家种的香蕉好吃,平时我都不怎么吃水果,今天一口气吃了两根,你再去买上几斤。顺便在那个哑巴的摊上买点东西,多给人家转点钱,她一个残疾人也不容易。况且她卖的蔬菜那么便宜,跟白送似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答应着,走到马路对面,却发现哑巴的摊位罩上了一块花布,她也不见了踪影。向旁边一位卖番石榴的阿姨打听,阿姨指着我背后说“她收摊回家了。”我转过身,只看见哑巴推着自行车远去的背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来有些事情无法弥补了,我只能遗憾地买了两把香蕉,还在给我回话的阿姨摊上买了几个番石榴。付款的时候,我对卖香蕉的阿姨说“你们既善良又大度,刚才她仗着自己是哑巴,公然压低市场价格,你们不仅没有生气,还帮衬着她。尽管错过了一次赚钱的机会,可老天爷一定会眷顾善良的人,失去的东西迟早会补回来的。”阿姨会心地笑了笑,说“谁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的情况还比她好很多,起码能说话交流。所以,我们从来不和她计较这些。而且,今天我们照顾了她,你又照顾了我们,买了不少东西,这不就补回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