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村志》开志篇

一川

<p class="ql-block"><b>《去年今日》</b></p> <p class="ql-block">是的,大安村的故事确实令人动容。它不仅仅是一个村落的历史,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文化的缩影。每一次的变迁、每一次的奋斗,都凝聚着大安村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充满了敬意与感慨。</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大安村志》开志篇</p><p class="ql-block"> 大安村,古韵悠长,历史厚重。非因三门峡之盛名而显,乃因大安村之独特而有三门峡之名。此间地理独特,人文荟萃,非他处可比。</p><p class="ql-block"> 曰三门峡者,位居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间,自古便是地理要冲,文化汇聚之地。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于此形成三门之峡,其势如虹,其险如壁。槽运繁忙,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峡谷凶险,通航之难,历代朝廷皆深以为忧。然正是此险峻之地,孕育出一段段传奇佳话,书写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篇章。</p><p class="ql-block"> 三门之峡,人门、鬼门、神门,各有传奇。梳妆台、张公岛、砥柱石,每一处皆承载着古老的故事与神秘的传说。大禹庙巍峨耸立,诉说着先民治水的智慧与勇气。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文人墨客,皆曾驻足于此,留下诸多赞誉之词。开国元勋们亦曾关注此地,他们的目光,穿越时空,与古人治水之志交汇。</p><p class="ql-block"> 古人治水,勇气可嘉;今人治黄,决心坚定。黄河之文明,砥柱之精神,皆在此间得以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治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两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携手共进,从贫穷走向小康,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此非神话,胜似神话,是大安村人民用勤劳与智慧谱写的现实传奇。故言大安村者,不可不言三门峡;言三门峡者,更不可不言大安村。此志之编,意在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展现大安村之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愿读者诸君,阅此志而能感受到大安村之历史厚重与人文风采,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此志之成,非一人之功,乃众志成城之果。编者虽竭尽心力,然仍有不足之处,尚祈读者诸君斧正。愿此志能成为"半部三门峡史",为大安村乃至整个三门峡地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024-0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