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学院退协举行“重走红色足迹,致敬烽火岁月”活动,退协带领老师们前往黄桥,走进黄桥战役纪念馆,感悟峥嵘岁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黄桥位于如皋、靖江、泰兴、泰县四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黄桥地处长江北岸的苏中平原,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千年古镇曾经四周环水,枕水而兴,繁华相继,重文尚教,先贤辈出。</p><p class="ql-block">1940年秋,黄桥决战打响,激战四天,新四军以少胜多,捷报频传。84年光阴荏苒,红色基因已经成为这座千年古镇最为鲜亮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黄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新四军黄桥决战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明清古街,老宅棋布,民风淳朴,人文荟萃。</p> <p class="ql-block">黄桥镇的米巷长约250 米。中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的高祖于清嘉庆年间担任押运漕粮的武官,通晓米市行情,叫家人在黄桥开设米行,获利颇丰,成就一番家业。其他人家也仿效卖米,巷中米店林立,形成行市,遂有米巷之名。</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年间,丁文江的高祖富甲一方,仿照当时宰相潘世恩的庭院,在米行东首营建宅院,人称丁万昌、万昌花园或丁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黄桥战役期间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刚解放时泰县县政府曾驻此宅院。1980年,改设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2017年,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异地重建,宅院东半部改设为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西半部辟为丁文江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陈毅当年办公处</p><p class="ql-block">丁文江童年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丁文江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真是孤陋寡闻,只闻李四光,不知丁文江。而今,步入丁文江故居,对这位“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肃然起敬。丁文江学识渊博,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动物学、古生物学、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等诸多领域都有不俗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丁文江,1887年4月出生在江苏泰兴书香世家。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社会活动家,1916年他与章鸿钊、翁文灏一起组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并担任所长,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就获得了世界声誉。</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黄桥古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分布其间,古韵盎然。米巷、珠巷、罗家巷等参差错落的古巷,见证着老街的繁华过往。</p> <p class="ql-block">黄桥镇的珠巷长约350米,历史上珠巷称猪巷,巷道两侧多是猪行,后来猪行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商铺。人们逐渐将猪巷改称珠巷,1921年丁文江主持绘制的黄桥镇区图上就已经标注为“珠巷”。</p> <p class="ql-block">珠巷西边有一深庭古院,为何氏宗祠。清朝康熙时期的宰相张玉书曾为《何氏家范》作序,誉黄桥何氏为“江左甲族”。</p><p class="ql-block">何氏宗祠,它建于明末清初,是黄桥镇乃至江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祠堂文化遗址,不仅见证了古镇黄桥的文化脉络,而且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支前歌”。黄桥决战期间,支前委员会设在祠内,黄桥镇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和80多辆小车组成支前小分队,将成千上万的烧饼源源不断送上前线支援新四军。</p> <p class="ql-block">“支前烧饼”成品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黄桥古镇的镇海门大香台,今天的它也是这座古镇的地标建筑。镇海门,即为镇住海水不再犯境而得名。早在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年),黄桥还是一个长江、淮河、黄海三水交汇之处。适逢海水倒灌,老百姓深受其害。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已升任兴化县令的范仲淹带领通州、泰州、楚州的百姓修筑海防大堤--捍海堰。黄桥人民积极拥护这一伟大壮举,故而修建镇海门,以示纪念。登上镇海门,整座古镇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去裕泰和茶叶店的路上,看到了很有特色的泰和面馆,吸引我们驻足观看,墙上挂了把小提琴,黄桥古镇被誉为“中国提琴之乡”,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生产的提琴占全球市场的30%,其中小提琴的年产量达到95万把,占全国总产量的70%和全球市场的30%。</p><p class="ql-block">此外,黄桥镇的音乐教育也非常普及,超过八成的学生接受过音乐艺术教育,小提琴是孩子们的必修课。</p> <p class="ql-block">《裕泰和茶叶店》,是胡锦涛的太祖父胡沇源至其父胡增玉共传承四代开设的茶叶店,至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为止。</p> <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沧海桑田,岁月流逝,经营了80多年的“裕泰和茶叶店”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淡去,而“裕泰和”的诸多轶事善举尚在黄桥人中口口相传,其“富裕开泰”、“和气生财”的理念更是在黄桥得到传承和光大。</p> <p class="ql-block">在祁巷村吃完午饭,我们去参观农耕文化园,感受新农村建设……</p><p class="ql-block">祁巷村也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先生故里,钟灵毓秀出人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祁巷村牌坊</p> <p class="ql-block">祁巷无人姓祁,祁寓意“盛大的巷道”,寄托村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清光绪《泰兴县志》“黄辖图”中明确注有祁家巷和丁庄的庄名。根据祁家巷《礼耕堂》丁氏族谱记述,明永乐二年(1404),扬州西山丁试宝携胞弟丁维宝到祁家巷定居,取堂名“礼耕堂”,意在告诫后人“知书达礼、耕读治家”。祁巷大多居民姓丁,中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和中国物理学家、戏剧学家丁西林故里就在祁巷。</p> <p class="ql-block">如今,祁巷村已成为集“农家乐”餐饮、生态农业、民俗民宿、趣味娱乐项目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乡村。</p> <p class="ql-block">下午,由祁巷村继续前往黄桥战役新址纪念馆参观,进入纪念馆大院,只见纪念馆正面上方写着十个金黄的大字: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馆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字体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踏入黄桥战役纪念馆,仿佛穿越回1940年那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馆内通过多维展陈技术(如战场油画、武器实物、场景模型)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将士以7000兵力击溃国民党军1.5万人的壮举。尤其令人震撼的是陈列的战时文物——锈迹斑斑的手枪、土造手雷、缴获的山炮,以及战士编织的草鞋和发报机,无声诉说着物资匮乏下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特别展示了黄桥百姓支援前线的场景:黄桥烧饼模具和《黄桥烧饼歌》的展区,揭示了“军队靠老百姓帮”的胜利密码。当时群众昼夜赶制烧饼送往前线,甚至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这种“军民同心”的精神成为战役制胜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理想信念的力量:在极端劣势下,新四军凭借“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和“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扭转战局,其核心是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仰。</p> <p class="ql-block">徐老师告诉我们,他的老部队前身就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p> <p class="ql-block">黄桥战役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丰碑,更是一堂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源于无数先烈的鲜血,而弘扬“黄桥精神”———坚定信念、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正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和阅读,遥祝雅安!</p><p class="ql-block"> 2025/0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