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你讲情,他们讲理。你讲理,他们道德绑架。你越是想好好说话,他们越觉得你在“挑刺”。你越是想把话讲明白,他们越觉得你在“攻击”。不是这个家不温暖,是这份温暖,不能“碰”,一碰就炸,一说就崩。而且越是低层次的家庭,越是犟字当先,绝不服输。</p><p class="ql-block">【“犟”不是个性,是一种穷人家的体面方式】</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以为,“犟”是性格问题。但你真正看进去就会明白,那根本不是个性,是一种代代传下来的穷人的情绪保护机制。说到底,这一代父母,从来没学过怎么表达需求。他们要的是掌控感,是安全感,是“我不被你看不起”。这就是很多中国家庭最常见的“沟通结构”:一个永远不能认输的父母,配上一个永远小心翼翼的孩子,中间是所有说不出口的委屈、积怨和“早该结束但从没结束过的争吵”。在这样的家庭里,谁先低头,不是赢了感情,而是输了“尊严”。</p><p class="ql-block">【真正犟的人,内心充满了恐惧】</p><p class="ql-block">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吗?他从来不承认自己错了。</p><p class="ql-block">你跟他说话,只要语气稍微重一点,他立刻反弹。</p><p class="ql-block">从来没有人,能让他说一句“对不起”。其实,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有问题,他也不是完全意识不到你在对他失望。但他太怕了。你一直以为,他是个爱掌控的人。其实,他只是太怕失控。小时候他可能没有人听他说完一句话;长大后,他的情绪没人问过;走进家庭,他被“顶梁柱”“一家之主”这些词压得根本没学会怎么示弱。他不是不想面对你,而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你以为他不沟通,其实他早就习惯了在恐惧里关起门来。</p><p class="ql-block">【最先被掏空的,是那个还想修复的人】</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家里,最痛苦的永远是那个最想讲清楚的人。你明知道他们不懂你,但你还是一次次试图解释;你明知道他们听不进去,但你还是一遍遍调整语气;你明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但你总是在他们说“都是你惹的”时,默默闭嘴。你不是认输,你只是太想这个家好一点。结果呢?你忍着、让着、哄着,到最后成了那个最没力气的;你去修补、你去缓和,到头来却成了“情绪敏感、事多、不孝顺”的那一个。你以为你在维持关系,其实你只是在独自承担一整个家庭的情绪垃圾。这就是低层次家庭最可怕的地方:真正撑起这个家的那个人,往往是那个从没被真正看见的人。</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还在一个天天为点小事争执的家里,如果你还在那个试图和解、讲理、修复的人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那你一定要记得:不是你讲不通道理,是他们从来没打算听。不是你不够孝顺,是他们把孝顺变成了你闭嘴的理由。这世界上最委屈的事情,就是你满腔热忱去靠近一个人,结果却被一句“你太敏感了”推开。别再自责,也别再期盼。你不需要把一个犟了一辈子的人掰正,你只需要保护好那个还想好好说话的自己。这就已经足够了。</p><p class="ql-block">你的家庭里,有一个有自己的歪理、听不进道理、油盐不进、认死理还以为自己聪明的“犟人”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