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与刘姥姥之间体现了一种微妙关系。</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是荣府中的管家,手握大权,在第一次见到刘姥姥时,她坐在炕上,只让平儿来转达她对刘姥姥的“接见”。</p><p class="ql-block"> 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光脂艳,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当刘姥姥称呼她为“奶奶”并说明来意时,王熙凤只是虚与委蛇地应付。她对刘姥姥这个乡野村妇有着明显的轻视,认为她不过是来打秋风的。例如,王熙凤先是让刘姥姥在周瑞家的陪伴下等待,自己则慢悠悠地起身接待。她说话也很有技巧,一方面要显示自己的大方,让刘姥姥觉得荣府有恩于她;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真正付出太多。她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但言语中却暗示这是施舍,“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这会子碰巧儿你们来了,老太太正思慕着你们这样的老寿星呢。当日我爷爷也是个老寿星,我父亲还是长兄呢。说起来,我的罪过比你们还重。好容易今儿听见来了两个老客,老太太又喜欢,所以我来陪老太太见见你们。还有一件事,我先请你们商议……”。</p><p class="ql-block"> 这种傲慢的姿态充分体现了她对刘姥姥这种底层百姓的不屑。</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还利用刘姥姥来逗趣取乐,让她在贾府众人的宴会上出丑。在大观园的宴会上,王熙凤和鸳鸯事先商议好,给刘姥姥做局。她们让刘姥姥用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穿上大红袄,戴上一顶枣红毡子海虎灰鼠披肩,扮成一个滑稽的形象。在吃饭时,又故意给刘姥姥夹鸽子蛋等难吃的东西,让刘姥姥出尽洋相,惹得贾府众人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给刘姥姥斟了一杯酒,刘姥姥先是推辞,王熙凤就哄她,“只管吃,酒倒还有呢”。 </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被哄着喝酒,还按照王熙凤的安排说些滑稽的言语,“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p><p class="ql-block"> 这种情景下,王熙凤完全把刘姥姥当作一个取乐的工具,没有尊重刘姥姥作为一个人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虽然被王熙凤轻慢和利用,但她是一个善良淳朴的老人。当王熙凤陷入困境时,刘姥姥却伸出了援手。</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在贾府败落时,被狠舅奸兄算计,卖到了妓院。刘姥姥在得知巧姐的遭遇后,感念王熙凤曾经的恩情(虽然这份恩情夹杂着轻视),毅然决然地去救巧姐。</p><p class="ql-block"> 刘姥姥通过自己的关系,联合平儿的父亲,设法将巧姐救出。 </p><p class="ql-block"> 她冒着风险,四处奔走,将巧姐藏在自己的家里。而且,在巧姐被救出后,刘姥姥还为她安排了婚事,让巧姐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尽管王熙凤当初对她的态度并不好,但她还是以善报恩。</p><p class="ql-block"> 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而刘姥姥,这个在王熙凤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赎了王熙凤的女儿。这种因果关系体现了《红楼梦》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也彰显了人性中的善良与感恩最终能够战胜傲慢与冷漠。</p><p class="ql-block"> 这种因果报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无常和道德观念的内涵。它启示人们要尊重他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或财富而轻视他人,因为在这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善行和恶行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