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雅湖村

复老头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172名金华一中65届学子,跨越万水千山,从四面八方齐聚母校,赴一场阔别半个世纪的聚会。岁月悠悠,青丝变白发,可无论身处何方,母校始终是游子心底最温暖的港湾,承载着青春最珍贵的回忆。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参观金一中新校舍,熟悉又陌生的校园里,处处是往昔的影子;下午则奔赴位于澧浦的蒲塘村,探寻那段尘封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蒲塘村可不只是王氏家族的聚居地,更是金华一中一段难忘岁月的见证者。抗战烽火连天,为了躲避战乱,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即现在的金华一中)辗转搬迁至蒲塘村。这里,还是我们在金华一中求学时老校长王宗元的老家,一草一木,都藏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蒲塘村的老金一中校史,揭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教育篇章。金华一中几任老校长里,除王宗元、方豪外,还有胡步蟾, 他于1927年回到金华中学任教,并在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后更名金华中学)任职长达31年,先后担任训育主任、教务主任,1946年升任校长至解放前夕。</p><p class="ql-block"> 尤为1942年5月28日,金华城沦陷,金华中学被迫停办。面对日伪抛出的出任校长的橄榄枝,胡步蟾严词拒绝,他掷地有声:“宁愿饿死,也不吃日本人的饭”“家乡未光复,绝不回城”。随后,他身先士卒,带领师生们穿着草鞋、背着行囊,翻山越岭,抵达缙云山区的金竹、棠慈,在艰苦的环境里重新开启教学之路。哪怕条件再艰难,金华中学依旧为国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胡步蟾,他不仅是杰出的教育家,还是出色的生物学家和翻译家,秉持“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理念,在金华一中深耕细作,让学校声誉远播。</p> <p class="ql-block">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知晓胡步蟾正是同班同学章彤的岳父。2022年9月3日,章彤在朋友圈分享了前往岳父老家雅湖村的照片,还提到自己瞻仰了岳父的生平陈列。胡步蟾的全身铜像庄重地屹立在金华一中校园,半身铜像则被安放在老家的陈列馆内。金华市区酒坊巷121号,曾经的“花影小筑”,如今已被定为胡步蟾故居。岁月流转,胡步蟾当年留下的足迹,承载着后人对他无尽的崇敬与深切的追思。</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30日,胡步蟾陈列馆在金华市江东镇雅湖村盛大揭幕,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这座陈列馆以爱国和敬业为主题,通过风雨人生、五四风雷、抗日烽火等七个展室和一个中堂瞻仰厅,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胡步蟾先生为实现“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理想,追逐“强国梦”的坎坷历程。胡步蟾,作为金华“五四运动”的先驱,不仅是金华声援北京爱国运动的核心领导与组织者,还创办《金华报》《童灯》等报刊,借宣传队之力,广泛开展反帝爱国宣传活动,一生坚守爱国立场,为理想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胡步蟾,这位淡泊名利、醉心学术的教育学家,言传身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他常教导学生要知足于境遇,求知于学问,谨慎言行,持之以恒。在那段艰难岁月里,金中学子在他的引领下茁壮成长,为民族解放事业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入口处屏风上,“弘毅”“求真”四个大字光彩夺目,彰显着胡步蟾对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在科学领域,他同样成果斐然,凭借严谨态度和不懈努力,成为我国早期生物学领域的佼佼者,著有《细菌与人生》《生物学》等20余部科学著作,在百年前便已出版,令人钦佩。</p> <p class="ql-block">  “烛照乾坤,学贯中西。”胡步蟾,这位集教育学家与科学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以卓越成就和崇高境界,化作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无数人前行的道路。他的言行、思想、著作与译作,以及学术界对他的高度评价,都在此一一呈现。</p><p class="ql-block"> 胡步蟾的老家雅湖村,位于金东区江东镇北部,历史悠久,元朝末年建村,至今已有650年。村民主姓胡,始迁祖胡考是永康方岩胡公(胡则)的第二十四代嫡孙。元末战乱,胡氏先祖相中雅湖绝佳风水,在此扎根繁衍。胡考后代形成东大派、上湖派和下湖派三大房支,其中下湖派是主要族系,宗谱记载,康熙闽乱前,雅湖胡氏与上湖派共谱,闽乱后才独立修谱。</p> <p class="ql-block">  六百多年时光,给雅湖村留下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还有规模可观的历史古建筑群。据统计,村里留存18幢明清古建,连片分布,保存完好,石雕、砖雕、木雕、门窗等建筑装饰极具地域特色,用料讲究,工艺美学价值极高。木雕多见于梁枋、牛腿、雀替、挂落、门窗、天井等地,题材多为传说人物、神兽、动物,雕刻栩栩如生,保护与利用价值巨大。</p><p class="ql-block"> 踏入雅湖村,房屋错落有致,几十幢明清古建筑星罗棋布。胡氏宗祠和明厅最为有名,明厅原名致美堂,砖木石三雕并用,有“金华府梅花门第一厅”美誉。胡氏宗祠、明厅、十八间是村里最重要的三座古建筑,均为金华市第一批文物保护点。村子前有松溪潺潺流淌,后靠青山连绵起伏,二十多座清代民国建筑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故事。2016年11月,雅湖村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  沿着村中小道信步而行,家家户户庭院美不胜收,蓝天之下,红花绿叶相互映衬,宛如诗意油画。村中小道旁,水道交错,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石子圆润、水草摇曳、鱼儿嬉戏,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人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烦恼 。走进雅湖村,仿若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温暖。希望未来,这片承载着无数故事与回忆的土地,能被更多人知晓、珍视,让古老的雅湖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4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