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的大足石刻 精致的宋代美学

行走人生

<p class="ql-block">——走县县之重庆之一(总第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3月29—30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大足区</p> <p class="ql-block">  到过重庆两次,一次在城区逛玩逛吃,一次借道前行,心里总觉得欠着点什么,老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 3月末的一天,偶然间看到大足石刻旅游攻略,心里立刻被触动,好像一根沉睡已久的神经猛然被唤醒,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一直挂念的那点意犹未尽吗!于是临时决定去大足走一走,看一看这个从元明清以来掩藏于荒山杂草中的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一、富得开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俗语叫“富得流油”,比如阿拉伯半岛的几个国家,因为有油而有钱,有了钱就能让想象插上翅膀,在松软的流沙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迪拜塔,让人叹为观止!大足区呢?我觉得也很富裕,和我去年走过的四川营山县、贵州大方县相比,面积大,人口多,经济强。全区地势平坦,光是公交车线路都有20多条,能够从大足南站下车后直接坐到景区,中间串联起各个小镇,可谓占尽地利,出行非常方便。 </p><p class="ql-block"> 大足,是为大丰大足之意,这个名字取得好!来源于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个年号,其曾孙唐肃宗在位期间(758年),将此名号赐给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从晚唐至两宋近400年间,大足一直是昌州府治所在地。2011年至今,大足县改为大足区,隶属于重庆市。</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地面上的宣传,以时间为经的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 在大足区委区政府的前面,树立一个长形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足见保护好大足石刻是作为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这的确也应该是大足区的头等大事,老祖宗留下遗产这么丰厚,无论从历史、艺术、文学、经济、宗教的各种角度看,都是价值不菲的,光是每年的门票费,应该是一大笔收入吧!所以大足这个名字好,从被赋名的那天起,就有了一个好兆头,好开头!</p> <p class="ql-block">  我所看过的石窟群有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多为国家行为,或者理解为皇室行为,是国家出钱开凿的。去年游览龙门石窟的时候,在介绍牌上看到卢舍那大佛的开凿,武则天自己就捐了两万贯的脂粉钱。但是大足石刻的开凿和国家、皇室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完全是民间集资开凿的,无论是当时的地方官韦君靖,还是川密高僧赵智凤,或者是形形色色的供养人,从晚唐到南宋前前后后几百年的时光里,都是从自己的荷包掏出货真价实白花花的钱币进行开凿。试问如果连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闲钱来做这件事儿呢?这必须是在社会治理相当稳定,经济建设相当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事情。连当地开滴滴车的村民也自诩:如果连巴蜀地区都有外来之敌打入了,那么中国也快完了。我惊诧于他朴实话语里的洞见!是的,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争真正的意义就是消耗,秦始皇打败山东六国而一统中国和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不是都靠巴蜀地区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与供给吗!至于“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的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话语,那只是他迫于形势下的自保,我想绝不是出自他真心。</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二、大足石刻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进入宝顶山景区后,可以免费参观“大足石刻博物馆”,该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属艺术类石刻艺术专题博物馆。主要陈列有北山石窟、宝顶山石窟、石门山石窟、南山石窟等。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820件/套,珍贵文物81件/套。</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的经幢,建于2015年</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筑</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安检区</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后,墙面上展示的是世界上有名的十大石窟群的图片,既有石窟群的整体建筑形制,又有某一个窟的具体轮廓以及壁画作品,更多的是释迦牟尼佛和各类观音的雕塑,惊叹于古代匠人们卓绝的工艺和审美,技艺娴熟又行云流水般完成的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我们只能用仰视来表达我们的敬佩之情,我常常在想:虽然我们现在不像过去那样去雕刻宗教题材的塑像,但是像这样的雕刻技艺是否传承了下来,随着科学的发达,现在不是有3D打印技术之类的,是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动手的能力反而降低了呢?是否以前匠人们的一些独门技艺早已失传?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世界石窟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世界十大石窟。</p><p class="ql-block">石窟艺术发端于古印度,从西域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大地,最终绝响于大足。</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被塔利班组织炸毁的巴米扬第620窟的西大佛,我记得前几年上党课备课时,当时讲到敦煌莫高窟的开凿,是源于公元366年乐僔和尚来到鸣沙山时,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于是造窟一龛。我也到过莫高窟,当时还专门抬头看鸣沙山,希望能找到像乐僔和尚当时的见闻,不知道是不是来去匆匆的缘故,或者角度没有选对,反正没有找到那种感觉。噫,这次看到巴米扬大佛的图片,立刻便找到那种忽见金光,状有千佛的感觉,只是很可惜文物被炸毁!</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老师带着学生逛博物馆,他们认真的听讲解,每个人都背了一个大书包,后来转到实物展示区才知道,他们是一群学美术的学生,趴在地上凝视着佛像,然后在素描本上细细的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挺好。</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先生向世界介绍大足石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三,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前常常听说中国有三大石窟或者四大石窟,而这三大或四大里都没有包含大足石刻,所以上次去看乐山大佛的时候,也自然就把它忽略了。这次虽然说是偶然,其实之前心里一直还是有一点模糊的印象,总觉得好像欠着点什么,这次来看之后果然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它却先于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申遗成功。造像数量也不少,约有5万余尊,只是地点较为分散,时间上要晚于四大石窟,从唐末至两宋,其主要开凿的作品基本都是两宋的,但这正好弥补我国从隋唐以后中原地区逐渐绝迹的石窟造像历史。要造如此规模的石窟群,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一个因素——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第二个因素是要有大量的精通造像艺术的工匠。为了看大足石刻,我收看了相关的电视节目,购买了《人文历史——大足石刻》一书,从中了解到,唐朝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致使唐玄宗和唐僖宗两位皇帝先后跑到四川避乱,从而也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同时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北方战乱不休,民不聊生,也导致北方大量的工匠四处逃难,有的就选择来到了四川,从唐至宋逃难来川的大批工匠给大足开凿石窟奠定了人才基础,而且有些还是家族手艺代代相传,为连续开凿做足了人才储备。第三个因素我认为是佛教的中国化。外来的东西传入中国后,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会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在中华文化里,这里面当然就包含佛教与道教、儒家的争斗和融合,并且还要结合普通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需要,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因此才有大足石刻的“三教合一”的场景,世俗化、时代化、社会化的风格特征。</p> <p class="ql-block">  大足石刻的地点很分散,鉴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宝顶山、北山和南山三个地点。数宝顶山名气最大,有绵延500米的马蹄形大佛弯的崖壁上,分别刻有“柳本尊行化事迹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父母恩重经变相”“观无量寿经变相”“牧牛图”“华严三圣龛”“释迦涅槃圣迹图”“千手观音”等。论精美要数北山石刻,在众多窟龛里的观音造型高雅优美,玲珑剔透又别具一格,有数珠手观音、水月观音、宝镜观音、宝珠手观音、莲花手观音等,每一尊观音体态丰腴,亭亭玉立,头戴高高的花冠,衣服前襟绣满不同纹路的花纹,衣带飘逸,胸前挂满璎珞,手持不同的法器,赤足或站或坐在莲台上,想象他们瑶佩叮当的婀娜多姿,那该是怎样的无敌的美丽!南山石刻体量相对较小,但是守门的大爷说,这里主要是道士的造像,“三清古洞”里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与道德天尊的造像在全国同类道观中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了。我看了相关的资料,认为道士对造像非常排斥,在道教的典籍中称道尊无状无貌无形无像,但佛教却偏偏喜欢造像,因此道教在与佛教的斗争中,虽然有唐朝和宋朝皇族势力的加持,但道教还是屡战屡败,因此不得不变通折中也开始造像,道教虽然神仙众多,但是却不像佛教那样N种变身,再加上道家清净无为的心态,自然就不如佛教那般热闹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1、宝顶山石刻</b></p> <p class="ql-block">刻在半山崖壁上的柳本尊行化事迹图</p> <p class="ql-block">柳本尊像</p> <p class="ql-block">在“地狱变相图”中的“养鸡女”,养鸡也有罪吗?图上文字说:一切众生养鸡者,入于地狱。结合下图看,养鸡女的下面就是“刀船地狱图”,船上插满刀剑,已有两人正在受刑,痛苦万分!我们抛开佛教的教义,仔细看看养鸡女这幅图,感觉雕刻技艺真是炉火纯青,唯妙唯俏,无论是美丽的养鸡女的神态多么的温和慈祥,还是这几只小鸡啄食蚯蚓的动态,以及小鸡探出头准备出来的姿态,都刻画得非常生动,惟妙惟肖,一幅田园农家温馨和谐的场景触动人心。</p> <p class="ql-block">缚心猿锁六耗图</p> <p class="ql-block">天堂地狱,一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参观人员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吹笛女,无论从头饰、衣着、姿态都透露着一种文雅温婉的艺术气质,充分展现了宋代美学的婉约细腻。但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里,却赋予她不好的形象,诬陷世尊,谎话连篇,最终坠入地狱。她是下面这幅图“六师外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父母恩重经变相”中的“推干就湿恩”,孩子晚上夜尿,把床尿湿了,母亲把孩子放在干处睡,自己睡在尿湿处,这种世俗化的生活场景出现在石刻上,意义在于教育人们要记住父母养育之恩,把佛教与中国的传统美德有机结合。下图还表现了父母的多重恩情。</p> <p class="ql-block">毗卢洞</p> <p class="ql-block">俯瞰“释迦涅槃圣迹图”,长度达31.6米,是大足石刻中第一大佛。</p> <p class="ql-block">佛像右侧而卧,双眼微闭,在卧佛像前,有多尊半身造像。</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一手一态,千手千态。据说在十七世纪的一次维修中,维修工人每修缮一只手就投下一竹签,后来一数,竟有1007只手,称为千手观音名符其实!可是在2008年的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又重新确认了手数,变为了830只,不管是1007只还是830只,数量已经是非常的惊人,而且据说每只手都有一只眼,所以也叫千手千眼观音。</p> <p class="ql-block">华严三圣龛</p> <p class="ql-block">三圣中的托塔文殊菩萨像,有7米高,她手上的宝塔有800多斤,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凡是路径此地的导游都要对游客描述一番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衣袖加固的高妙设计等。如果不听解说,我还真没有看出这个塔居然有800多斤重(因为是实心的),真是不可想象。</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p> <p class="ql-block">在六道轮回图的下方,有一副有趣的猫鼠图,猫正在守株待兔等着老鼠掉下来,老鼠紧紧抓住树枝丫,深怕稍不留神就掉下去,充分表现面对欲望时的那种贪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牧牛图,宋代平民生活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恩爱夫妻像</p> <p class="ql-block">笛声悠扬,心意相通</p> <p class="ql-block">惬意的打个盹</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像</p> <p class="ql-block">十大天王像</p> <p class="ql-block">清朝大足知县王徳嘉的题刻</p> <p class="ql-block">万岁楼修建于1412年</p> <p class="ql-block">圣寿寺,始建于南宋,由高僧赵智凤筹建</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后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2、北山石刻</b></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的开凿者韦君靖像</p> <p class="ql-block">韦君靖碑</p> <p class="ql-block">北山第9号千手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梁思成先生于1940拍摄的第9号千手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参照梁思成先生拍摄的角度,也拍了一张对比,图中坐在石头上者为梁思成。</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以前在一片荒草中,现在加修了房子罩住进行保护。</p> <p class="ql-block">《古文孝经碑》是国内发现的唯一古文孝经实物,马衡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p> <p class="ql-block">诃利蒂母龛,俗称的“送子娘娘”</p> <p class="ql-block">日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数珠手观音,是宋代石刻中的精品,既有唐代的吴带当风,又有宋代高花冠与轻盈的体态,也称“媚态观音”。</p> <p class="ql-block">摩利支天女龛,有三头六臂,手持诸般兵器,是神通广大的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龛</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窟,居中为如意轮观音,两旁的小人就是刻画的供养人。</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窟</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龛</p> <p class="ql-block">游客一波接一波</p> <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佛经变相,气势宏大,刻工精湛,被称为“晚唐最精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北山第136号转经轮窟,被誉为“中国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中间雕刻有中心塔柱,可惜现在加了围栏,只能在外面张望。阳光透过栏杆洒在佛像上,显得斑斑驳驳。</p> <p class="ql-block">日月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数珠手观音,是不是太美啦!面容饱满,满脸的胶原蛋白,那种吹弹可破的细腻感呼之欲出。高高的花冠上繁复的花纹,卷曲的头发,以及全身上下布满的璎珞循环穿插回旋,从头至脚给人整体和谐的美感。飘逸的荷叶披肩加上顺垂的长珍珠耳环,以及身后飘散的飘带,实在是给人以绝世绝尘之美!</p> <p class="ql-block">对照梁思成先生拍摄的角度,也拍了一张对比</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建于南宋。为楼阁式八角十二层砖塔,梁思成先生当年也曾经考察过。现在北山石刻开展夜游模式,估计多宝塔上的灯光一定有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二佛像,雕凿于南宋,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坐式佛像。</p> <p class="ql-block">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憾事之一为海棠无香,从唐宋记载的来看,大足的海棠不但香而且还结果,大足有海棠香国的雅称。因此我也专门留意大足的海棠,很遗憾的是只看到了贴梗海棠,闻了闻,没有香味,因此不知道本地的香海棠到底是哪一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3、南山石刻</b></p> <p class="ql-block">​ “三清古洞”中心龛。</p> <p class="ql-block">旁边两条气势恢宏的盘龙柱</p> <p class="ql-block">窟内正面三尊像分别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左右两边分别为玉皇大帝和圣祖。下层供桌前两男两女就是开凿此石窟的供养人。两侧为北极大帝和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和圣祖母。该窟造像神系完备,雕刻精湛,为道教石刻艺术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清朝大足知县王徳嘉的题刻</p> <p class="ql-block">龙洞里的石龙,身形曲折,张牙舞爪,昂首望天,有腾飞云霄之势。</p> <p class="ql-block">  从南山石刻下来,有意去南山植物园看看,但是转了半天没有找到植物园大门,位置显示的是南山公园,听说公园里蔷薇花正在盛开,也同样没有找到,带着些许遗憾,但更多的是一饱眼福的满足,想起有篇文章里说的:在宋朝这样一个美学昌盛时期,宋代石窟造像以极高的美术水准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大足石刻,还有安岳石刻和延安石刻,那么,是否开启下一个行程再去感受宋代美学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