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接下去一站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阿根廷的首都,也是最大城市,被称为“南美的小巴黎”,既现代又有历史。它位于大西洋边,是一个热闹又有欧洲风情的城市。街道宽广,建筑漂亮,有很多咖啡馆、剧院和博物馆。这里是探戈的发源地,人们喜欢跳舞、听音乐、看足球。</p> <p class="ql-block">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九大道”(Avenida 9 de Julio),因纪念阿根廷1816年7月9日独立而命名。大道长4.6公里,主干道加上两侧被树木隔开的额外车道共宽148米,整条大道的车道数量因不同路段而有所变化,约有16至18条车道,是世界上最宽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这条大道早在 1888 年就已规划,为此一整排街区必须拆除,遭到了居民和业主的抵制,因此直到 1935 年才开始修建。第一段于 1937 年 7 月 9 日通车,全线于 1960 年完工。南部连接线直到 1980 年后才完工。</p><p class="ql-block"> 人们要穿越4个车道的马路得花点时间,每个路口都有红绿灯。有个名叫zeidaner的网红拍摄自己穿越该大道的画面并计算时间。结果,他花了4分17秒的时间才从一侧走到另一侧,其中包括等候红绿灯的时间。他说,他已经比平常走得还快,但还是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摘自网络</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载于网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耸立在七月九日大街上的方尖碑Obelisk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1936年为了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400周年而建,方尖碑采用简洁大气的风格,碑高67.5米,其基座面积为49平方米。碑上高耸着一尊白色的女神,象征着自由与和平。其挺拔的造型使其在城市天际线中格外显眼,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太平洋拱廊(Galerías Pacífico) ,这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最著名的购物中心之一,是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这个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原本是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的办公室,后来演变为一座宏伟的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太平洋拱廊(Galerías Pacífico)犹如一座时空交错的优雅殿堂,它融合了现代设计与历史艺术。这是一座19世纪欧洲风格的建筑杰作,完美复刻了米兰埃马努埃莱二世长廊的古典神韵——拱形回廊,其拱形结构、精美的雕刻和玻璃穹顶都承载着昔日的典雅。</p> <p class="ql-block"> 而真正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地下室穹顶上那些1940年代的巨幅壁画,由阿根廷国宝级艺术家绘制,展现出浓厚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内部经过现代化改造,增添了高端商店、餐厅和艺术空间,让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使游客仿佛置身于过去与现代交错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阿根廷英雄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将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阿根廷总统府,又称“粉红宫(The pink House)”,是阿根廷共和国行政机关以及阿根廷国家总统办公的所在地。建筑采用独特的粉红色调,据传是19世纪为缓解政治对立,将代表联邦派的红色和统一派的白色混合而成。1996年,电影《贝隆夫人》在这里取景时,剧组特意还原了历史场景——当年庇隆夫人艾薇塔就是站在三楼的白色大理石阳台上,向欢呼的民众挥手。艾薇塔的扮演者麦当娜穿着珍珠白套装,在同样的位置唱起《阿根廷,别为我哭泣》。</p> <p class="ql-block"> 五月金字塔(Pirámide de Mayo)位于五月广场的中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国家纪念碑。1811年,为庆祝五月革命一周年而建。五月金字塔的顶部是象征自由的雕像,法国雕塑家Joseph Dubourdieu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大都会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是天主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教区的座堂,在16世纪初建时颇为简陋,因此后来曾多次重建。目前的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有18世纪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立面,但没有钟楼。</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曾是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拉博卡(La Boc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具特色的街区之一,以色彩斑斓的波纹铁屋、浓厚的探戈文化和博卡青年队(Boca Juniors)足球俱乐部闻名。</p> <p class="ql-block"> 19世纪欧洲移民特别是很多意大利移民来这里定居,这些一贫如洗的人用报废船舶的金属板和一些废角料盖了房子,然后涂满明黄、靛蓝、玫红等高饱和色彩,形成标志性的"卡米尼托街"(Caminito)露天艺术走廊,许多艺术家在这儿展示、出售他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探戈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街头经常有民间艺人进行探戈表演,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p> <p class="ql-block"> 吸引游客跳探戈赚钱的阿根廷女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漫步在博卡区明艳张扬的街道上,两侧建筑披着饱和度极高的纯色外衣,高高低低地排列着,整个街区仿佛是打翻了调色盘般绚烂夺目。</p> <p class="ql-block"> 破损的墙角被人巧妙利用,几串香肠排骨挂在那里,成了招揽生意的别样风景。</p>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雅典人书店(El Ateneo)以藏书12万册被誉为"全球第二大书店",更荣膺《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最美书店"称号,是文学爱好者的朝圣之地,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每年接待顾客数量超过100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书店占地2千多平方米,其前身是一座建于1919年的剧院。2000年,剧院被改造成一家书店,但完全保留了剧院原来的结构,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和装潢风格豪华典雅,希腊式柱子、精美浮雕、欧式吊灯,穹顶巨幅壁画由意大利画家萨纳雷诺·奥兰迪Nazareno Orlandi绘制,气势恢宏,充满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剧院舞台被改造成一家咖啡屋,读者可边品尝阿根廷甜品和咖啡边享受阅读。</p> <p class="ql-block"> 地下室售卖儿童书籍、音乐光盘和书籍。</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特别喜欢逛书店买书,今天来到世界第二大的书店,即便看不懂,也可以翻翻书、闻闻书香过过瘾。</p> <p class="ql-block"> 在许多国家,实体书店日渐稀少,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书店却与牛排店、冰淇淋店、比萨店一样随处可见。从巷弄里堆满旧书的二手书屋,到陈列着多语种新书的现代书城,这座城市洋溢着对纸质书籍的深厚敬意。</p> <p class="ql-block"> 根据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官方网站数据,该市共有467家书店,其中有许多二手书店,以每十万居民拥有25家书店位居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书店之都”。我们住的酒店旁就有好几家二手书店。</p> <p class="ql-block">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Café Tortoni 开业于 1858年, 是阿根廷最著名、最具历史感的咖啡馆之一,不仅仅是咖啡馆,更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文化的象征。这里曾经是很多作家、画家、音乐家聚集的地方,据说爱因斯坦也来过。至今仍然吸引无数游客和当地人去感受那种旧时光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百余年,Café Tortoni 依旧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见证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阿根廷牛排是全世界公认的顶级美味。因为阿根廷有大片天然牧场,牛吃的是天然牧草,肉质特别鲜嫩多汁。有人说,到了阿根廷,不吃牛排,等于没来过!</p> <p class="ql-block"> 来到阿根廷,看场探戈表演也是少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探戈起源于19世纪末的阿根廷和乌拉圭交界地区,主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的贫民区兴起。这种舞蹈融合了西班牙、非洲、意大利和本地移民的文化元素,最早由码头工人、劳工和贫民在酒馆和舞厅中跳起。</p> <p class="ql-block"> 最初,探戈因其热情奔放、肢体接触亲密,被上流社会视为低俗舞蹈。然而,20世纪初,它逐渐传播至欧洲,特别是在巴黎大受欢迎,随后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舞蹈之一。如今,探戈已成为阿根廷文化的重要象征,并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横跨阿根廷与巴西边境的伊瓜苏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堪称“南美第一奇观”。这组由275股大小瀑布和急流组成的瀑布群绵延2.7公里,宽度远超尼亚加拉瀑布,平均落差60米,最高处达82米。如今,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摄人心魄的当属“魔鬼喉咙”(Garganta del Diablo),也是伊瓜苏瀑布的标志性景观。瀑布呈半圆形,宽约150米,落差82米。湍急的水流犹如千万匹脱缰野马从悬崖奔腾而下,激起巨大的水雾,远远可见。瀑布的轰鸣声震彻山谷,仿佛大地在咆哮,让人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魔鬼喉咙”不仅是伊瓜苏瀑布的精华,更是一场震撼视觉、听觉与感官的极致体验!</p> <p class="ql-block"> 在伊瓜苏瀑布最刺激的体验,莫过于乘坐橡皮艇来一场酣畅淋漓的"瀑布淋浴"。我们从巴西国家公园码头出发,套上醒目的橙色救生衣,随着马达轰鸣,橡皮艇逆流而上。穿越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后,瀑布的轰鸣声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 只见眼前豁然开朗——数条银练般的瀑布从百米悬崖飞泻而下,随后,船长猛然加速,橡皮艇猛地向瀑布冲去。刹那间,亿万升冰凉的瀑布水迎头倾泻而下,雨衣完全形同虚设。全身瞬间湿透,耳边只剩下震耳欲聋的水声和同伴们的尖叫声。橡皮艇在瀑布下反复穿梭,每一次冲锋都引发新一轮的惊叫与大笑。我死死护住手机,睁不开眼,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最狂野的"淋浴"方式。这绝对是我经历过最疯狂、最难忘的自然体验!是一场彻底的疯狂洗礼——真正的“瀑布淋浴”!</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被迫逃往巴西,并在里约热内卢成立临时首都,是唯一一个欧洲国家在欧洲以外地区设立首都的城市,1821年迁回里斯本。1822年巴西独立后里约成为巴西首都,1960年首都搬入巴西利亚。</p> <p class="ql-block"> 里约热内卢,简称里约,以其迷人的海滩、热情的桑巴、世界著名的狂欢节和壮丽的自然景观闻名,被誉为“上帝之城”。 </p> <p class="ql-block"> 来里约,怎能不去看那座神奇的基督像。我们乘坐了近20分钟的红色小火车,蜿蜒穿过国家公园的森林,沿着陡峭山坡缓缓而上,前往科尔科瓦多山顶,一路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巍然矗立在科尔科瓦多山顶的基督像落成于1931年,高达38米,重1145吨,几乎从城市的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它。2007年,这尊“救世主”被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它张开宽达28米的双臂,仿佛在深情拥抱整座城市。它以温柔而威严的姿态俯瞰着整座里约城。作为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它不仅象征着和平与宽容,也见证着里约的热情与活力,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仰望与膜拜。</p> <p class="ql-block"> 站在科尔科瓦多山顶可以拍到整个里约的壮丽景色,还可以拍到对面的糖面包山。遗憾的是,我们登顶时大雾弥漫,拍了个寂寞。</p> <p class="ql-block"> 登上里约热内卢的面包山,就像穿越在山海之间。我们搭乘全景玻璃缆车,随着高度攀升,整座海湾渐渐在脚下舒展,甜面包山与基督像隔空相望。当缆车抵达396米高的顶峰,迎面而来的是360度的视觉盛宴:深蓝的大西洋、翠绿的热带雨林交相辉映,里约城就像镶嵌在这幅上帝的画卷中间,美得像明信片一样。</p> <p class="ql-block"> 甜面包山高394米,登上山顶可将里约全景尽收眼底。印第安人管它叫(Paund Acuqua),原意为高大挺拔的独立山峰,其发音近似葡萄牙文中的糖面包(pao de acucar),再加上山的外形又使葡萄牙人想起老家用来把糖制成圆锥形方糖一种土制模具,所以就叫它糖面包山。——百度</p> <p class="ql-block"> 从面包山可望到远处的科尔科瓦多山(Corcovado-Berg),科尔科瓦多山的形状好像驼背人隆起的后背,有人称驼背山,又因山顶有一座两臂展开、形同十字架的耶稣像,故又名耶稣山。</p> <p class="ql-block"> 从面包山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对面云雾中的基督像</p> <p class="ql-block"> 登顶面包山,碧海蓝天,帆船点点如星辰洒落,耶稣像远眺守护,城市与海湾交相辉映,风光旖旎,美得像一幅画,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瓜纳巴拉湾(Guanabara Bay)</p> <p class="ql-block"> 耶稣山与面包山遥相呼应,山海之间相映成趣。照片下载于网上</p> <p class="ql-block"> 巴西热带雨林中的“巴西红木”,已被列为濒危物种。右图中这棵不起眼的“巴西红木”已经有二十几年的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 里约热内卢圣塞巴斯蒂昂大都会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Rio de Janeiro)通常被称为里约大教堂,始建于1964年,1979年正式落成,是一座极具现代感的教堂建筑。它的设计灵感源自玛雅金字塔,整体呈锥形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堂外墙采用裸露混凝土,朴质、</span>简洁而宏伟,高约75米,直径106米,可容纳多达2万人。从外部看去,教堂宛如一座直冲云霄的天梯,因此也被称为“天梯教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部却令人惊叹:穹顶由透明材质打造的巨大十字架天窗,阳光透过十字架照射进来,使得大厅光线明亮、柔和。四道巨大的彩绘玻璃从穹顶延伸至地面,仿佛是十字架的延续,寓意着上帝的祝福降临人间。</p> <p class="ql-block"> 祭台上方,悬挂着一尊巨大的木质耶稣受难雕像,深刻还原了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情景。整体设计大胆前卫,将现代建筑的力量感与宗教场所的庄严神圣完美融合,是里约热内卢不容错过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蒂拉登特宫(Palácio Tiradentes)是一座以民族英雄蒂拉登特为名的大楼,落成于1926年,1926至1960年间是巴西国民议会大楼,1960年巴西利亚成为首都后,这儿成为州立法议会的所在地。门前矗立着民族英雄蒂拉登特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成于1909年里约市立歌剧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新艺术明珠 ,设计师的灵感来自巴黎歌剧院,他将巴黎的宏伟气派与里约的热情风情巧妙融合,打造出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正面高耸的科林斯柱庄严大气,金色圆顶、华丽雕饰与对称布局,尽显欧洲古典建筑的优雅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跳蚤市场</p> <p class="ql-block"> 里约街景</p> <p class="ql-block"> 这儿也有大排档</p> <p class="ql-block"> 里约风情之夜</p> <p class="ql-block"> Lapa dos Mercadores 圣母教堂是座18世纪由商人兄弟会兴建的天主教堂,最初是为供奉拉帕圣母Nossa Senhora da Lapa(圣母玛利亚的象征之一)而建。19世纪,教堂经历了大规模的翻修与扩建。</p><p class="ql-block"> 仅凭外观,谁也想不到这是一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 1893年海军起义期间,战列舰"Aquidabã"的炮弹击中教堂塔楼,炮弹奇迹般的未爆炸,塔楼中的圣母雕像从25米的高处坠落后仅断裂两根手指。这一事件被当时的人们视为圣母显灵的奇迹。如今,这尊雕像与击中它的炮弹一同陈列在教堂的圣器收藏室中,供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断了两根手指的圣母像</p> <p class="ql-block"> 这次穿越南美的旅程令人难忘。从利马的海风与美食,到马丘比丘的神秘古迹,再到的的喀喀湖的宁静与纯净;在拉巴斯感受高原城市的独特节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沉醉于探戈与欧洲风情,在伊瓜苏瀑布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力量,最后在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山上俯瞰全城,为旅程画下完美句点。每一站都各具魅力,既震撼心灵,也丰富了视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