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我喜欢的岁月静好

suny

<p class="ql-block"> 肇庆,又名端州,此地名始于隋,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我母亲的故乡。那日,我独自徒步20公里,逛了逛端州城区里的几处古建筑和街道,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你总能看见的风景,也会有突然间很美的时候,这便是岁月静好的样子。</p> <p>  姐姐家就在伴月湖公园旁,走过来5分钟,据说这里是全市区最大的供市民放风筝的公园之一,等有风的季节,会不会满园风筝呢。</p> <p>  手机搜索的第一个景点,我选择了基督教端州堂,在天宁北路勒竹围。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现仅存圣堂和神甫楼。</p> <p> 街道两边都是骑楼,让我找回上世纪80年代的“老西关”的感觉,于是放慢脚步,慢慢地欣赏着。</p> <p>  一只猫咪坐在窗口,世界于它而言仿佛像一个过客,我在窗口暂停片刻,它朝我叫了一声,我朝它点了点头,相互打着招呼。</p> <p>  这里竟然有个清真寺。</p> <p>  </p> <p>  文庙</p><p> 路过文庙,凭证免费进去观看了一下,环境清幽,大门左侧有一棵两百多岁的大榕树,遮天蔽日,苍翠葱茏。</p> <p class="ql-block">  阅江楼</p><p class="ql-block"> 是典型的岭南四合院式建筑群,"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现在的阅江楼是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也是肇庆市博物馆。</p> <p>  四合院中,种植着3棵300多年历史的米兰古树,相传是在崧台书院读书的秀才所植。米兰古树每年开花两次,每到花期,满院飘香,令人心旷神怡。</p> <p> 看完关于叶挺独立团的展出可以到西侧的崧台书院里参观端砚陈列馆。这里展出了自唐代以来端砚的发展,也介绍了与端砚品质息息相关的砚坑、花纹和雕刻工艺等要素。</p> <p>  这条豪居路里,没有豪宅,我想,这个"豪″指的应该是"文豪"吧。</p> <p>  米仓巷</p><p> 因宋朝包公曾在这里修建丰济仓储粮食备战备荒而得名。</p> <p>  包拯掌政端州3年,在城内打了7口井,这口小井就是其中之一的“包公井”。</p> <p>  小小的巷道,隐藏着深厚的包公文化……深遂的古巷,已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淡,突显孤寂和冷傲。</p> <p>  草鞋街</p><p> 就在端州宋城墙脚下的一条古老街巷里。草鞋街不是很长,约有300米,西面接西仁里,东面登上一段几十米长的斜坡,就可到达正东路。这里的房屋,基本都是清末民初的祖屋。这些古老房屋都是单体的房屋,青砖红瓦。</p> <p>  草鞋街依着宋墙脚而建,一边是城墙,一边是房屋。街也很独特,只有一米宽,刚好容得下两人并排走,如果对面有人开着摩托车过来,行人要侧着身子贴在古墙边或躲在屋下避让。</p> <p>  街巷里非常干净,越往里走,小巷会越收越窄,直到仅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p> <p>  古城墙</p><p> 国内其实古城墙不少,但是比起那些收费的,开发的较好的古城墙,肇庆的古城墙却依然有着它自己的小感觉、小味道。它是免费的,也是亲民的。</p><p><br></p> <p>  回望古城墙,墙的一边和任何一座城市没有任何区别,一派都市的样子。但隔着一座墙,却圈出了一片悠然自得。</p> <p>  站在城墙上观看,草鞋街上低矮的屋子就在脚下,单檐“金”字顶屋檐鳞次栉比,被岁月冲刷的红瓦片,一行行整齐地排列着;一间间的房屋高低错落地排列着,有些老房屋顶已年久失修,有些屋墙已是斑斑驳驳,静静的守护在城墙下,诉说它们的故事…..</p> <p>  梅庵</p><p> 该庵据说是当年六祖惠能插梅之处,有很多惠能的传说故事,庵不大,在喧闹的城市里可享受片刻的宁静。</p> <p>  此刻觉得,就算不懂禅宗佛理,待到梅花满园,去赏梅花也是一件乐事。</p> <p>  三毛曾说过: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而我也觉得,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