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游记

平凡人

2025年4月16日-4月20日我们一行八人自驾开始了雁北地区五日游,4月16日首站抵达阳高县守口堡。正值守口堡“长城杏韵”旅游季开幕。我们在此停留游玩了一天的时间,用镜头记录了长城的历史与现实的美好生活。<div>  守口堡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阳高县守口堡村与内蒙古接壤,为明代长城的大同镇关堡,全长约46公里。有关隘4处,由东至西分为正门堡、守口堡、正宏堡、正边堡。各堡间共有墩台138座,呈正方体,较完整的底宽15米,顶宽7米,高15米,夯层13—20厘米。 据史书记载,守口堡长城为明嘉靖二十五年设,重修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隆庆六年(1572)砖包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4月17日约11点启程前往大同的火山口、土林景区,晚上下榻云州区。<div>  大同火山群位于大同市东28公里的云州区境内,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大同火山群是世界上的一处发育在黄土高原上的火山群,也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板内裂谷系火山群,总面积129.8公里,是中国著名六大火山群之一。</div> 大同土林位于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是一处独特的自然奇观,占地约3500余亩,集科普宣传、研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科学保护科普基地的自然性、原真性和完整性。2023年12月入选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名单。<div>  这里的土林形态各异,有的像古堡巍峨耸立,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动物栩栩如生。土林的色彩也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幻,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现出金黄、赭红、灰白等多种色彩。</div> 古城堡 利剑 动物 游客 行车路上不知名的景观 古堡牧羊人 4月18日第三天游览大同古城 大同古城其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都城时,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面-和阳门、南面-永泰门、西面-清远门、北面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br>  2008年,大同市全面实施了历史文化复兴与古城保护工程,大同古城墙得以再度修复。巍峨壮美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护城河,美丽惬意的带状公园,与古城内古韵悠长、风格迥异的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落交相辉映,大同古城“北魏帝都、明清重镇”辉煌再现。 大同古城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3月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4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上华严寺 上华严寺广场 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东街南侧,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br>  大同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壁前影池一方,长34米、深0.8米,石勾栏围绕。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映池中。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的龙吻。<br>  2001年6月25日,大同九龙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壁 4月19日第四天游览地缝中的洪门寺、应县木塔 洪门寺位于山西大同桑干河畔,始建于隋代,最初为佛教寺庙,后改为道观,历经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后世修复,主体部分已消失,仅存遗址。据《阳高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道士王继伦曾在此凿洞修炼,并扩建佛殿、玉皇阁等。<br>  建筑特色‌为嵌崖式结构‌,寺庙依山而建,被巨石夹在中间,宛如从石缝中生长而出,入口为狭窄地缝,形成独特的“悬崖缝隙间的寺庙”景观。共分三层,顶层为玉皇阁(道观),中层供奉八仙,底层为十八罗汉殿,体现佛道融合的文化特征。 桑干河瀑布 洪门寺附近的古城堡 ‌ 4月19日下午到达应县<div>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近千年历史。其核心特点可概括为:‌<br> 1、建筑特征结构与材料‌<br>‌ 高度与重量‌: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约7400吨,主体使用华北落叶松,斗拱采用榆木,全塔无一颗铁钉,完全依赖榫卯结构。<br> ‌ 独特设计‌: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内部通过双层套筒结构(内圈8柱、外圈24柱)和54种斗拱形成柔性抗震体系,被誉为“斗拱博物馆”。<br>‌ 2、功能与艺术‌<br> 首层供奉11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坐像,塔内共有34尊彩塑和304平方米壁画,塔顶铁刹重达10吨,兼具宗教与艺术价值。<br>  塔身悬挂52块历史牌匾,包括明成祖朱棣所题“峻极神工”和明武宗朱厚照的“天下奇观”。<br>  3、历史与保护<br>‌ 建造背景‌:由辽兴宗萧皇后倡建,田和尚主持修建,历时约140年完工,成为辽代佛教文化中心,供奉佛牙舍利等圣物。<div>‌ 抗震传奇‌:经历28次地震(包括元大德九年八级地震)、多次战火(如1926年遭12枚炮弹击中),仍屹立不倒,验证其“以柔克刚”的抗震设计。<br>  国家级保护‌: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获吉尼斯“最高木塔”认证。</div></div> 街景 前往应县路过桑干河湿地保护区(路景) 4月20日第五天顺路游览马峪口景点,返程 马峪口真武庙(清代)遗址 马峪口五神庙(清代)遗址 马峪口城堡遗址 新农村建设的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