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妈小吃店

黎明的春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黎明的春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4月25日</h3> 这店名有意思,一定有故事!<div><br>我们在阳伞下等美食上桌,见老板走出厨房,便与他寒喧起来。</div><div><br>他祖籍莆田,有兄弟姐妹四个。父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支援龙岩钢铁厂的第一批建设者,龙钢厂的元老。四岁时随母投奔父亲。</div><div><br>扁食、可以算得上他们家的祖传手艺。卖扁食的历史跟他年纪差不多,有五六十年光景了。母亲没有工作,虽然父亲一个月工资有四十多元,但要养育四个子女还是颇为艰难。</div><div><br></div><div>为补贴家用,母亲重操旧艺,卖起扁食,后来由他夫妻俩接班,继续卖扁食。原来只做早餐,生意好不到中午就收摊,常有客人跑空。在客人建议下这才做起中餐,不过也是简餐,只做小吃。现在除了扁食,还有水饺、肉燕、拌面和猪杂汤供选择。除了堂食,也做外卖。生意很不错!</div> 问起小吃店的名号,老板说,那是他儿子的名字。<div><br>“哦,估计全国都找不到同名的。”我诧异极了,还有人取这名。</div><div><br>“为什么?”老板似乎不明白我的话,反问道。</div><div><br>“我是说,你儿子这名字很有个性,很难有人会有一样的想法。”我答道。其实我是纳闷,取这名字,上学、工作、生活中,旁人这么叫着喊着,似乎有点奇怪。不过,取贱名求富贵的习俗也是常有的。我想总是有缘由的。</div><div><br>果然,他说儿子小时候不爱说话,叫了也常不应。后来“不说”就成了儿子的名字,大家就这么“不说不说”叫开了。儿子是长孙,按老家的规矩,得由祖父取名。于是,“不说”就变成小名。</div><div><br>小吃店是孩子他妈主厨,所以,不想另费脑筋,干脆就用“不说妈”作招牌,简单明了。没想到是歪打正着,很快就出名了。这该是蹭了标新立异的噱头,成功挑起食客的好奇心。正如我!</div> 小吃店其实是个杂物间,就在乘龙路南侧的龙钢生活小区,利用临街的优势改造成厨房,桌椅就露天摆放,很随性,如路边摊。<div><br></div><div>但是,这样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却是有名的网红店。不少人专程赶来,就为了吃上他家的扁食。可以拌花生酱,也可以煮汤水,看个人喜好。不过听说他家的花生酱与众不同,酱里有许多花生碎,一小粒一小粒的,嚼着比浆糊状的酱更香更够味。</div> 我常去龙钢社区,也没少听说在生活区有家做扁食很出名的小吃店,却从未萌生去尝尝的念头,到点了就回家吃饭,很传统的作派。还是小年青有想法且行动力高。抓住到龙钢社区参加活动的机会,且又临近饭点,小年青建议不如一起探一探网红店的美食。四人一拍即合。<div><br>点了四份扁食,拌的与汤水的各两份,外加一份水饺,一共32元。老板说,得稍等片刻,现吃现包。其实也没等几分钟,两碗热气腾腾的汤水扁食、两盘浇足酱的拌扁食就端到我们桌上。</div> 照例,请手机先吃,然后我们才动手动嘴。<div><br>看卖相,没发现有啥特别,但是个头比平常吃的要大些,可以看出馅料很足。一入嘴,差别就显现了。口感嫩滑,馅料的食材鲜美,尤其是肉。再夹一个裹上特制蘸酱,果然加了花生碎的酱更香。看来,不说妈的扁食能够成为网红也不是徒有虚名的。</div><div><br>尝过不说妈的美食,我忽然觉得,这应该不仅是他家祖传手艺的精湛,也是他们几十年专注于一件事,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而这店招也可理解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美食实力担当,好吃不贵,无需多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