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2日清晨,晨光微熹,我怀着对日出的期待登上所住民俗宾馆的楼顶。这座民国时期建成的大别墅,承载着岁月的韵味,此刻更像是一个瞭望台。然而,楼顶早已站着酒子曹老师,他略带遗憾地告诉我,云层厚重得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大幕,别说绚丽的日出,就连一丝红光都难以窥见。正当我们准备下楼时,佳鼠匆匆赶来,她同样是为拍摄日出而来,面对这“天公不作美”的状况,我们相视一笑,无奈却也坦然。</p><p class="ql-block"> 既然与日出无缘,那就换种方式探寻鼓浪屿的美,我们几人穿街走巷,将镜头对准那些漂亮的民国建筑和造型各异又郁郁葱葱的古榕树,在光影交错间,感受这座岛屿的独特风情。</p><p class="ql-block"> 8点整,我们回到宾馆用完早餐,稍作休整后,便向着著名的日光岩进发。我曾在1982年7月旅行结婚时和汪平登上过日光岩,此后多次上岛却再未涉足日光岩。如今,我已到古稀之年,想着趁体力尚可,再重温那段攀登的记忆,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登日光岩队伍。所幸我们居住的宾馆离日光岩极近,步行不过三分钟的路程,说话间,便已抵达日光岩门前。</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日光岩入口处修缮得很漂亮。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三角梅开得正艳,火红的花朵在风中摇曳,似在热情地欢迎每一位游客。旁边的石壁上刻着几位诗人写的诗,其中就有舒婷的《日光岩下的三角梅》。</p><p class="ql-block"> 上登到日光岩正门。65岁以上免门票的政策,让我们得以轻松入园。进门便是日光寺,一旁台阶之上,面向辽阔大海的是弘一法大师纪念园。</p><p class="ql-block"> 站在日光岩寺山门处,一块高达40多米的巨岩赫然入目,它凌空而立,尽显巍峨之势。巨岩峭壁上,1915年许世英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苍劲有力,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海风呼啸、海浪奔腾的磅礴气势;其下两行大字题刻,右侧“鼓浪洞天”为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人丁一中所书,这是日光岩最早的题刻,古朴的字迹诉说着岁月的久远;左侧“鹭江第一”则是清道光年间福建长乐人林铖的笔墨,虽两者字迹相近,林铖署名又格外醒目,常被人误以为出自同一人之手,实则后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这三大崖刻,恰似对日光岩风光的生动概括,让人过目难忘,堪称日光岩第一景。</p><p class="ql-block"> 踏入山门,日光岩寺便展现在眼前。这座寺庙重修于明万历年间,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洗礼,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原是由一块巨岩覆盖而成的山洞,被称为“一片瓦”。因每日凌晨,朝阳从厦门五老峰缓缓升起时,这里总是最先沐浴在金色阳光之中,故而得名“日光岩寺”。到了明正德年间,因建尼姑庵,又改名为“莲花庵”。</p><p class="ql-block"> 刻着“晃岩”二字大石块那儿有一株三角梅很有年头了,虽没有注解树龄的牌牌,但以我的经验其树龄不会低于50年。此时花开正旺,与山道石巷,摩崖石刻,香炉,等等,结合在一起,很值得一拍。于是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此拍了不少照片。</p><p class="ql-block"> 沿着这株三角梅旁“晃岩”(龙头山)的石巷拾级而上,“九夏生寒”“鹭江龙窟”两处题刻在石巷旁静静伫立。这条石巷由两块壁立千仞的高大岩石夹峙而成,高大的丛树遮天蔽日,使得这里长年阴湿,即便在炎炎夏日,也凉风习习,让人顿感清爽,寒意顿生。小巷下方,“曲径通幽”四个大字古朴典雅,仿佛在引导人们探寻更深的景致。</p><p class="ql-block"> 石巷左方,是龙头山寨遗址。清顺治四年(1647),郑成功将厦门辟为抗清复台的基地,龙头山(即日光岩)便是他建寨屯防的重要地点之一。如今,寨址原砌筑的石寨墙大多已损毁,仅存东侧一段寨墙及一座寨门,位于日光岩东麓山腰。寨门与两侧翼墙皆由花岗岩条石垒叠而成,门高1.74米,宽0.8米,两侧寨墙共长4.5米,高2.9米,虽历经岁月沧桑,整体却依然保存完好。寨门前方,石台阶蜿蜒而下,通向山下;寨门内崖壁上,还留有多处当年建寨时凿岩搭橼架梁的凿孔,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金戈铁马。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在此题诗:“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字里行间,尽显英雄气概。寨门右侧的“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宽6米,坐南朝北,与厦门隔江相望。巨石下方,“闽海雄风”四字苍劲有力,右上方“郑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样清晰可辨;另一处石刻则是郑成功的五绝诗:“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这是后人于1918年根据郑成功手书行草拓印刻上的,遒劲的字迹让人仿佛能看到郑成功当年的豪情壮志。</p><p class="ql-block"> 从龙头山寨遗址继续向上,穿过石头“寨门”其正前方矗立着两个明朝将士的塑像,身后还有两匹栩栩如生的战马,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历史遗迹。左转,便来到“古避暑洞”。巨大的岩石从上空落下,巧妙地卡在两块大岩石之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洞穴。此时的我早已走得汗流浃背,在洞内的凳子上稍作休息,阵阵凉风袭来,惬意之感涌上心头,疲惫也随之消散。</p><p class="ql-block"> 从古避暑洞继续拾级而上,在“鼓浪洞天”石刻左侧,便是著名的“仙脚桶”。这是一处由横向缺口的花岗岩巨石形成的天然凹槽,形状酷似洗脚盆。凹槽长约6米、深约3米、高约1.2米,内部还有一个长约1.3米、宽约0.8米的“龙池”,水位会随着海水潮汐的变化而起伏。传说这里是仙人洗脚之处,与鼓浪屿“五龙戏珠”的传说紧密相连,日光岩被视为“龙珠”,而“仙脚桶”则是龙活动留下的神秘痕迹,为日光岩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光复台”稍事休息后,我一鼓作气登上了日光岩顶——晃岩。此时,海面上的雾气早已消散殆尽,厦门的美丽景色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极目远眺,东南方向隐约可见一些小小的灰色斑块,值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那里便是金门岛。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认为其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于是将“晃”字拆开,命名为“日光岩”。从地理角度来看,日光岩是鼓浪屿早晨最早迎接阳光的地方,这个名字确实十分贴切。</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我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随后与同伴们前往八卦楼参观。凭借65岁以上老人无需预约的政策,我们刷身份证顺利进入。八卦楼作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小白宫”的美誉。它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直到1930年穹顶才最终封顶,历时23年之久。总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也有主楼6300平方米的说法),高25.7米,圆顶高10米,院落面积达12030平方米,是鼓浪屿体量和高度最大的别墅。其红色穹顶仿照伊斯兰建筑阿克萨清真寺,八道棱线置于八边形平台,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因此得名“八卦楼”。82根圆柱参照古希腊海拉女神庙的风格,十字形布局巧妙融合了东西方建筑特色。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八卦楼的原主人是台湾板桥林家三房的林鹤寿,他投资建造此楼,却因资金耗尽而破产,这座建筑也一度荒废,还曾传出“鬼屋”的传闻。其设计师是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他将巴勒斯坦、希腊、意大利等多元建筑风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了这座独特的建筑。1983年,八卦楼首次翻修为厦门市博物馆;2021年启动重大修缮工程,于2024年重新开放,如今这里已变身为厦门市风琴博物馆,展出了旅澳华人胡友义捐赠的70余架古风琴,还有各种手风琴等乐器,每一件都堪称艺术珍品,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11点半时,馆内有古风琴演奏表演和讲解。我赶忙拿出手机,认真地录制下来,希望能与更多人分享这份音乐与历史交融的美妙。</p><p class="ql-block"> 在岛上用过午餐,价格并不比厦门市内贵,这倒让人有些意外。用餐结束后,我们准备渡海返回厦门。原以为和昨晚一样,从“三丘田码头”摆渡到厦门轮船码头,最多10分钟,无需特意抢占座位,看到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占座,我还颇感疑惑。后来才知晓,日班船(下午5点50以前)只到厦门东渡码头,晚班船(下午5点50以后)才到厦门轮船码头,渡海时间也从10分钟左右延长到了30分钟左右,难怪大家都如此“奋力”抢座了。</p><p class="ql-block"> 从东渡码头打车来到游船码头地下停车库取车后,我们直奔集美。因多次去过南普陀,加之天气炎热,便未前往。集美依旧如记忆中那般美丽,我们游览了鳌园,又来到十里长堤拍摄日落。回宾馆的路上,我品尝了30元一碗的海鲜沙茶面,还收到黄处长赠送的一个大大的鲍鱼,估计价值30元,一顿美食下肚,早已吃得饱饱的。经了解,沙茶面的名称源于其核心调味料沙茶酱,而“沙茶”一词则是闽南语对印尼马来语“沙嗲”(Satay)的音译转化。这道美食从南洋传入厦门后,经过本地化改良,形成了独特的风味。不过,在我个人看来,它的味道却远不及螺丝粉或老友粉那般令人回味。</p><p class="ql-block"> 不知各位看官,以为然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军舰一艘,055大驱?</p> <p class="ql-block">前方远处的小黑斑是金门岛</p> <p class="ql-block">看看美丽的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看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滨南兄聊发少年狂</p> <p class="ql-block">老两口手法一致</p> <p class="ql-block">钢琴家殷承宗家的老宅</p> <p class="ql-block">前往八卦楼参观</p> <p class="ql-block">八卦楼的介绍请认真看我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古风琴展览,简直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看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手风琴的展览也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11点半管风琴表演,值得看!</p> <p class="ql-block">到达集美</p> <p class="ql-block">规模宏大的陈嘉庚纪念馆,以前没有</p> <p class="ql-block">远眺鳌园</p> <p class="ql-block">鳌园乃陈嘉庚先生之墓</p> <p class="ql-block">鳌园的设计者为陈嘉庚先生</p> <p class="ql-block">集美学村</p> <p class="ql-block">龙舟池没水,据说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龙舟池里聚集了成百只白鹭</p> <p class="ql-block">十里长堤看日落</p> <p class="ql-block">傍晚,十里长堤海风习习,很多人来此消磨时间,尤其以大学生居多</p> <p class="ql-block">十里长堤卖艺人很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