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灵山云起润童蒙,信水汤汤文脉融。”当四月的信江风轻拂过广信大地,广信区第一保育院正以“爱我上饶 当好主人翁”为弦,奏响孩童与家乡的温情和弦。从亲子共读的脉脉书香,到童画里的山河初貌,再到情景剧里的红色回响,这场浸润着德育、体艺与劳动精神的实践活动,如春雨润物,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对故土的拳拳热爱。</p> 亲子共读,让故事成为情感的桥梁 <p class="ql-block"> 在“小手拉大手”的亲子阅读时光里,孩子们依偎在家长怀中,用稚嫩的手指描摹着方志敏笔下“可爱的中国”,在互动问答中感知灵山脚下的英雄史诗。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当讲到“信江河水清又清”时,孩子们会兴奋地指着绘本上的龙舟图案,说起去年端午节在槠溪河畔看到的龙舟赛——原来家乡的记忆,早已在生活点滴中悄然扎根。保育院精心设计的“家庭故事盒”任务,让红色基因与家乡情怀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在代际传递中完成最初的情感建构。</p> 童画寻根,让山水轮廓在稚笔下生长 <p class="ql-block"> 在保育院美工室里,信州大地正以童真的视角重新解构。老师带领孩子们观察上饶地图的轮廓,辨认“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用黏土捏制龟峰的石柱、三清山的奇松,再将这些立体元素融入水彩画中。当孩子们用橙色描绘婺源的油菜花田,用靛蓝晕染鄱阳湖的波光,用赭石勾勒古窑的砖墙,一幅幅充满稚趣的“我的家乡”主题画作,便成为流动的地理课。</p> 情景剧韵,让历史照进成长的舞台 <p class="ql-block"> “同志们,我们的背后就是信江,就是家乡!”绘本馆的舞台上,孩子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正在上演。“小游击队员”们挎着自制的竹编枪,踮着脚模仿着革命先辈的站姿;扮演“黄道”的男孩举着用红绸布写的“北上抗日”标语,奶声奶气的宣言里透着坚定。当“方志敏”捧着用宣纸手绘的《清贫》手稿,站在用积木搭成的怀玉山上,台下的观众忍不住红了眼眶——那些曾在课本里静默的历史,此刻在孩子们的演绎中变得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 春风化雨润无声,童心共筑桑梓情。当“爱我上饶”的种子在广信区第一保育院的土地上悄悄发芽,我们看见:红色基因正通过最柔软的方式融入孩童血脉,家乡情怀正以最生动的姿态扎根童年记忆。这些在红土地上奔跑的孩子们,终将带着今日的感动与认知,成为未来上饶故事的续写者、信州大地的主人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各班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黄新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何小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审:汪 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签发:熊林英</p>